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8:4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3:51
燕乐在形式结构上的最高发展是唐代燕乐大曲。所谓“大曲”,往往是歌、乐、舞三位一体,是歌唱、器乐、舞蹈连缀融合的综合艺术。《霓裳羽衣》是法曲大曲,是梨园法部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也是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其系列分别为霓裳羽衣歌、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舞。在《全唐诗》中,“霓裳”这个词出现超过了100次,其中至少有60余处直接跟这部乐舞作品有关。它的歌词和曲调到宋时已经不传,只有其中部分乐段演变为词调。关于《霓裳羽衣曲》的来源,大致有三种说法。有认为是由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婆罗门》曲改名而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自注云:“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造。”《新唐书》卷22《礼乐十二》:“其后,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80《近代曲辞二·婆罗门》:“《乐苑》曰:《婆罗门》,商调曲,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进。《唐会要》曰:天宝十三载,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还有认为完全是唐玄宗所作的。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说的是玄宗远眺女儿山触发灵感,回来创作了《霓裳羽衣曲》。除了这种望仙山的说法,还有说此曲是玄宗游月宫得仙乐而作。后种说法更为普遍,如唐·卢肇《逸史》、唐·牛僧孺《玄怪录》卷3、唐·阙名《广德神异录》、唐·薛弱用《集异记》、唐·柳宗元《龙城录》、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卷2、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卷4等均持此说。基本说法是:道士叶法善尝引上至月宫,聆天乐,上自晓音律,默记其音为《霓裳羽衣曲》。第三种认为是玄宗与杨敬述合作而成。郑嵎《津阳门诗》:“上皇夜半月中去。”其自注云:“叶法善引上入月宫,时秋已深,上苦凄冷,不能久留,归。于天半尚闻仙乐,及上归,且记忆其半,遂于笛中写之。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之散序,用敬述所进曲作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法曲》。”唐玄宗把仙曲记住一半,恰巧西凉进献《婆罗门》曲,于是二者合一而成。另外,还有玄宗对此曲进行润色的说法。张德瀛《词徵》卷一:“唐开元时有霓裳羽衣舞,并《霓裳羽衣曲》,曲则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造,玄宗从而润色之。故王仲初《霓裳词》、白太傅《霓裳歌》,皆笔于篇,以纪其事。”王灼《碧鸡漫志》卷三:“《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其他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游月宫、望仙山,恐为虚妄之说,且史料中亦无玄宗对地方所献之曲进行润色修改的记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元·胡三省在《资治通鉴》卷218《唐纪三十四》“肃宗至德元载”对“霓裳羽衣”的注有所阐释:玄宗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惟《霓裳羽衣》曲终引声益缓。俚俗相传,以为帝游月宫,见素娥数百,舞于广庭,帝记其曲,归制《霓裳羽衣舞》,非也。〔综合以上说法,《霓裳羽衣曲》应是开元时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的《婆罗门》曲更名而来,玄宗未必参与创作,但“霓裳羽衣”这旖旎动人的曲名则很可能是他赋予的。关于其宫调,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认为是商调曲。前引《乐府诗集》卷80中也提到作为《霓裳羽衣曲》前身的《婆罗门》是商调曲。北宋沈括曾在《梦溪笔谈》卷5《乐律一》提出“道调”一说,南宋的姜夔在《白石道人歌曲集》卷3《霓裳中序第一》小序中提出质疑:“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阙,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为商调。”丘琼荪在《燕乐探微》中指出,法曲中并无道调宫,《道调》是乐曲名而并非宫调。关于其结构,白居易《早发赴洞庭舟中作》:“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说的是霓裳羽衣曲在民间演出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想它在宫中演出时结构的浩大。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描述了此曲在宪宗时演出的情况,散序6遍、中序18遍、曲破12段。而前引《新唐书》卷21则称它的长度是“十二遍”。另外,《说郛三种》载唐·阙名《管弦记》曰:“《霓裳羽衣曲》凡十三迭,前六迭无拍,至第七迭方谓之迭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采纳了这种说法。可能是计数方法有所不同,亦可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演出的结构有所变化,难以确考。王建《舞曲歌辞·霓裳辞十首》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叙述梨园弟子在唐玄宗指导下演奏《霓裳羽衣曲》的情景。其“散声”当指《霓裳羽衣曲》的散序。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中也能找到反映:“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其自注:“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关于霓裳羽衣曲表演时的情况,我们还可以从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中获知:“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其自注:“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又:“繁音急节十二遍。”自注:“《霓裳曲》十二遍而终。”又:“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自注:“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法曲所用器乐主要是传统的丝竹之乐,作为法曲的《霓裳羽衣曲》当以传统乐器为主,诗中所涉及的具体乐器有磬、箫、筝、笛、箜篌、觱粟、笙、琵琶、琴等。而且,此曲既可以多乐器合奏,又可以单一乐器独奏。涉及乐器最多的是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有自注云:“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霓裳》序初,亦复如此。”提到的乐器有:罄、箫、筝、笛、箜篌、觱粟、笙。提到用笙演奏的最多: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角枕睡常迟。”提到罄和笙。白居易《梦得得新诗》:“池上今宵风月凉,闲教少乐理霓裳。集仙殿里新词到,便播笙歌作乐章。”提到用笙演奏此曲。白居易《王子晋庙》:“子晋庙前山月明,人闻往往夜吹笙。鸾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亦是用笙。刘禹锡《秋夜安国观闻笙》:“月露满庭人寂寂,霓裳一曲在高楼。”还是用笙演奏。另外,还有用琵琶和笛子演奏的:白居易《琵琶引并序》:“初为霓裳后六幺”,是用琵琶弹奏。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3:51
有个词牌 叫 霓裳中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