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7:5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21:31
普法并不是人人都要精通法律法规,简单的去背诵法律条文,而是在行政或司法,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法律理念的支配,坚持依法办事,养成良好的法律习惯。应该说,从1985年11月22日六届全国*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以来,经过四个五年普法规划,公民的*观念和法律意识,各级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尤其是依法执政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能力,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普法中还存在重干部、轻一般职工,重城市、轻农村,重形式、轻实效,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如,普法考试过多过滥,且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这其中既有司法局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普法考试,又有部分地方*常委会的任前法律考试、组织部的新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此外,还有全国性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司法资格考试。特别是普法考试,普遍是组织部分人员提前做好答案,然后集中在一个地方,按照标准答案抄抄而已,有的甚至复印后,填上名字交卷,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达不到普法目的。另一方面,在广大的农村和个体、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以及街道社区居民中的普法工作,却少之又少,既缺乏集中的法制学习,又没有以案说法等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公民法治理念形成的途径和方式单一。相当部分公民因法治理念缺乏,对法治的信仰不足,坚持依法办事的习惯尚未完全形成,遇事信访、信权,不信法,不善于依*,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和纠纷,依法维护社会秩序,使一些法律法规形同虚设,有法也等于没有法。法律只有为人民群众熟悉和掌握,人人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并同违反*、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进行斗争,才能形成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因此,开展普法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总结借鉴普法的成功经验,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采取邀请专家、学者、专业人员开展以案说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和改进普法教育,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切实增强普法实效,维护*和法律的权威,奋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21:31
“五五”普法将于今年结束,“六五”普法将于明年启动。请从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角度,对如何进一步提升普普法工作水平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