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2: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3:4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东坡在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彼时苏轼被贬至南方为官,已与苏辙数年未见,在中秋之际作词以寄托对弟弟的思念。
《水调歌头》为表达对苏辙的思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才华横溢,但一生命途多舛,因心直口快,得罪小人;政见不和,遭**,多次被贬。《水调歌头》一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彼时苏东坡因与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和,主动请求外放,辗转多地围观。这一年苏东坡来到了密州,出任密州知州,中秋节那天,只身一人身处异地,想起了数年未见的弟弟,思念之情涌向心头,写下来这首千古名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此篇的序言就已经点明了写作的背景,中秋节这天苏东坡饮酒一直到天命,喝得酩酊大醉,写下了这首词以寄托对弟弟字由的思念。
苏轼、苏辙二人兄弟情深“唐宋八大家”中苏门父子三人就占据了其中三席,四川眉山一城的灵气孕育出了如此“一门三学士”的文坛佳话。苏轼和苏辙二兄弟的感情更是情比手足。
苏轼、苏辙二人相差不到两岁,自小一同读书,未曾一日相离,嘉祐二年兄弟二人同榜进士及第。兄弟二人步入仕途之后,就开始了聚少离多的日子,交流基本都靠书信,以至于苏轼、苏辙的诗词文集,很大一部分都是两人的互答之作。
兄弟二人性格迥异,苏轼心直口快,苏辙城府内敛,这让二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有巨大的差异,苏辙的一生较为平静稳妥,苏轼则一贬黄州、二贬惠州、三贬儋州,命途多舛可见一斑,每当苏轼遭遇劫难之时,苏辙都上下奔波,为兄长奔走,二人的感情可为兄弟情深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