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2: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7:45
在中国式父母教育下长大的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
最近10个月大的米罗正在扶着桌子学走路,经常不小心碰着头,我和姥姥都以比较平常的态度对孩子说“没关系宝宝,小心点,扶好了再走”,虽然孩子有点想哭,但是听到我们的鼓励,孩子还是露出笑容继续跌跌撞撞的小心练习着。而孩子奶奶在的时候,看见宝宝碰头了,就立马抱起孩子来哄,还拍着桌子角说“打它打它,都怪它碰了宝宝的头”,孩子一听老人这么说就哇哇的大哭起来,本来没多大事的反而整出很大动静来。
这让我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小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父母这样的教训或者唠叨:
“你再不听话,妈妈就生气了!”
“我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啊?”
“要不是因为养活你和你妈,我早就辞职下海了。”
“你再捣乱,*叔叔就把你抓走了!”
……
小孩子还没有很强的判断能力,会不自觉的把所有问题都算到别人头上,包括也能把矛头指向教他这样做的父母。
把责任归咎于他人,本身就是一种偷懒且不负责任的教育。
在幼儿小小的心里,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充满困惑,而借用他人的权威为孩子树立道德标准,不但不能帮助理解,还容易让孩子形成两种性格极端:
一种是患得患失,永远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另一种是缺乏自省,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此前二十多年父母已灌输的教育,那在对我们的下一代上,怎样给到孩子正确的教育呢?
以“抱持”的态度对待孩子,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抱持”是心理学一个名词,简单地讲就是母亲像一个容器,可以消化孩子的不好情绪和焦虑,然后,孩子的容器变得干净清澈了,可以放进更多的能量,去应付社会。
要提供抱持性的环境,就要像母亲对待新生婴儿一样,不愤怒不讨厌不反击,不增不减地接纳他的本貌,抱着他,看着他.要做个容器,接受他投射出来的负面信息,再把处理过的信息反馈给他。
简单来说就是,对孩子的各种情绪和行为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和理解。
对孩子做的好的方面予以鼓励,对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予以纠正,不以任何外界的因素(包括父母自己)评价孩子,信任孩子,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被充分抱持的孩子长大后,内心是乐观充盈的,他会感到自己被支持,相信自己的力量,也能较好的处理和周围人的关系,也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愿我们能够成为比上一代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