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6: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21:51
文∕黄筱佩
时序进入冬季,又到了进补旺季,很多人爱吃食补药膳,这些食疗进补方法真的适合每个人吗?应该怎么吃才能有效健康补呢?
姜母鸭、羊肉炉、麻油鸡、烧酒鸡是国人最爱的食补药膳,香气诱人,虽然好吃又营养,但若吃得不当,过了个冬天,不只腰围大一圈,还会口干舌燥、便秘、狂冒青春痘,反而适得其反。
阳虚体质的人温补,来年不易生病
中医师李思仪指出,中国自古流传「冬天进补」的概念,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冬至一阳生」的观念,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时节寒冷的冬天进补,吃温热温补的食材,来年比较不易生病。古时除了吃些温热药膳锅,还有冬天吃腊八粥的习惯,也具有温润身体的作用。
台北邮政医院营养师黄淑惠指出,冬天寒冷,摄取高热量食材会让身体温暖,姜母鸭、羊肉炉、麻油鸡、烧酒鸡等补锅富含肉类、麻油,是高热量、高油脂和高蛋白质料理,加上一些补气血的中药材,可达到温暖身体、增加血液循环的效果。
李思仪提到,进补固然对健康有益,但每个人的身体差异性,不见得人人适合。就中医的观点,「阳虚体质」即容易手脚冰冷、易受风寒的人,适合吃温补锅类;易口干舌燥、怕热流汗的「阴虚体质」的人则不适合,这类体质的人,一补就嘴破,适合平补或凉补。建议若是体质合适,一个月吃补 2 ~ 3 次即可;容易上火的人,一个月顶多吃 1 次。
黄淑惠认为,台湾冬天均温约 20 ℃上下,并不是冷到天寒地冻,如果要冬令进补,建议寒流报到、气温低到 10 ℃以下再吃。而且现代人怕的是营养过剩,不像古代人肉类取得不易,只要平常饮食和营养均衡就好,冬天过度大吃大喝,恐怕更增加身体负担。
上火补锅排行:
羊肉炉、烧酒鸡、姜母鸭、麻油鸡
姜母鸭、羊肉炉、麻油鸡、烧酒鸡,可说是台湾人最爱的补锅,大街小巷都找得到店家飘香。为什么这 4 种补锅这么受欢迎?李思仪和黄淑惠认为:「因为好吃、食材取得也容易!」李思仪以自己为例,她最爱吃麻油鸡,其次分别是羊肉炉、姜母鸭和烧酒鸡。
黄淑惠表示, 4 种补锅都好吃,不过如果不确定自己是什么体质、是否适合进补,可以选择吃「麻油鸡」,麻油鸡的食材是老姜、米酒、麻油和鸡肉,没有温补的中药材,比较不会上火。依「上火程度」低至高排序,分别是麻油鸡、姜母鸭、烧酒鸡和羊肉炉,羊肉炉最补、最容易上火。烧酒鸡的酒精含量最高,心血管疾病和痛风的患者不要吃。
4 大食补的营养价值
●姜母鸭
主要食材是老姜和鸭肉,另加麻油、米酒,而中药材包括党参、川芎、当归、桂枝、桂皮、熟地等,具有补血行气之效。李思仪说,鸭肉性味甘凉,有治疗虚劳、改善肺气系统、利水气,排水肿、排便顺畅功效,其性味虽偏凉性,加入老姜和中药材能中和凉性,冬天食用可改善四肢冰冷。
● 羊肉炉
以黄耆、红枣、草果、桂皮、草果、花椒、当归、丁香、甘草、枸杞、熟地黄等温补药材,羊肉经过汆烫,加上麻油、姜、八角、茴香等辛香料爆炒,再加入中药材以小火熬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在冬天进食羊肉炉,有很好的御寒效果,比较不容易感冒。
● 麻油鸡
主要食材有鸡肉、麻油和米酒、老姜等,多半不加中药材。鸡肉性属甘温,搭配麻油、老姜和米酒等,可温暖身体,不只是冬令进补食材,也适合手脚容易冰冷畏寒者或产妇补充营养。
● 烧酒鸡
材料与姜母鸭类似,有鸡肉、麻油和米酒,并有温补中药材包括当归、枸杞、川芎、党参(或参须)、甘草、红枣、桂枝等。一般作法会先把药材泡在米酒里再煮,酒精含量高。
不可天天吃补,避免上火变胖
姜母鸭等 4 种药膳锅都属于温补食疗,适合阳虚体质者吃,像是营养不良、气血虚、常手脚冰冷、血色苍白、贫血的人都适合吃,这些食疗除了行气血的药材,还有优质蛋白质、好的油脂(麻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益身体健康。
有人今天吃麻油鸡、明天吃羊肉炉、后天吃姜母鸭,以为「每天吃不同口味的锅没关系」,李思仪提醒,这些锅都属温补,口味不同但功效雷同,吃多了容易上火,一旦上火会有冒青春痘、便秘、口干舌燥、不好睡、头痛、高血压等症状。而且这些锅的热量都很高,吃太多容易肥胖。如果上火时,黄淑惠建议,吃一点白萝卜汤或冬瓜汤,让火气降下来。
大人吃补,小孩可以吃吗?李思仪建议,小孩子至少 2 岁后才适合吃补,因为 2 岁前的脾胃功能较弱,温补食材不好消化。而且小孩「少火生气」,体温比大人高,就算吃补也久久一次就好,否则易上火流鼻血。这 4 种锅类,小朋友比较适合羊肉炉,因为酒精含量最少,黄淑惠也说,给小朋友吃补,建议把酒精煮到完全挥发。
哪些人「不」适合进补?
