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2: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7:43
网红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与自动驾驶初创公司OTTO Motors合作,波士顿动力旗下的人型机器人Atlas,与OTTO Motors的自动驾驶物流小车,在仓库中完成货物的搬运和流转。
合作双方还通过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双方的产品,是如何完成完全无人化的货物运转的——人形机器人Atlas负责将货物从货架上,搬到OTTO Motors的自动驾驶物流小车上,然后运输到指定的地方。
物流系统主要包括了仓储、运输和投递三个重要环节。物流系统无人化,包括了仓储无人化、运输无人化和投递无人化,波士顿动力+OTTO Motors提供了仓储无人化的案例。下面分三部分进行阐述,展示物流系统无人化的新姿势。
目前,仓储无人化的主要是AGV的形式,包括亚马逊、京东等电商平台,建设无人仓的时候,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AGV方案趋于成熟,京东等国内电商平台、物流公司,逐步建立了示范仓。AGV的弊端在于,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线路流程固定化并且不易改动,并且要求货物的高度统一,这也是为何京东的无人仓大多都是新建的为主。
OTTO和波士顿动力的方案,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方便在更多的存量仓库中使用。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取代了传统的人类搬运工,将负责搬动货物,而OTTO Motors的物流小车,负责运送货物,整个过程都是无人化操作。相比AGV,线路更为自由,物品的尺寸可以更多样化,当然了,前提是在Atlas的能力范围内。
波士顿动力+OTTO Motors的方案,也就是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物流小车的方案,更具备普遍适用性、无需特别改装、货物更多样性等优点,现在的缺点可能就是太贵,以及维护方面的成本还需要验证。
但因为这个方案的普遍适用性,例如,可以在物流仓使用、可以在生产车间使用、可以在物料存放处使用、可以在各类商店的仓库使用等等,仓库的场景更为简单,对自动驾驶的技术要求相比公开道路或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要低。可以取代现在大多在使用的叉车+人类驾驶员开车的搬运模式。
随着使用规模的提高,成本和维护成本是有可能下降的。这可能是仓储无人化的趋势。随着Atlas在仓储方面的应用,它再也不是那个只会负责在朋友圈搞笑的机器人了。
02 运输无人化
运输无人化,主要是仓到仓之间的无人化。运输无人化,目前主要是尝试使用自动驾驶重卡进行仓到仓之间的运输。
Waymo在宣布完成22.5亿美元融资的同时,也宣布推出Waymo Via的自动驾驶重卡业务,与运输人类的RoboTaxi服务的Waymo One互成犄角,完成了Waymo自动驾驶在人和物两大运输市场的布局。
运输无人化,已经被物流公司视为未来的发展趋势,UPS与Waymo、图森未来的合作,就是物流公司的尝试。
仓到仓之间的运输,是现在物流体系中成本最大的部分。根据Plunkett Research的数据,以美国市场为例,包括航空、水运、铁路、管道和卡车在内的货运市场,价值大概是1万亿美元,而卡车运输占据了其中的70%,也就是7000亿美元。
而卡车运输中,刨除车辆外的成本:司机成本约占33.3%,燃油成本约占33.3%,高速费约占33.3%。自动驾驶技术,瞄准的是司机成本的降低和燃油成本的降低(自动驾驶技术会让车辆更省油)。这也是自动驾驶技术在运输无人化的最大动力。
03 投递无人化
投递无人化,更通俗易懂的描述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无人化。投递的过程,是复杂的。包括了最后一公里的运输无人化,以及交付的无人化过程。
在2019年CES上,*集团展示了“级联机器人交付”系统,包括了无人驾驶的巴士和机器狗,其中,*提供的无人驾驶巴士负责运输,ANYbotiics提供的机器狗负责投递。
目前,国内志在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公司,大多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问题,在交付过程,包括外卖的交付或快递的交付,仍旧需要人员配合,或者是投递到丰巢这样的快递柜,无法送到办公室或用户住宅。
“级联机器人交付”系统,无人驾驶巴士负责的是运输部分,而最重要的交付部分,则由机器狗来完成。机器狗在应对障碍物、崎岖地形、电梯、楼梯等场景,都比轮式车辆要具备优势。
当波士顿动力与OTTO Motors合作,使用人形机器人在仓储搬运的时候,或许,下一步就是Spot在配送领域大展身手。
当然了,在投递无人化方面,有公司提倡在交付环节采用管道的方式,直接送到住宅或者办公室,这需要改装的地方太多了,首先就要新建管道,不适合现有建筑,更适合新建建筑。
例如,丰田在CES 2020期间,提出的Woven City,就是采用了管道物流完成投递到户的过程。从上述的描述来看,整个物流系统的无人化,无论是仓储无人化,还是运输无人化,或者是投递无人化,都有着多种的解决方案,并且具备广阔的应用市场。
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很多的职业,再不努力,搬砖都没机会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