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4 06: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6:28
当前,国内疫情总体防控形势向好。专家认为,下一步出台*既要全面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又要有助于推动经济转换动能、优化结构,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比如,强化新基建、推动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扩大卫生防疫投资等。
推动经济尽快恢复
业内人士认为,下一步需要更高的经济增速才能确保完成全年经济预期目标。事实上,针对受到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各部门、各地均出台了扶持*,包括阶段性减税降费、缓缴税款、住房公积金,给予财政贴息,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复工复产。
从恢复经济的角度来看,专家认为,针对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仍需要找到明确的突破口,有力推动经济恢复,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注重投资效率
某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当前*的重心,除保障防疫和基本民生之外,应放在积极纾困中小民企和加速复工之上。同时,*要有一定腾挪空间,更加注重投资效率,防范风险,追求可持续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目前许多*建议把保增长、全面对冲疫情对经济影响作为出发点,采取更大规模甚至更为激进的经济*。但在经济*存在多个目标时,*设计应通过稳增长进而实现短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时,出台的*又不会导致长期结构性问题恶化。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表示,出台的*应当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要足够“重磅”,力度够大,促进短期经济复苏;二是要有利于孕育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三是要有助于社会综合治理的改善。
释放增长潜能
专家认为,新基建可作为促进经济恢复、有利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
在刘俏看来,新基建包括涉及产业变革及产业互联网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站、数据中心等;与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如旧城改造、租赁住房、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等;涉及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的基础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释放中国结构性潜能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打通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通道,推动中国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建设以农民工等人群为主要对象的商品化安居房的大背景就是当前都市圈的发展,下一步应促进农民宅基地流转,让这些“新居民”在城市中拥有足够的购买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则认为,公共卫生防疫是当前投资的薄弱环节,应建立长期稳定投入机制,扩大卫生防疫投资规模。此外,*应重启长期建设国债发行,提高地方债的发行限额,增加新增一般债券发行比例,并将其中更大比例资金用于*和地方*公共卫生公益性项目投融资。
陆挺提示,在发展基建投资的同时需要注意,一是不能将产业混淆为基建,不能过度补贴某些产业。二是基建不分新老,关键是提高回报,应选择合适的项目和确定基建的区域布局。三是在逆周期调节方面,积极推进在建基建项目和房地产项目的复工,加速推进已规划项目的开工,而非仓促审批新的基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