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 门槛低 关注广泛 易引发舆论 反向迅速的表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5: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3:48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监督是公民权利的一种体现,实际上是人民群众借助新闻媒体实现的监督。近年来,伴随着党和国家的民主法治进程不断推进,新闻*监督成为捍卫真理正义、鞭笞**的利器,受到党和*的重视、老百姓的欢迎。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监督应当更好地发挥发现问题、疏导矛盾、理顺情绪的重要作用。
然而毋庸讳言,目前地方媒体正面临着阻力、困难,挑战远远大于机遇。在它们所处的监督环境中,既有积极推进公开的趋势和力量,更有“领导不让报就不能报”的诸多*,有些地方出现*监督环境恶化的苗头。由于身处一个“熟人社区”,与*媒体、外地媒体相比,地方媒体记者批评本地单位或个人的报道在媒体上刊播更加困难重重。竭尽努力终于刊播出去的批评报道,往往也会遇到反弹和冷处理———要么是被批评者一蹦老高,到处施压、“协调”,媒体不得不追发正面报道“补救”;要么是批评报道刊播后如石沉大海,被批评者不理不睬,问题得不到解决,媒体声誉受损。
当前地方媒体监督生态恶化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事务信息知情程度低
目前,我国各级*机关的信息公开制度正在广泛建立,首当其冲的是公共事务的公开披露机制。已经由*签署、即将于2008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就充分贯穿了保障知情权的精神,明确规定如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应当公开。但是,至少目前地方媒体似乎还没有从中受益。
2007年1月18日,新华社通稿报道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06年12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数据,秦皇岛以11.8%的涨幅位居全国70个大中城市之首,甚至高于北京、深圳、福州、厦门、成都、广州等大城市。④这篇通稿在秦皇岛当地媒体“落地”之后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反响,为什么一个中等城市的房价涨幅会领跑全国?这样的涨幅反映了何种商品房供求结构?对广大市民和外来投资者的住房消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时间成为群众议论的主要话题。当地媒体记者立即与有关*职能部门取得联系,希望进一步了解情况,采写解释性报道,不料却被以房价极其敏感、一律“低调”宣传为由而婉拒。报道房价这类*性、宏观性很强的公共事务新闻,如果*有关部门闭口不谈,媒体几乎无法深入采访。因此,这一次的房价事件,尽管在市民中形成了十分集中的热点议程,与信息源近在咫尺的本地媒体却集体失语,最后还是新华社记者采写了一条秦皇岛市统计局关于房价将趋稳定的表态。
在我国,不论*媒体还是地方媒体,都是党和*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即发布党和*的主张,反映社情*,从而增强凝聚力,并以信息沟通获取决策和行动优势,公民的知情权在很大程度上也必须有赖于新闻传播者的公开报道才得以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纯粹的大众化小报不同,我国的地方媒体虽然身处局部区域、基层,但它们的所有制性质和办报宗旨决定了应当旗帜鲜明地把引导*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全面引导当地受众的社会认知、态度和行动。因此,保障地方媒体享有公共事务信息的报道权,是突破当前*监督困境的重要前提。现在,正是由于一些地方媒体在事关公共利益的事件中屡屡受到行政干预或是利益引诱而失语,逐步丧失了引导*的公信力,群众对它们没有积极的评价,遇到大事发生,会很自然地越过地方媒体去向*媒体、外地媒体、网络媒体寻求*,这使一些地方媒体从业人员深感无奈。
2.地方保护主义也*了地方媒体开展*监督
党和*的各级部门既有维护公共利益的一致性,又有维护自身利益的差异性。我国公共管理学界认为,各级*都存在着“利他”和“自利”的双重动机。利他,就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便民服务;自利,就是单位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包括权力、声誉、荣辱、奖惩、升降、福利、待遇等。
当前在我国,在*行政管理*改革中,由“集权”到“分权”以激活地方(部门)、市场和社会的活力,这是一个基本走向。但在*职能转变尚未完成、制约权力配置和协调利益关系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行为的猖獗,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对地方形象高度重视,担心*监督报道会影响对外招商引资、政绩考核和人文环境。一些地方*通过制订报道纪律消极抵制*监督,目的是刻意隐瞒“不利”*,封锁媒体声音,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3.媒体远离群众*,迎合、趋利现象凸显
出于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对自身生存环境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地方媒体有时面对*监督报道往往会自我设限、自我施压。
媒体上自负责人、下到采编人员考虑到自己的职务、职业前途,不愿意顶着压力搞批评报道,“找不自在”。取舍选择新闻线索、报道时,为了不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不满,谨小慎微地过滤有可能对当地*和职能部门工作提出非议的内容、“影响稳定”的内容,而躲避和放弃对近一个时期热点社会问题的解释引导。
地方媒体不报道,不等于老百姓不议论。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曾指出,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每时每刻都会关注一些共同领域、共同问题,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口头*场。“这就形成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场’。这两个*场重叠部分越大,*引导的效果越好。反过来,如果对群众的口头*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主流媒体就有丧失*引导力的危险。”⑤放在各类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人际传播手段极为丰富的今天,这很值得一些地方媒体警觉。
另一方面,地方媒体经营上多已“断奶”,靠广告、发行收入自收自支养活自己,因此对市场和企业的依赖越来越大,于是一些企业和广告客户便成了媒体生存和发展所倚重的重要对象。“近年来由于企业主和广告客户的控制和阻挠,导致*监督‘走形’、‘变味’和‘夭折’的事例并不少见。”⑥更有一些从业人员打着*监督的旗号,搞要挟和诈骗,也使*监督蒙羞和遭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