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3 10:3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54
简谱:
相关介绍:
《铃儿响叮当》是詹姆斯·罗德·皮尔彭特作词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1857年美国波士顿假日学校的学生在教堂有一场感恩节演唱,并很快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圣诞歌曲。
每当圣诞节里《铃儿响叮当》那轻松欢快的旋律在空中飘荡时,人们总能想起他。皮尔彭特或许没有想到,他一生中偶尔为之的一部作品居然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与他个人的人生遭遇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扩展资料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铃儿响叮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54
简谱:
【拓展资料】
《铃儿响叮当》简介:《铃儿响叮当》是詹姆斯·罗德·皮尔彭特作词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1857年美国波士顿假日学校的学生在教堂有一场感恩节演唱,并很快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圣诞歌曲。
两年后,这首歌再度公开发表,正式命名为Jingle Bells(The One Horse Open Sleigh)。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 ×× × | ×× × | ×× ×.× | × -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 | ×× ×× | × -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55
1=c 四四拍 | 3 3 3 - | 3 3 3 - | 3 5 1 2 | 3 - - - | 4 4 4 - | 3 3 3 - | 5 5 4 2 | 1 - - - | 0 5 (5为低音) 5 3 2 1 5 - | 0 5 5 3 2 1 | 6( 低音) - 0 6 6 3 | 2 1 5 5 (5是中音) 5 - | 6 5 4 2 1 - | (接 3 3 3 - 再重复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