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阳人多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8: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59
阳江来源于“漠阳江”,而漠阳江起名又源阳“莫阳”,阳江最早叫“莫阳”,为什么呢?因为阳江古时候属于古越,居住的多是越人。古越语中,“牛”为“莫”,(阳江现在称“牛”还叫“牛么”);“羊”越语为“阳”,和太阳的“阳”。“莫阳”就是牛羊的意思,这说明古代的阳江曾是牛羊聚居的地方,或者是牛羊集市。江边现有一村,叫牛场村。这条江在莫阳,故此叫漠阳江。中国古代地理立位,山北水南曰阴,山南水北曰阳,我们阳江在江之北,所以叫阳江。古代“青”、“春”谓之东,阳春在江东边,所以名叫阳春。 阳江是广东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刀剪之都”、“中国风筝之乡”、“中国公益明星城市”、“中国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春砂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菠萝蜜之乡”“中国马水桔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中国猪苗之乡”“中国孔雀石之乡”等国家级殊荣,还有“广东卫生城市”“广东渔业大市”“广东文明城市”“广东音乐之乡”等省级殊荣称号,享有国家 赋予的沿海开放区、工业卫星镇、山区和对台小额贸易等优惠*。 八是渔港风貌。 阳江是广东举足轻重的重要“鱼仓”:闸坡渔港是全国十大渔港之一,阳东东平渔港、阳西沙扒和溪头渔港都是省重点渔港。渔港本身就是独特的旅游资源,渔船出海、归航、抛锚、渔业生产和经营等一系列场景都是十分诱人的作物景观。闸坡渔港旁的旧澳湾渔民风情村正在策划筹建。 06、崆峒岩风景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属于阳春“国家地质公园”的范围,位于阳春市春城镇城西崆峒岩,距阳春市区3公里。距阳春火车站1.5公里,沿三茂铁路或新高线公路可直达景区,是南国第一崆峒山宗教旅游景区。崆峒岩始建于明代万历丁丑年(公元1577年),与甘肃临洮、山东安定、河南汝川诸崆峒山相并列,被称为第四崆峒道教名山。佛、道两教于一体。 2005年接待游客2.9万人次。总面积二万多平方米,高六十多米,分三层。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阳春县令姜山再开发东岩。 在亿万年前地壳变动,形成山岩交错。景区岩中有寺,寺内有峰,古雅清幽,雕梁画栋。洞内古建筑是重檐歇山顶式建造,登岩门,入洞府,佛、道神像碑碣景物万千。洞中有名儒显宦壁上留题摩崖石刻、碑碣一百多幅,建有“东西厢房”、“禅房”、“金刚塔”、“三宝殿”、“玉皇殿”等十几座庙宇。出洞府,沿山设登山石级3888级,通往五座山峰,山峰巍峨陡峭,石、洞、花、草、树木妙趣横生于峰林。最著名的景点:有瑞狮迎宾、汶(冒)米石、石钟、童子拜观音、定海神针,金钱龟,瀑布泉、青白双蛇盗灵芝,以及明、清两朝的古建筑及神像。 07、 龙宫岩 国家地质公园、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阳江市北部,距广州市196公里。属*带岩溶地貌景区,1979年向社会开放,有石林景区、通天蜡烛、通真岩、登山道、七座凉亭蝴蝶生态园、餐厅、电动车、停车场、小卖部等景点和设施 2005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龙宫岩距今3.2~2.95亿年,沉积了白云质灰岩,当地下水沿着灰岩中的裂隙进行渗透,不断冲刷,对灰岩溶蚀,形成了地下空洞。由于地下河侵蚀和重力作用产生崩塌,洞穴不断扩大而形成。岩洞因洞身蛇蜒曲折,形如一条巨龙而得名。全长1公里,宽5米至20米,岩壁顶高15米左右。主要景观有迎宾厅、壁流石、龙王殿、宫壁绣锦、龙宫浮雕、镇宫宝塔、龙王罗伞、龙母罗帐、龙女浴池、龙女宝镜、火树银花。石林有岩溶洼地、百页剑门、双猴观景、剑指苍穹等景观。 08、大澳渔家文化村 位于阳东县东平镇国家中心渔港东南3公里处。距阳江市区为40公里。325国道、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广湛高速公路均可直达渔港。2003年修建成集旅游观光、教育培训、商贸休闲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占地648公顷,是展示渔家民俗风情的古渔村景区。2005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 景区原是中国古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与广州“十三行”相列,民间称“十三行尾”,保存着680多米清末时期前店后坊式的旧街。现有300多户古渔民船型民居。有“全国首家渔家民俗风情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渔民民居群”、“大澳万人坟”、“明清一条街”、“疍家棚居”、“古商会旧址”、“古炮楼”、“海岸月湖”等人文景观以及 “海上日出”、“葛洲帆影”、“海角琼楼”、“海湾椰韵”等自然风光景观。核心景点是“大澳渔家民俗风情馆”。该馆占地1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高12.8米,外观如桃子形。馆内分四大部分:近代渔家实物展品;珍珠贝壳、鱼类制品、大型海洋哺乳动物骨架展品;风帆木渔船;渔获图和渔民婚嫁全景雕塑像组图。馆内收集500多件历代渔民生产、生活、礼嫁的物品,展示渔家民俗古风。 阳江新八景
