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片的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2:4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7:09
这里有一些参考资料推荐看看 http://ke.baidu.com/view/199501.htm 我觉得,办展览当然需要一间展厅,然后需要把关于一些唱片的历史,介绍给大家,最好就是弄几张黑胶唱片拿出来给大家参观,最好有点音乐之内的,来调节下气氛,这些只是我的一些简单的看法,我也是黑胶唱片发烧友! 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7:10
词语释义
黑胶又称LP,long play, 是立体声黑色赛璐璐质地的密纹唱片。
命名解释
为什么叫LP,主要是针对过去古老的粗纹短时间唱片而言。这是个简单解释。
LP和SP
1948年开始,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发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单面可录音时间将近30分钟,比以往长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称之。相对的,以当初的科技状况,有所谓的“SP”,即Standard-Playing,每分钟是78转。现在通行的唱片几乎都是33转,所以黑胶唱片就被直接称为“LP”。
疑问解释
为什么在数码时代还要玩老东西?主要是因为那种空灵感和现场感是现在的CD无法取代的。如果你听过了LP,你将会对现在的CD的尖利粗糙的数码声不能忍受。而现代的CD为了尽量减弱数码声而开发了众多的电路和录音模式,但是仍然是不能和LP相匹敌。放LP的设备叫turn table, 一般不带有功率放大器,只是前置级的输出,拾音模式大约有动磁,动圈和动铁的唱头,以动铁+线性寻迹的唱头唱臂为最优。
抛开各种技术参数不谈,在发展至今的各种音乐记录材质———唱片、磁带、CD———中,SP的音质最接近原声,是爱乐者所追求之境界。众多重量级演奏家、指挥家、大乐队及歌唱家等作品大多数均以黑胶唱片作为首次发行。SP只要保存得当,寿命长久,而通常CD十年左右就完蛋了。目前,黑胶唱片是稀有物品了,尤其是数十年前的名盘,更是珍品。
我国情况
黑胶唱片作为一种声音和音乐的载体几乎占据了整个20世纪,直到1984年CD诞生。我国在1992年进入CD时代,黑胶生产线大量被淘汰,黑胶唱片的价格从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但是由于收藏者的喜好,从1994年开始,黑胶唱片的价格逐渐回升,到1996年就突破百元。
1998年国内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关闭,目前国内市场的黑胶唱片都是引进海外的,或者二手的。现在在广州的陶街,最便宜的黑胶唱片要六七十元钱,珍藏版本的可以上千。
编辑本段版本问题
1、头版、母带直录是怎么回事?
头版的LP,基本上都是由开盘母带,通过制作直录成黑胶母盘,再压膜批量生产而成。而发烧黑胶的母带直录通常是发烧厂用母带播放,直接刻盘而成,相当于黑胶母盘。立体声的头版相对器材是有重现意义的,立体声唱片出现在1958年左右。
而再版的LP,一般是采用已经压过膜的黑胶母盘再压膜,于是信息量应有损耗。
2、头版一定就好么?
诚然,在信息量的记录上,头版一定是最优秀的,而且有确认标记,非常容易分辨。但是,有些公司采用新技术的改良,在头版以后的版本里,信噪比增加了,少了“爆豆声”,在欣赏上,或者你会觉得更悦耳。
有些非头版的版本,可能采用母带的再次直刻黑胶母盘,这样制作出来黑胶应和头版记录的信息量相同,只不过缺少明显标记,不容易分辨。如又经过降噪处理,可能音质上更尽善尽美了。这样的再次直刻版本黑胶,在RCA、PHILIPS、CBS等公司都曾经发行,所以有些被以为4版5版的唱片,可能在它们的舞台——唱机上的表现完全不逊于头版的,但价格却低了很多。
于是,商品的性价比上就有了下一个问题的比对了。
3、头版就一定能获得最完整的效果么?
“宝剑赠壮士,姿粉赠佳人。”头版最好的录音当然最好是有最强大的设备支持了。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器,很难说你的头版唱片的所有细节、所有风姿都能一一展现。如果是普通的机器设备,有可能头版和2、3版出来的效果也差不多,甚至别人用好机器播再版的效果来得比你播放的头版更好。所以,在追求音乐享受的同时,应该考虑一下投资在品质还是投资在数量上。还应该考虑的就是,软件和硬件的平衡,因为贵一个级数的硬件设备,效果通常只比低的好一点点。
4、不同产地的压片是怎么回事?