温补食材仅适合体虚体质,李思仪提醒,身体正在发炎或感染的状况下,都不适合进补,避免发炎状况加重。
˙感冒、发烧、喉咙痛、热咳(黄痰)病人:会让感冒更严重。
˙皮肤过敏、荨麻疹病人:皮肤发炎不适合温补,会更红肿痒痛。
˙怀孕妇女和产后伤口未愈前的人:产后坐月子期间,要等排完恶露,剖腹产伤口愈合,才能吃补。
˙三高病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不宜吃补,热量太高。
˙痛风病人:药膳锅都有米酒,而且肉类普林高,吃锅喝汤,痛风容易发作,如果真的要吃,吃少许食材就好,不要喝汤。
˙术后病人:伤口未愈合前,不宜吃温补食材,否则伤口会红肿。
˙燥热体质(阴虚内热)的人:燥热体质就是怕热、手心红,气血循环好,吃补就像「火上加油」,更加燥热上火。
˙自体免疫疾病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红斑性狼疮病人,身体本来就处于发炎状态,不适合吃补。
阴虚体质的人,可平补或凉补
燥热阴虚体质的人或病人,若想要冬令进补,黄淑惠建议,可采平补或凉补,以达到改善肠胃道功能,均衡营养、身体强健的功效。
薏仁、山药、莲子、百合等食材都不错,因此,可多喝「四神汤」,有莲子、伏苓、山药和芡实等食材,都是谷类,益于肠胃道健康,健脾促进食欲,不怕上火。或是炖煮「白木耳红枣枸杞甜汤」、「百合莲子甜汤」,热热喝,既不燥热,又达到温暖效果,是安全的冬天食补法。
改变食材及烹调法,进补更健康
常有人询问:「姜母鸭可以换成姜母鸡吗?」「羊肉炉可以改牛肉炉吗?」李思仪说,当然可以,但要注意每种肉品的药性,从寒凉到温热的排行榜依序是鸭肉、鸡肉、牛肉、羊肉,可视本身体质、添加的药材属性及多寡加以调配。举例来说,如果想吃更补一点,「姜母鸡」比「姜母鸭」还热补;如果担心羊肉太燥热,用「牛肉炉」取代,会甘温一些。
吃这些补锅的同时,黄淑惠建议,可多添加蔬菜或菇类,以降低热量。以麻油鸡为例,一碗公的食材(含大鸡腿 1 只、面线 1 把、麻油 1 大匙、米酒 15c.c. ),热量高达 1000 大卡,若是少肉、多蔬菜,热量会降低 1 / 3 至 1 ∕ 2 。
黄淑惠并说,不妨可改变烹调方式,先用少许麻油炒肉类,起锅时再滴一点麻油进去即可,不要一开始就大量麻油拌炒,这样可少油,麻油也不会高温爆炒变质。另外,也可用水取代米酒,不要用全酒,虽然酒精煮沸会挥发,但会残留糖分,热量还是高。吃素的人可用杏鲍菇、猴头菇、嫩豆皮或百页豆腐代替肉类,一样能吃补。
鸭肉有毒性,真的吗?
被民间认为「有毒」的食材不只鸭肉,还有虾、蟹、芒果等,其实这些食物并不是真的有毒性,只是会促进血液循环,让伤口发炎更剧烈,有些则是过敏原,有伤口或处在皮肤发炎、发痒的病人应该避免食用,一般人并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