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4:4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2:50
读音:gē tuó。具体解释如下:
圪坨,陕北语,关中称麻食、猴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圪坨煮出,干盛半碗,浇羊肉汤,乃羊腥圪坨。
麻食(麻什),原称作“秃秃麻什”或“秃秃麻失”等,其历史已经有近千年,后简称为麻什。其词源为突厥语的“tutmaq”(在古代也常被译作“秃秃么思”、“吐吐麻食”等)。
维吾尔族学者麻赫穆德 ·喀什噶里(黑汗王朝时人,公元11世纪)编著的《突厥语大词典》中记载有“tutmaq”(面片,突厥人一种著名的饭食)。
陕西关中地区的麻食,形状如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面疙瘩,中间略薄,边缘翘起。
扩展资料
元代忽思慧撰《饮膳正要》里就记载有麻食。他说:“秃秃麻食,一作手撇面。以面作之。羊肉炒后,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醋香菜末。”又明朝人所辑著的《居家必用事类大全》里也说:“秃秃麻食,又名秃秃么思,如回族食品,用水和面,剂冷水浸,手搓成薄片,下锅煮熟,捞出过汁,煎炒、酸水,任意食之。”
据以上文献,说明在元明之际,麻食已经流行,而且是回族人的食品。麻食一词,可能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当时麻食做法,与今无异,而且可以煎炒或加菜调酸汤食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2:50
圪坨这样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2:51
圪(gē)坨(tu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