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曹、刘、吴分别占领哪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8 10: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19:31
1,曹魏
曹魏自建国以来,得东汉之司隶,据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幽州、凉州全部地界,且管辖扬州、荆州江北部分,后又在凉州、司隶二地析出雍州,共得十二州。各州具体辖地如下:
司隶——河南、原武、弘农、河东、平阳、河内、野王。(河南中部及北部、西部并山西西南部)
豫州——颖川、襄城、汝南、弋阳、梁国、陈郡、沛国、谯郡、鲁郡、安丰。(河南东南部及安徽北部)
冀州——魏郡、广平、阳平、巨鹿、赵国、常山、中山、安平、平原、乐陵、勃海、河间、清河。(河北大部,兼涉山东、河南北端地)
兖州——陈留、东郡、济阴、山阳、任成、东平、济北、泰山。(山东西部,兼涉河北南端、河南东端地)
徐州——下邳、彭城、东海、琅邪、东莞、广陵。(江苏北部及中部,兼涉山东极南部,安徽西北端地)
青州——齐国、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山东北部及东部)
荆州——南阳、南乡、江夏、襄阳、魏兴、上庸、新城。(湖北北半省及河南西南部,兼涉陕西东南一隅地)
扬州——淮南、庐江。(安徽中部)
雍州——京兆、冯翊、扶风、北地、新平、安定、广魏、天水、陇西、南安。(陕西中部半省及甘肃东南部)
凉州——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甘肃西半省,兼涉宁夏西部、青海西宁一带)
并州——太原、上党、乐平、西河、雁门、新兴。(山西之大部)
幽州——范阳、燕国、渔阳、北平、上谷、代郡、辽东、昌黎、辽西、玄菟、带方、乐浪。(河北北部及察哈尔南部并辽宁大部,兼热河南端、朝鲜北端地)
除此十二州外,魏国尚有一套首都陪都的独特制度,中国历史地理的先驱者顾先生言:“自魏文肇建五都,有首有陪,遂为后世开先例,隋、唐以后一代数都,殆未能脱曹氏之窠臼也。”这里足见曹魏都城制度的重要启后作用。魏文帝曹丕代汉以后,建都洛阳,不久又因为谯县乃其籍贯、长安为西汉故都、许昌为东汉所居之地、邺为曹操兴王之城四个原因,将五地同加都号——此即为曹魏的“五都制”。后世渤海、辽等少数民族政权也有相类制度,不知与其是否有渊源,由于笔者未加考证,故不敢妄言。
2,蜀汉
刘备本涿郡手工业者,有皇室血统,机缘巧合,复汉国于蜀地。他所控制的地域,仅有益州一地,比起魏国十二州、吴国四州甚为狭小——这个问题可以作为三国中蜀国最先灭亡的必然性原因之一来讨论。有人言蜀人除益州一地外,北有凉州、南有交趾,顾氏认为,“然案之实际,交州尚有其名,若凉州则非蜀人势力所能及也。”依据如下:蜀汉曾以姜维为凉州刺史,仅辖武都、阴平二地,而这两个地方本来是益州的旧属,不过巧立名目而已,故蜀汉势力不能到达;而所谓交州,仅存一名,治所遥设于益州,同蜀国邓芝领兖州、张翼领冀州事——完全是“置牧守遥领他国州郡”之风的延续,又何言占有呢?实际的蜀国属地不过如下:
益州——蜀郡、汶山、犍为、江阳、汉嘉、广汉、东广汉、梓潼、巴西、巴郡、巴东、涪陵、汉中、武都、阴平、朱提、越嶲、建宁、牂牁、永昌、兴古、云南。(四川、贵州二省及陕西南部汉中一带并云南东北半省,兼涉西康东端、广西西端之地)
蜀汉在益州,在疆域制度上没有独创,只是沿用了羁縻统治而已,仅对后世之土官制度,有所小贡献而已。
3,孙吴
孙权据江东,盖因孙坚、孙策之功也,作为一代君主,他不懂创业,但守业素质极佳。赤壁后,魏蜀对孙氏的江南政权刮目相看,争相作为拉拢对象——足见其强盛之力。它的疆域承袭汉朝荆州、扬州、交州三地,与魏国分荆、扬,全据交州。黄武五年,改变州境,分交州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南海三郡,仍称交州;另一部分称广州,治理海东四郡。总之,孙氏政权领土如下所示:
扬州——丹阳、新都、蕲春、会稽、临海、建安、东阳、吴郡、吴兴、豫章、庐陵、鄱阳、临川、安成。(江苏、安徽二省之南部及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略涉湖北省东端)
荆州——南郡、宜都、建平、江夏、武陵、天门、长沙、衡阳、湘东、零陵、始安、昭陵、桂阳、始兴、临贺。(湖南全部及湖北南半部,兼涉广东北端、广西及贵州之东北隅)
交州——合浦、朱崖、交趾、新兴、武平、九真、九德、日南。(广东西南隅及安南东北部)
广州——南海、苍梧、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广东、广西二省之大部)
除此四州外,另有一段插曲——吴国政权曾经臣事于魏国一段时间,魏国遥封其荆州地为郢州,只是一个虚名,并无实质的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