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2:4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00
唐陵陪葬是沿袭了汉代制度:皇陵余地赐亲属、功臣、将相陪葬,给东园秘器。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八年诏令建陵时说:“自今以后,功臣密戚及德业佐时者,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后又准许功臣自请陪葬,而且这些大臣的子孙也可以随父、祖葬于昭陵。
据《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载:“九嵕山下陪葬诸王七、嫔妃八、公主二十二、丞郎三品五十有三、功臣大将军以下六十有四。” 陪葬墓数目之多,是历代帝王陵寝之冠。
从而以昭陵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陪葬墓群,向南辐射成扇面形状,列传两侧,益发衬托出昭陵至高无上的气概。陪葬者除了皇族外,大部分是文武功臣,他们是李世民父子统一中国,创设大唐帝国的重要人物,此外,有些少数民族首领也有幸陪葬
而这些陪葬墓的排列位置,总体上是依据死者的身份、*地位及其与皇帝的亲疏关系而周密布置的。
据《唐会要》记载:陪葬墓按照文臣武将分为左右而排列,坟高四丈以下,三丈以上。由此可见,唐代的陪陵制度有着严格而周密的规划,它反映了“主尊臣贵”“祟重今朝冠冕”的封建等级思想。
但是,唐朝的陪葬制度到了昭陵就发展到了顶峰,昭陵以后的陪葬墓就急剧减少。据《资治通鉴》和《唐会要》《长安志》记载,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泰陵只有太监高力士一人陪葬;颇有作为的唐肃宗建陵也只有郭子仪将军一人陪伴;有小太宗之誉的唐宪宗的景陵只有太子、皇后、纪子等4人陪葬。陪葬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但跟陵主在位期间的*气氛和死后的*背景有关,还与唐朝中后期国力的衰败,*集权制的逐渐衰微有极大的关系。
昭陵陪葬墓180余座,陪葬人物上至皇亲国戚、嫔妃公主、下至王侯将相、文武大臣。而昭陵目前已开发的39座陪葬墓只不过是冰山之一角。而这仅仅的39座墓葬就出土了8000余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000余件。足可见整个昭陵陵园的雄伟气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00
唐太宗他是当时最伟大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所以他昭陵非常隆重。
唐太宗昭陵位于咸阳市西北部礼泉县延霞乡九谷山,它是中国最大的陵墓,墓葬数量最多。它也是唐代的代表陵墓。据陵园名称唐惠尧介绍,昭陵葬有妃嫔7人,国王5人,公主10人,宰相13人,宰相50人,将军60人,葬民155人。
现*古学通过对整个墓园的实地考察,悼念者的数量远远超过200人,也就是300多人。墓葬数量是历代帝王中最高的。在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曾下诏:“从现在起,有功人员、近亲、贤能人员死后,都应该给他们一个安葬的地方。”后来,他允许随葬的*和这些大臣的后代也可以随葬在昭陵一带。
在昭陵的墓葬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熟人的陵墓,如山上修建的魏征墓和新城公主墓,以及李靖墓和长乐公主墓。许多陵墓前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碑和一些形状特殊的陵墓,土堆的形状实际上是根据一座名山建造的。据说这是对有特殊功绩的大臣的特殊奖励,这么多墓穴不是随意布置的,他们是按照严格的随葬制度,根据死者的身份、*地位以及与皇帝的关系来安排的。
唐太宗时期,*风气开阔,国力雄厚,许多功臣将领功勋卓著,是后世无法比拟的。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包括许多少数民族领导人,都能在昭陵附近安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01
因为他是皇帝呀,威风了一辈子到死也不能丢面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01
唐太宗那个时期比较封建,君主制大多达到了顶峰时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02
在世时候万人之上,去世了也要气势不倒,也要在阴间做地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