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3:3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33
普希金在他的诗篇《未选择的路》中描绘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间人的徘徊与踌躇,面对未来无法抉择的心情,有的路繁花似锦的,周围长满了鲜花;有的路你放眼望去是一条独木桥,黑暗阴森,似乎望不到光明的尽头。于是乎,人们在十字路口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诚然,大多数人都会往光明、通畅的大道走去,可总有一群人,为了遵循自己的内心,毅然决然地向人迹罕至的地方走去。
清华毕业后不愿走向世俗社会公认的"人生巅峰",追求信仰的路上选择"皈依佛门"。25年前,一位女大学生从清华大学毕业,无论是她的家人或是世人都以为她应当找到一份体面、待遇丰厚的工作或者是继续深造研习,可是她却做出了抉择惊人的抉择:皈依佛门。当时她在大学学习的是哲学专业,我们都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它探讨人生的奥义,其实这本身与我们所了解的宗教就有一定联系,只是现今我们常常把宗教等同于迷信。大学毕业后,未能在哲学中寻求到答案的女大学生开始皈依佛门,往后,她只叫做智*师,那些未曾在哲学中收获的答案,她渴望最终在在佛学的海洋中一一寻得。
但是,清华大学生与出家这样两个词放在一起太显眼,世俗社会无法理解为何一个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最后要走向"封建迷信",出家了呢?世人的关注点不在世间多了一位潜心修佛的法师,而是她这样做是不是炒作?好在,纵使外界非议不断,但踏入佛门的智*师不曾受流言蜚语的左右。
2001年的春日与往年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命运将会给到智*师特别的安排,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气温还不曾全然回升,智*师所在的秦岭脚下的小小庙宇还有些许寒冷,忽然之间,在这样一个静寂的夜晚,她依稀听见了一阵婴儿的哭啼,这让她感到惊讶,于是便循着这若即若离的哭声走去,走近一看,智*师才发现这哭声的来源是眼前这个抹着眼泪抽泣的小女孩,小女孩的个子小小的,从外形上来判断她的年龄在6-9岁之间,智*师寻来问去,但小女孩自己也说不清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到了这里。
山间的气温低,寒冷的山风阵阵徐来,未能等到小女孩的父母赶来,于是智*师决定先将小女孩子在寺庙里安顿下来,把小女孩接到寺院后智*师才发现原来小女孩身患重疾,而等待了一段时间后,小女孩的父母迟迟没有出现,这时,她才意识到,小女孩是被父母遗弃了。就这样,智*师把女孩留在了身边,而此后的生活里,小女孩对智*师产生了不同于别人的依赖性,来到寺庙不久后一次智*师有事要去到南方,女孩也要一同前往,而后,智*师为她取了一个佛教名字——德道。
此后,智*师像一棵大树,立根于寺庙这块大地上,无意之间接收到了越来越多的生命,自2001年开始的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智宏陆陆续续的收养了26名孩子,在这些孩子里面大多数都是患有身体疾病,可是智*师却并未因此放弃他们,而是找各种方法为他们医治,每当谈到寺庙何时能再装潢翻修一番,智*师总是想着再等等,再等等,她希望能在她现有的最大能力内把孩子们的身体治好。
于她而言,寺庙的修建、装饰都只是外物,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这些孩子却是活生生的生命,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大的寺庙里,被开垦出了一块自留地,智*师每日精心呵护着这块小小菜地,除了提供日常的生活必需,这块自留地的所得更是智*师为孩子们看病的经济来源,在智*师的付出下,孩子们的病情基本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在智*师的抚养下,二十几个孩子都慢慢长大,其中有两个男孩子因为在寺庙不方便在寺庙抚养,于是被法师寄养到了别处,但智*师仍旧会寄一些基本的生活所需给到他们。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长大后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出家,智*师说,自己从未想过要左右他们的想法,但孩子们似乎都习惯了寺庙的生活,寺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像家的地方。
时光荏苒,从1995年毕业后到如今,智*师已经皈依佛门二十来年,那些曾经指向智*师的质疑或许仍旧偶有发生,人们常常将她记起,常常将她忘记,可是对于她来说,这都并不重要。
二十五年前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前毫不犹豫的智*师选择了遁入佛门寻找答案,从十九年前开始到现在智*师不断收养着被抛弃的孩子或许都会被世人遗忘,可是,那个曾经在名利场与精神场中果断选择自己精神世界的智*师、那个收养一个个幼童的法师、那个省吃俭用,为幼童治病的法师,将永远地被我们铭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34
因为她看透了这些世间的繁华,觉得都是虚妄的,求得内心的安宁才是最重要的,那些外物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34
因为她对功名利禄已经看淡。对人世间的繁琐的事都已经看开。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35
这是因为她希望过平淡的生活,所以选择皈依佛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36
古代王侯将相出家的多了去了,她这算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