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7 16:2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16:34
有三个原因导致了上证指数的严重虚化或失真。
第一个原因,是14年来组成上证综合指数的股票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上证指数虚化最主要的原因。
上证指数以上交所开业的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起点为100点。初期的样本股只有8只,总市值只有10亿元。至1992年5月份,上证指数已经超了1300点,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最大涨幅超过12倍。但此时的上市公司数也只有不到20家,总市值仅为200亿左右,还不到目前的1%,如此之小的总市值就将上证指数提升到了1300点的位置。按照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新股是在原来点位的基础上计入指数,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此后上市的股票不涨不跌,指数就可以维持在原来高位。
由于初期样本股数量太少,而上市后又涨幅过大,使得早期指数的基础过高。这正是造成上证指数虚化的最根本原因。
与上证指数相比,有两个指标更能够客观反映投资者的实际盈亏状况。
一个指标是历年来上市公司融资总额(不含转债)与目前A股流通市值的比较,前者约为8500亿元,后者约为10200亿元。这就是说,如果以买入原始股的成本计算,投资者约有1700亿元的盈利。
另一个指标是历年来上市公司流通A股在上市第一天的流通市值之和,与目前A股流通市值的比较。前者的数字估计在15500亿左右,后者仍是1020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以二级市场的介入成本计算,投资者约有5300亿的亏损。
以上两个指标都没有考虑交易成本的问题。考虑到4000亿元的历年交易成本,则两个指标都是亏损的,亏损数额分别是2300亿和9300亿元。
因此,牛市之说根本无法成立。
上证指数失真的第二个原因,是新股上市首日计入指数的计算方法。
其作用机理是,只要新股上市第一天是上涨的,那么总市值就会增加,就会带动指数上涨。这个规则的原意是要把新股申购的收益计算在指数之中,但由于投资者只能赚到流通股的差价,而指数是以总股本计算的,这样就成倍夸大了新股认购收益。
有人推算,两年多来这个因素造成的上证指数失真累计在100点左右。
上证指数失真的第三个原因,是在股权分置条件下,部分大盘股对指数的杠杆作用。
我们知道,两市流通A股的数量平均只占总股本的27%,剩下的主要是非流通股和少量B、H股。而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是以流通A股的股价和总股本数量为依据的。也就是说,在一家公司总股本中,只要流通A股占的比重小于27%,就会对指数产生杠杆作用。
我们以中石化为例,来说明杠杆作用。中石化的总股本为867亿股,流通A股只有28亿,比例为3.2%,远远小于27%的平均比例,因此杠杆作用是巨大的,其杠杆系数为27÷3.2=8.4倍。
假设中石化A股涨到28元,那么其总市值为867×28=24276亿元,这与沪市的总市值相等。也就是说,即使其余800多只股票全跌到零,那么上证指数仍可维持在现有水平。而按其流通市值计算,仅为28×28=784亿元,相当于沪市流通市值的12%,流通市值将遭受88%的缩水。
上证指数中权重较大的国企大盘股,多数的流通A股比重小于27%,因而具有杠杆作用。比如华能国际、上海石化、宝钢股份等。只要这些公司的走势强于大盘,就会对指数产生虚增的作用。当然,杠杆作用是双刃剑,如果其走势弱于大盘,也会产生相反的“虚减”作用。
上证指数的虚化和失真,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投资者的实际损失。
转载自网络,仅供参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16:34
要下去了,你先自己看看吧5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