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0:2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59
公园里池塘里的锦鲤,经常被人喂食,随便往水里扔点东西,不一定非得是食物,它们都会马上就会聚集过来,说明它们并不仅仅是靠嗅觉,也有视觉、听力等因素的影响。
其实这是反射活动的建立,可以受多种因素有影响,并不局限于视觉、听觉或者嗅觉因素。
还是以上的例子,公园的锦鲤经常被人们喂食,它们就形成了水面波动和食物之间的联系,有时候只要水面有波动它们就会迅速地聚集过来争抢食物,发现什么也没有就一散而去,这种十分迅速的反应显然不是食物的味道吸引来的,气味分子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并没有那么快,而在水中由于水的折射也使它们难以第一时间看到颗粒较小的饲料,所以最可能的是听觉,声波在水中传播相当快,是由于人们经常喂食使鱼产生的条件反射,在鱼的脑中,水面波动=食物。
但是有时候也有别的现象,一些人流量较小的公园,因为人投食较少,水面波动后鱼的第一反应不是聚集而是四散开来,然后在食物的吸引下聚集过来,这种显然是尚未建立条件反射,而食物在水中会溶解,那么最后赶过来的鱼就是被嗅觉吸引过来的。
条件反射是大脑建立起来的高级反射活动,与本能的反射相比,条件反射需要综合外界的信息,然后在大脑相应的皮层中综合处理信息使动物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著名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中,用在喂食的时候用铃铛刺激狗,时间久了之后狗在听到铃声就会快流口水。
人流密饿公园中,游客喂食鱼的情况较多,鱼就也会产生相应的条件反射,相应的刺激有水面的波动(触觉、震动觉等)、食物的味道(嗅觉)、食物的性状(视觉)。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一些公园中刻意训练鱼,它们学会了吸食奶瓶中的牛奶,而那些鱼只要看到拿着奶壶过来的人就会聚集起来,这里则主要是视觉起了作用。
鱼大脑虽然简单,但是仍可以在人的训练下产生条件反射,这类活动是十分迅速且不需要大脑过于复杂的分析,接受到相应的刺激就立马产生相应活动。有的干脆直接看到人来到水边就聚集过来,说明是视觉起了较为主要的作用。
这些案例也说明,鱼绝不是一些故事中说的那样只有7秒的记忆,公园中的鱼至少在夜里是接触不到游客的,但是第二天只要有人往水里扔东西,它们也会迅速聚集过来,说明它们的记忆力至少有一晚上时间,而在以电为外部刺激的实验中,鱼的记忆甚至可以达半年之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4:00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4:00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