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3 23:2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0:45
虽然济公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位活佛,但其实他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相关,对于民间信仰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0:45
影视剧中的济公活佛并非凭空杜撰,而是具有历史原型的,其所依据的便是南宋时杭州灵隐寺的高僧道济。与大家熟悉的济公一样,道济和尚不受清规戒律,喜欢饮酒吃肉,看起来疯疯癫癫,故被人称为“济癫僧”。
道济和尚原名李心远(另有“李修远”、“李修缘”诸说)。关于李心远的生卒年和家世,已经较难考证。但民间认为他生于1148年,其父亲信佛,便给自己的儿子取了个“修缘”的名字。此说中,人们将李心远称为“李修缘”,可能是后人附会的结果。
据说,李心远刚刚成年时,便皈依魔门,在杭州的灵隐寺出家,法号道济。然而,出家后的道济并没有像其父亲期许的那样,好好吃斋念佛、广修佛缘,而是成了个不念经、好酒肉的“花和尚”。灵隐寺的道济,总是一副衣衫褴褛、举止癫狂的样子,所以大家都叫他“济癫僧”。
由于道济不守清规戒律,寺院中的一些僧人便找方丈告状,要求惩治这个疯和尚。可是,当时的灵隐寺住持却十分开明,对大家说:“佛门之广,岂不容一癫僧!”在方丈看来,出家修行,并不需要执着于形式,更看重其内在深意。在方丈的开解下,大家也就不再为难道济,让他自在逍遥的在灵隐寺生活。
关于道济的故事有很多,有一种说法认为,道济俗名为李修元(1148—1209),其高祖是大名鼎鼎的李遵勖,曾是宋太宗驸马,任镇*节度使。然而,尽管李修元出身豪门,但父母双亡后,看不惯奸臣当道,索性找得道高僧慧远为其剃度,出家为僧,后来投奔了灵隐寺。
在民间传说中,济公是降龙罗汉投胎转世,有着降妖伏魔的本领,而且能够治病救人。不过,这些多是后人附会的内容。历史上确有道济和尚此人,也是被奉为高僧。只是,那些传奇的内容,多是后人不断加工附会而形成的。
人们之所以会将道济神话,多半还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济公生活的时代,大体是秦桧等人专权的时期,南宋的政局十分*。所以,济公便逐渐成了无所不能的神僧。在民间传说中,还曾有济公戏弄秦桧之孙的情节。
据说当时秦桧的孙子生病,请济公去看,但济公在为其治病时,却故意刁难,令秦家丑态百出。此后,济公担心会牵连灵隐寺,并到南方云游去了。也正因如此,许多地方还流传着济公的传说。这些传说,在明末清初的话本《济公传》中曾收录了不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0:46
神话的大千世界56:济公的身世和来历
济公像
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里面的罗汉名目众多,如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等,但这些高僧数量众多而且名字古怪,我国人很难一一记得他们。而在我国本土,也有一位罗汉,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闻,他就是济公。
济公并非是人们虚构出来的,而是实有其人。他生于南宋高宗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寿数六十一岁。他是台州人(今浙江临海),原名李心远,出家后法号“道济”。最初是在浙江杭州的灵隐寺出家,后移住净慈寺,并于此寺圆寂。
他为人“狂而疏,介而洁”。由于他不守清规戒律,嗜好酒肉,举止如疯似颠,所以人称“济癫僧”。在民间传说中,他是一个见义勇为、专打不平、神通广大的传奇人物。他曾智斗秦桧,惩治和嘲弄贪官污吏。他的许多行为多以嬉笑幽默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位扶危济困而又不修边幅的奇僧和高僧。百姓并不称他道济*,而尊其为“济公”、“活佛”、“活菩萨”。佛教徒也将他神话,说其是“降龙罗汉”转世。济公与那些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诸佛菩萨不同,他是广大受苦受难的百姓们的救星和朋友。
杭州有个著名的风景区,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三泉”的虎跑,它与西湖龙井茶叶并称为“西湖双绝”。风景优美秀丽的虎跑,有着众多的佛寺,其中的济公殿和济祖塔最为有名。济公殿,顾名思义,即是供奉济公的,济祖塔有二层楼之高,是济公的葬骨之处。在灵隐寺对面,是著名的飞来峰,该山玲珑剔透,怪石林立,其中又以洞穴居多,有名的青林洞中,洞穴曲折,山石多变,人们传说这里即是济公休息的地方,有着众多的“济公床”和“济公桌”。相当济公在灵隐寺出家时,常偷懒躲到这里一边吃狗肉一边喝酒,喝醉了就在石床上呼呼睡去。正是这些有趣的传说使得无数的游人在这里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灵隐寺
济公的经历不寻常,而他的雕像更是奇特。在罗汉堂中,因为济公不遵守佛门的清规戒律,所以他的塑像也并不排列在众罗汉之中。如北京碧云寺中的罗汉堂,你若不细心,是找不着济公的,因为他蹲在了房梁上。依民间说法,因为他去罗汉堂“报到”晚了,所以也就只好呆在这里了。在江南的一些大庙里,济公常常站在过道里。他的雕像都是破衣烂衫,执一把扇子,面部表情极为生动和有趣。他的眼睛十分的传神,不管从哪个方向来看,都感觉像是在盯着你。从三面观察,意有三种不同的表情:从左面看,他愁眉苦脸;从右面看,他笑容满面;再看正面,他半边脸哭,半边脸笑,正所谓“半嗔半喜”、“哭笑不得”、“啼笑皆非”。这样的塑像,也正是济公幽默性格的真实写照。济公的造像以四川新都宝光寺和苏州西园戒幢寺最为有名。
有关济公最早的小说,是明代的《红倩难济颠》,但此本已佚。明隆庆年间,沈孟柈撰有《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一卷。明清之际,天花藏主人编撰了《醉菩提全传》,又名《济颠大师玩世奇迹》,共二十回。清初王梦吉撰有《鞠头陀新本济公全传》三十六则。有关济公小说的集大成者,还得数清代郭小亭所作的《济公传》(全称《评演济公传》),全书共二百四十回。
有关济公的戏剧也非常多,清代有《醉菩提》传奇,京剧中也有《济公活佛》,又名《济公传》,全套戏竟然多达十八本。济公的单本戏也有许多,大多取材于《济公传》。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制作的电视剧《济公》,更是使得济公这个人物家喻户晓,受到了人们极大的欢迎,在国外也产生了影响。这里的济公已经完全失去了宗教意味,而成了一位游侠,路见不同,拔刀相助。
台湾同胞对济公也是情有独钟,除了专门供奉他的济公庙外,还有一些慈生济世堂,奉祀济公。1988年7月,台湾丰原县的慈生济世堂信徒万里迢迢,专程前往杭州的净慈寺进香礼拜济公。来*之前,他们特用檀香木雕刻了一尊济公像,奉回*“接香”。在后院济公大殿,海峡两岸的济公活佛像一齐供于同一香案,两岸信徒合掌诵经,同祭济公。
净慈寺济公像
而在民间,他的形象早已是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心中那个永远的“活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0:46
济公才活了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