这是开盘母带分别录制了黑胶母盘之后,黑胶母盘拿到各地分厂进行压膜批量生产而产生的。这样的做法,只节省了生产的成本,音质的高低上应没有分野。如果有人说哪里的压片肯定就是最好的,肯定是在骗你。
但是,有特殊情况,就是有些是采用开盘母带带到当地再制作黑胶母盘,再进行压片量产。这样就因为播放开盘母带的设备不同,而造成两地生产同一录音唱片的音质有所分别了。如果,你超级发烧又超级有空,的确可以追寻当地的设备环境而进行两地产品的比对,应该超级有意思。
5、DG的大荷花和红头大荷花谁才是头版?
因为这个问题,我曾用我蹩脚的英语请教过一位经营黑胶唱片多年的美国人。他的意见是:大荷花和红头大荷花都是头版。为什么会有红色标记以作区别呢?是因德国DG公司某些录音因某段时间内版权问题的关系只能在某一区域里销售,于是就有了红头大荷花的包装区别,有版权问题的总比没问题的少,所以,红头大荷花就比普通大荷花少多了,因而造成了误解。他还说,如果他所知的非实,那就是DG公司专门在偷运去东德的唱片上打红色标记了吧?
6、Columbia的白色LABEL试音版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一种只供电台或者公众广播所用的版本,一般出现在70年代的录音,因为当时已不再使用6眼LABEL,所以这是该厂牌70年代最好的LABEL,肯定是黑胶母盘首批压片出产,数量稀少,某些行家连见都没见过,绝对是收藏首选。我之所以有货也是专程托人留的,并不容易得到。
编辑本段入门指点
玩LP是需要耐性的,因为听LP的准备工夫多,很麻烦。LP会强迫你把生活步调缓下来,要一首一首听,不像CD选曲那么方便,因此就会认真把音乐听完。玩LP黑胶唱片的乐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聆听前的基本动作与必备器材不可不知,还要注意唱片除尘、清洁唱针等等需要耐心的保养程序。
购买二手LP时,一定要检查是否有刮痕,尤其是包含好几张LP的套装,更要一张张看过,由于可以试听,所以如果时间够最好先仔细听一番。
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如去一些专门销售高质经典的二手LP店家,买几张黑胶唱片回家,品尝那份厚重和典雅带来怀旧情怀。
黑胶唱片入门——一个黑胶人的自白(ZT)
常有些朋友爱拿出心爱的CD来与所谓已过气的黑胶唱片来比较,比较出来的音色、动态、场感等。以前路过的一些发烧论坛里,多有占少数的黑胶唱片“遗老遗少”为黑胶解说,黑胶唱片是如何如何比CD的数码声出色。对于此,我觉得不需多辩白。在于我,一个手捧过了过万张黑胶唱片的商人,我也有过几千张的CD,不过自从收集黑胶开始就无暇再打理,最后被友人拿的拿,搬的搬,所剩无几,现在想来居然一点也不可惜,皆为黑胶之故。
我的原则是,有确定要拥有的音乐,有黑胶有CD的录音,必收黑胶,CD能借到做成MP3放进电脑就可;有CD而无黑胶的,看哪里能找到MP3,如果实在找不到,才想买或者借来录的问题。CD或MP3,能听就行。
真所谓一入胶门深似海。因为能最直接地接触到货源,听音乐的选择多了很多;为了不断收藏,又不可能无节制地投入,只好以唱片养唱片的原则,使我一步一步走向成为黑胶唱片卖家之路。
编辑本段前辈自白
黑胶唱片入门——一个黑胶人的自白
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走一条与他人完全相反的道路,回溯着音乐的过去呢?回想开始之时,有一日,无意中经过一个黑胶唱片店,播的是张国荣先生“童年时”SALUTE专集。我自己收藏了一张这专集的CD,但一听之下,惊觉效果完全不同。这黑胶唱片的声音温软缠绵,声声切切,让人难舍难离,兼唱片包装精美,封套31厘米见方,视觉效果不同CD之小巧,内里之大本歌书,哥哥风采跃然眼前,更是让人爱不释手。当下不及细想,一下就买了下来,拿回家中摆在显眼位置,如获至宝,内心欣喜不已。
