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5 14: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6 13:10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其实不然,因为所有的教师都是家长,是家长就逃不脱所有家长要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01 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家的孩子有牲格乘巧,小小年级就会看人脸色随机应变的;有性格憨厚,从来不会撒谎骗人的;有行为乘张,总爱惹事生非的;有谨慎认真,做事一丝不苟的;有胆小怕事,老是受人欺负的;有生性狡狎,人前人后品行不一的……
02 从教师成为家长的角度说,亲生的孩子,就觉得不论用什么教育方式,都是应该的,子女就得听父母的。由于过于迫切和私心,教育就失去了客观,全变成了家长的主观,也就是一厢情愿。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对孩子的教育就变得比较霸道,容不得孩子的陈述和辩解。为什么老师教育时,孩子会听呢?或者某位亲戚朋友指教时,孩子也会听呢?因为他们没有先入为主,不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也容得孩子陈述和辩解。
面对父母亲,孩子总认为父母亲是自己的保护伞,是获得爱的源泉,所以就有了撒娇的场景。在孩子的心中,是需要父母亲的肯定、表现和爱抚的。一旦这种需求被父母亲私心的教育摧毁后,孩子就会逆反,就不再想接受父母亲的教育了。
宋朝有位诗人叫苏麟,他写了一首诗叫《断句》,其中有两句非常有名,人尽皆知,这两句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01 的确,按常理说 ,老师懂得教育,又专业一门学科,同事都是不同学科的专业者,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就像“向阳花木”一样,他们的孩子不论从家庭教育,还是学习指导方面,都应该优于其他人家的孩子,但是恰恰不是这样,老师这个“月”很难照到“楼台”上。
02 我在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带了很多同事的孩子,同事经常感谢我,我就问:你平常教孩子吗?同事们感慨地回答:教不了。我也有同感。我的小孩从小学开始到考上大学,我几乎没有辅导过他语文,最多也就看看他写的作文。老伴经常抱怨说:你的学生都夸你语文教的好,可你教过孩子几回呢?我苦笑并无言以对。
03 有句俗语“自己的娃娃别人教”, 它能流传并家喻户晓,自有它颠扑不破的道理。这句话虽然针对的是品行教育,但我认为对知识教育也适用。因为老师给自己的孩子辅导,总会着急,一着急就生气,一生气就苛责。结果孩子逆反,从此不愿让你教他,而且理直气壮地说:别把我当你班上的学生。我是这样的,我的同事也如此。所以,大部分老师是不给自己孩子辅导的。理由很简单:淘气。
但是,老师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家庭有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孩子从小就受到熏陶,所以老师的孩子大多有自觉学习的品行,这大概是大家认为老师一定会教好自己孩子的原因了。
原因很单纯:品行与学习是两码事。老师孩子的品行优秀可学习一般,不代表他不能教好他的学生。但老师孩子的品行不好,学习却很优秀,就一定代表他教不好他的学生。
人的行为结果受(先天遗传基因和后天环境影响)两个综合因素制约的。
家长能成为老师无怪乎两种情况,一是先天基因好,自己后天也有兴趣,并有条件深造,主动当老师。二是先天基因不太好,无条件深造,但经自已后天付出超常人努力,为了生存,创造条件,被动争取来的。
而老师家的孩子是有条件深造的,自已却教不好,有二个原因,要么是基因不太好,要么是孩子没有学习兴趣不努力。
老师教不好自已的孩子,能充分说明,校园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
辨证法中讲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所在学校原是一所县重点,八五升学招生400正常生源,又扩招近200自费生和复习生(没有成绩考核,只为高价学费)到八七年高考同样的师资和教学条件,400正常生升学率为60%,其中一个校友考上了清华。而200自费生和复习生的升学率(保守说)不到3%,而相对其它兄弟学校(县普高)的升学率却都超出10%,一时间重点的老师教的好的神话被打破,成了笑料,这是有据可查的。
我个人认为教的好,不如学的好。一是兴趣,二是方法。基因和后天努力一个都不能少。
人各有志,老师家的孩子,自已没兴趣学习,或不讲学习方法。当老师的家长也无可奈何。亦属正常。
(大奇讲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作为家长是老师,因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近水楼台先得月,会有更好的示范。
可事实恰恰相反。根据我们微型调查,发现有趣现象:老师的孩子一般两头冒尖,要么出类拔萃,要么一塌糊涂。至于中间平庸少之更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里有一个真实案例:我们的主人公她是位小学数学老师,每天教完数学课回到家,已身心疲惫,她急需要大脑休息。可是回到家中,她不能休息,出于责任心并检查自己孩子的作业本。当看到自己孩子作业本上尽是些叉叉,确实心中的无名火升起,真的很不爽。可是她耐着性子去辅导,可没想到自己孩子连续订正三次,全是错误。
此时这位母亲已经不耐烦,开始发怒地对自己的孩子说道:你真笨!这么简单题目都会做错。我实在受不你!我一天在外,已够心累!你动动动脑筋,可以吗?
可想而知,孩子在长期这种软暴力言语影响下,并渐渐地形成自暴自弃的性格,从而影响未来的学习。
为什么作为母亲老师难道她不懂软暴力言语的危害。原因很简单,她每天在课堂上教课仿佛带着面具,始终保持老师的微笑,在教育学生中始终保持和蔼可亲。更不能在学生面前大声训斥。
可是回到家不同了,她完全卸下面具,她需要把一天戾气渲泄掉,而对象是谁呢?
她的唯一渲泄对象就是自己的孩子。由于长期潜易默化,最终导致这些孩子毁在自己手上。
这就是现状????
因为好老师 ≠ 好家长。
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才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而学校和老师,只是一个次要的外在因素而已。
一个老师能把班上的孩子教得好,说明老师的教学方法好,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也能管好课堂的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