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3: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36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致人 而不致于人”的著名论断,阐明了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夺取克敌制胜主动权的战争指导思想。致,就是受制,这里指调动. 于就是被的意思。致人而不致于人: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作战中要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致,招致。引申为调动。《孙子兵法》第六篇讲的就是这种战术。人们常说“致人而不致于人”,也就是说,如若想取胜,就要支配敌人而不能被敌人支配。"致"是通甲字通"治"统治的意思,文言文里的于是被的 意思.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统治别人而不被别人统治.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说动脑筋的人统治别人,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应该是“治”吧,再不就是通假字,“治”意思是管理,治理,制约,“于”表被动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制约管理别人而不要被别人制约管理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第六篇讲的就是这种战术。人们常说“致人而不致于人”,也就是说,如若想取胜,就要支配敌人而不能被敌人支配。 迪迪从小学起就在家长的敦促下熟读《孙子兵法》,当别人家的女孩还在热衷于跳皮筋时,迪迪已经知道“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道理了。所以在学业上,她从来都是致人的,从小学到大学,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要为理想的生活付出什么样的努力。考大学选专业时,别人都在家长的指导下,填上外语或是传播学,而她非要一意孤行地报IT专业,通过平时看的书,她就是知道IT业的就业前景好。果然,毕业时好几家单位抢着要她,而她,也顺利进入了一家网络公司。迪迪不仅仅是在职场上“致人”,在情场上她同样没有“致于人”过。聪明的女孩还是有人追的,大学期间迪迪谈过几个朋友,不过先后都掰了,原因就是他们太想支配她。有一个差不多就要成了,可是那男孩要出国,一定要迪迪跟他走。迪迪有自己的想法,她不同意。那天分手的时候,她从男孩的眼里读出了一条信息:不出国,只好拜拜。第二天,迪迪主动找到那个男孩,率先提出分手。后来迪迪说,与其等着他来说,不如我把话先挑明了,免得让人说是他甩我。就这么个谁甩谁的问题,迪迪都不肯致于人,别说其他的大事了。在现在的公司里,迪迪工作上是没挑的,也有个男同事频频表露出那个意思。迪迪没有仓促应战,她觉得如果很快答应,自己就处于被动地位了。她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准备。那个男同事叫阿彪,家里的独生子,在国外呆了七八年后,非闹着要回来开创一番事业。阿彪从小就被父母宠着,即使工作了这么多年,依然会在一些小事情上表现出他生活上的不尽成熟。请客户吃饭,只要一吃到茄子他就不吃了,原因是他只吃他妈做的烧茄子,他后来跟迪迪说过,北京饭馆里的茄子根本没有茄子味儿。说完之后他又问迪迪“你会做茄子么?”这意思不是明摆着么?不会做饭,这是迪迪唯一的缺点了,如果这也算是缺点的话。所以,那次吃饭之后,迪迪悄没声地买了几本关于烹调的书,休息日潜心研究。对于做饭这些事,本来迪迪是从不上心、也从来不想上心的,只是,阿彪人不错,各方面的实力都与迪迪相当,所以迪迪不想连试都没试过就放弃一次机会。学着学着,迪迪发现原来做饭这事挺好玩的,尤其是参考菜谱又不拘泥于菜谱做出来的菜品,让迪迪自己都特得意。有了拿手菜做后盾,迪迪觉得不至于会被“僵”倒,有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本钱,她可以接受挑战了。在一次私人的Party上,迪迪好好露了两手,把公司里的同事们都给镇住了;尤其是阿彪,迪迪不经意间做出的那茄子,简直就是让他心旷神怡!吃完茄子,他马上就向迪迪明白无误地表明心迹了。迪迪一笑。 虽然后来迪迪和阿彪终于因为别的原因没能最终走到一起,可是迪迪始终很感谢茄子,因为茄子让她多了一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本领;而本领,永远只会给人带来好处。现在,迪迪跟一个同样爱吃她做的茄子的人生活在一起,以那个人的条件,迪迪完全可以这辈子做一个舒舒服服的全职太太;可迪迪没那么做,因为她总觉得,做了全职太太,什么都靠老公养着,这不仅是致于人,简直就是被人致于死地了。所以,她宁可每天奔波于公司和家之间,只为那份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感觉,她说这感觉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