过了一段日子,心情渐从最初的欣喜变得郁闷起来,好好的这一张唱片,光只能看,不能听,不可谓是爱乐者的一大憾事。于是,拿着这张唱片跑到那间铺子,幸得那老板乐得清闲又好客,炎炎夏日之下,两个男人摸着冰凉的啤酒杯,一张一张唱片地评头品足,如此快意,倒是我涉足音乐十多年所未经历过的淋漓体验。
几杯下肚,我的兴趣自然从唱片转至播放这些唱片的机器——黑胶唱盘。店主介绍,黑胶唱盘以前给我们的概念只是巨贵的组合音响中的一个功能部件,但其实黑胶唱盘种类繁多,功能各有千秋,极品唱盘价值连城,光是唱头上的一根针有时也要近万大元,组合音响中的那种只不过是玩具,毫无价值可言。如果我需要入门,最好原则是最小投资获取最大的回报,从改造家里的CD音响开始。只通过购买一个最低级别的MM唱头放大器,解决现今放大器不带PHONO接口的问题。再配备一台日本产的直驱金属臂唱机,加起来投资不过千元,而获得的享受已足可与价值几千元的CD设备媲美。
如此美事,教人如何拒绝?当下,我使出银行提款的绝技,在该老板处买下了他帮我调整好的唱机和放大器,再挑选了自己最喜欢的邓丽君和西崎崇子的梁祝等几张心头所好,并与他相约,如不满意,就拿回来退货。
其实如何会不满意呢?邓丽君小姐的声音在黑胶唱盘中出来的效果甜美圆润,齿声玲珑,唇如拂耳,一张唱片带出万般风情,远超吾望。梁祝小提琴,琴声凄美绕梁,绵绵汩汩,委婉不绝,流转不散,相比之下,CD中小提琴的声音竟绌劣如刀锯钢丝,是我之前所想象不到的。为什么会如此,我开始向行家打听和上网查找答案。原来,不堪之故是CD采用的是数码01长方形的渐高渐低的形式去近似记录一个音的正弦波形,所得的形状虽可在内容量增大的情况下与该正弦波可以无限接近,仍呈阶梯型,更兼如采用数码录音,声音的采样源盘内记录本已是阶梯型,则再怎么精细,也无法把录音现场环境还原得真切;而黑胶唱片多采用模拟录音形式,唱头处与黑胶摩擦产生电压的升高降低为完美正弦波,经过放大出来的这个波形也是近乎完美的正弦波形式,这是数码形式所不可能代替的最接近录音环境现场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我们熟知的CD只不过是人类快餐文化中一个唱片公司圈钱的陷阱。我们听到的声音,甚至被制作人员用混音设备调整过,去避免数码形式本质的缺陷。倒头来,我们可能听到歌手令人惊叹的声音,哪知道这个人可能5音不全,唱得乱七八糟,跑调从C到F。
我虽不至越想越气,把所藏CD都从窗口扔下大街,但也从此开始检讨听音乐的意义所在。摆在面前的两条路,到底是为了逞随手之快,不断被无良唱片商欺骗下去;还是重新作个选择,宁愿精挑慢选,凭听觉为准,回归朴真。
这探索之路一路走来,步履蹒跚,磕磕碰碰,不过捧黑胶的双手小心翼翼,自知世界之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如望井见天之蛙,音乐之路,寻找完美之路,终生未尽,唯盼越一山登一楼,更有青山在不远处,与黑胶相伴,永不作别。
编辑本段比较CD
这个问题,是发烧界永恒的话题。CD和LP的爱好者也已经有很长时间的争辩。
我的观点是,无所谓好不好,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只有喜欢不喜欢,是不可比较的。
我本身自己就收集了几千张CD,对于我来说,CD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唱片,CD是Compact Disk的缩写,有占空间小的碟的含义。一张缩小了,可一只手指穿着放进机器的碟,便携性是LP无法比拟的,但也由此我观感里产生了它是玩具多于唱片的感觉,正如把一堆MP3都COPY进一张碟里,你说它就可成为唱片了么?
