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3 19:4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2:02
区别一:含义不同
孤:春秋时,诸侯平时自称寡人,一旦国有灾祸,则称孤,或者孤家。
寡: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国的国君对天子称臣,对他人则自称寡人。寡人的意思是寡德之人,乃王侯自谦之语。
朕:古人占卜,往往以龟壳置于火上烘烤,从其细微裂纹预测吉凶。舟之缝隙,也甚细微,与龟壳裂纹相似,所以朕引申为征兆、迹象之意。
区别二:来源不同
孤:唐朝之时,与寡人一样,孤家也成为皇帝专用。后世所谓称孤道寡,就是称王称帝之意。
寡:王侯称寡人在春秋战国时为最盛,凡王侯公卿均可称“寡人”。那时各国相争,人口众多即是强盛之兆,有德而人心归向,“寡人”是自谦为寡德之人。到了汉代,“寡人”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语了。
朕:在秦始皇以前,朕只是一个普通的字,谁都可以用的,并非国君专有。此前国君专有的是孤和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谦称。还有一个说法,因为秦始皇姓嬴名政,故秦始皇自称为“政”。“朕”与“政”音近,所以为避皇帝讳,他人皆不得称朕,朕遂为皇帝独用。
区别三:用法不同
寡: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的。
《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唐以后唯皇帝得称寡人。
朕:先秦之时,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因为舟之缝隙细微,有自谦之意。此时的朕,有时指“我”,有时指“我的”。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李斯提议:“天子自称曰‘朕’”,秦始皇从之。从此,朕遂专为皇帝自称,意指“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孤:到了战国之时,孤家与寡人已无区别,都是诸侯自谦之语,意谓道孤德寡。自秦始皇开始,孤归了王爷以下的贵族,例如侯爵,孙权致书曹操,“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2:03
“孤”、"寡人"都不是皇帝的称号,而是“王”的称号。 就比如秦始皇称“皇帝”前,统一六国前。所有的秦朝前任国君只能称为“王” 在古代“孤”、"寡"、“朕”都是,和今天的“我”一样都是第一人称的代词。老百姓也可以用的。 但进入封建社会,就产生了“人治”社会,就会有特权现象,国君为区分自己是授于天命,与众不同就将“孤”、"寡"划入了自己的第一人称的代词,并出台相关法规就禁止民间使用了。出现在最早的是春秋战国时期。 而“朕”呢。出现在秦始皇“皇帝”之后秦始皇自己定制的。因为当时秦始皇已经做了皇帝,自然就不能用先辈秦王留下来的用于王用的“孤”、"寡"的第二人称代词咯。所以在称帝后,自然要选定第二人称代词。已区别自己是授于天命,与众不同。就选用了“朕”。一直沿用了几千年,直至清朝灭亡。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2:03
“孤”、"寡人"都不是皇帝的称号,而是“王”的称号。 就比如秦始皇称“皇帝”前,统一六国前。所有的秦朝前任国君只能称为“王” 在古代“孤”、"寡"、“朕”都是,和今天的“我”一样都是第一人称的代词。老百姓也可以用的。 但进入封建社会,就产生了“人治”社会,就会有特权现象,国君为区分自己是授于天命,与众不同就将“孤”、"寡"划入了自己的第一人称的代词,并出台相关法规就禁止民间使用了。出现在最早的是春秋战国时期。 而“朕”呢。出现在秦始皇“皇帝”之后秦始皇自己定制的。因为当时秦始皇已经做了皇帝,自然就不能用先辈秦王留下来的用于王用的“孤”、"寡"的第二人称代词咯。所以在称帝后,自然要选定第二人称代词。已区别自己是授于天命,与众不同。就选用了“朕”。一直沿用了几千年,直至清朝灭亡。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2:04
都是古代皇帝的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