LP我们叫黑胶唱片,有些权威有些忌讳“黑”字,于是说这是不正规的说法。在下却觉得这个叫法很直观,很利于人们重新认识这一事物,很喜欢这个叫法,以下都用这个叫法。LP就是Long Play的缩写,有人解作密纹唱片,EP就是Extended play record,通常是45转/分钟的密纹唱片。外观而言,黑胶唱片又比CD有更有欣赏性,一张封面设计优良的黑胶唱片,往往本身就是一张吸引感官的艺术品,一幅画卷。
1、为什么CD会取代黑胶而成为市场的主流呢?是因为它的音质胜于黑胶么?
CD采用二进制数字式01的记录方式,决定了其记录的内容与模拟录音的母带有了本质性的差异。与母带相比,任何一段录音的信息量缺失都是必然的。就如一个模特与她的画像,就算画功如何之真切,也只是像真,并不是同一事物。
而黑胶基本采用模拟的记录形式,与模拟录音母带所记录的内容是一致的,差别在于转录过程中的母带与器材传输的损耗。就如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内摆同一个姿势一样,是真实的重现。
CD取代黑胶是在于商业社会买卖的规律。生产CD所需的成本估计就是塑料那几分钱,而运输占体积小,随便卖几十元,唱花了碟也不会跳线,利润的惊人和消费者的接受性和可负担性都是显而易见的。黑胶大批量生产光压铜模就已经有每张碟几元的成本了,还没计算聚乙烯原材料的成本,运输又重又占地方,保存不好又容易损耗跳线,也卖几十元的话,恐怕赚头不大且消费者购买意欲不高。相比之下,黑胶必然在主流市场上被CD取代。
音质上,CD噪音小,信噪比大,也就是黑胶所谓的“爆豆声”在CD上是绝迹的。
而其他方面,我不愿比较。原因只有一个,CD因为不是原声,于是录音可经过音质的处理、随意放大减小甚至修改;黑胶是原声,经过剪接和信噪比调较,甚至早期立体声头版和一些母带直录,只剪接,不作其他修改,录音的效果是如何,黑胶就很忠实地记录下来。
如果有人要用所谓同一个录音的CD和黑胶来比较,那或者应用一个比喻:这是一个整容美女和一个原装女人的较量,你喜欢哪个?释随尊便了。
2、黑胶和CD保存的比较
CD在制作上,塑料上镀上铝或其他金属,通常在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金属膜在光的作用下开始氧化直至彻底穿孔报废。
黑胶保存上,只要不受热受压,竖立放置,又不播放的话,基本无任何损耗。不怕光不怕水,随手拿出一张黑胶唱片都有可能比你我老。
3、音乐发烧的路途上,我觉得应该怎么取舍?(有关翻版黑胶)
或者应该先从收集的难易程度上做文章,CD基本上每张都是大量发行,甚至还有翻版,只要给得起钱,我相信没什么碟是弄不到的。LP刚好相反,首先每一个版都有量的*,翻版难度极大(我见过的翻版只有许冠杰的鬼马双星,当然,中国国内出版的任何境外作品,包括港台歌手、古典音乐,如不是国内的演奏,则基本都是翻版了。这种翻版音质极差,基本上是用录音带来翻录的,所用的压模是铁模,做工粗糙,毫无收藏价值。),而且经过年月的洗刷,碟本身不断的损耗,几十年后,完好的唱片已经越来越少了,“有钱不是万能”这话用在LP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我一边卖唱片,自己也一边收集我认为有价值的唱片,可能到老的时候,每张都可能价值连城,这个大胆预测我喜欢。
最缺乏表现力的音乐制品可能是磁带了=》接着顺手拿得到的就是MP3了=》稍微难点就是CD了=》LP又是更大一步,一条更少人走的路,爱音乐的你可能要孤芳自赏了=》母带直录式的开盘带REEL TO REEL,嘿嘿,这个东西会要命的,除非富可敌国吧。=》去听现场的演绎(遗憾的是,已逝世的名字再不会出现在舞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