1987年,原阳江县政协组织评选“阳江新八景”,江城区“红陵古塔”(北山公园内)和“瑶池泛月”(鸳鸯湖公园)入选。2003年,市*组织评选“阳江十景”,江城区“鸳水飞筝”(鸳鸯湖公园)、“北塔迎曦”和“石觉禅林”入选。 鸳鸯湖公园位于城区鸳鸯湖畔。现建成景区面积16.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0.8万平方米,有鸳鸯湖、南国风筝场、风筝博览馆、海鸥观礼台和广场雕塑“放飞之梦”等景点。还有风格古朴漠阳楼、阳江市博物馆、李萁烈士墓等景点以及游泳池、溜冰场、游乐园、健康中心、动物园等设施。 鸳鸯湖水面积为47公顷,是市区最大人工湖,为天然的气温调节湖。鸳鸯湖湖水清澈,湖岸杨柳垂堤,山清水秀,花繁叶茂,楼台阁榭点缀其间,与绿树相映成趣,别具南国湖光韵味。 南国风筝场1991年建成,占地12万平方米,由原广东省*叶选平题字。风筝场可容数万群众同时进行放飞风筝娱乐活动,是我国极负盛名的风筝放飞场,每年在这里举行放风筝比赛。近年进行了改造,铺设花岗岩地面和草坪,种植风景树,点缀一些人文景观,安装了灯饰。每当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美丽璀璨。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阳江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阳江市 面积7822平方千米,人口259万(2003年)。 江城区 面积 453平方千米,人口 63万。邮政编码529500。 阳春市 面积4055平方千米,人口105万。邮政编码529611。市*驻春城街道。 阳西县 面积1271平方千米,人口 47万。邮政编码529800。县*驻织篢镇。 阳东县 面积2043平方千米,人口 44万。邮政编码529900。县*驻东城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据"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万年以前,两阳人的祖先就已出现。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度。公元前214年派军队攻打珠江流域的越族,秦统一了岭南越族地方后,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两阳初属其中的南海郡,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汉武帝派兵打败了匈奴后,于公元前111年(武帝元鼎六年)新设了合浦郡高凉县,*中心在今阳东县大八镇古城(另一说在麻汕上塘村)。高凉县包括今阳江市、恩平市西部、茂名、高州、电白、化州、吴川和罗定的部分地方。高凉县是粤西地区最古的县。 东汉末,两阳属东吴统治范围。公元220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孙权将高凉县从汉时的合浦郡分出,设为高凉郡,转由广州管辖,下统三个县:安宁县(今阳江市区及其东部)、高凉县(今阳东县北部地方)、西平县(今阳东县白沙镇、江城区埠场乡、平岗镇、阳西县程村镇邻近部分地区)。两阳由县升郡。 南北朝时,两阳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了。公元527年(梁大通元年)高凉郡从广州分出,连同杜陵郡、宁康郡、阳春郡等合设为高州。高州州治中心在今江城(从公元527年至649年),管辖今阳江市及茂名市的大部分地方(包括良德)。阳江由郡升格为州,下管郡,郡管县,历时122年,是祖国南疆的交通要冲、军事重镇。 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隋政权把安宁县、高凉县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个新县--阳江县。在阳春郡中设阳春县。阳江县、阳春县从此得名。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阳江县、西平县、阳春县、杜陵县等从高州分出,建为恩州,属广州都督府管辖。恩州州治在阳江,从贞观年间唐太宗时建恩州起至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撤除恩州,阳江、阳春各自为县止,两阳被称呼为恩州达719年。此后。江、春两县归肇庆府管辖。 公元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阳江县两次升格为直隶州,下辖阳春、开平、恩平等县。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阳江直隶州改为直隶厅。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阳江直隶厅再改为直隶州。公元1912年(*元年)撤除州府,复设阳江县、阳春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江、阳春属江门粤中专区;1953年改属粤西行署;1956年改属湛江专区;1958年冬,合阳江县、阳春县为两阳县;1961年复分为阳江县、阳春县。1983年9月为江门市属县。1988年2月10日,原阳江、阳春两县从江门市分出,新建为阳江市,属地级市建制。下辖现在的阳春市、阳西县、阳东县和江城区。1992年增设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1998年又增设岗侨管理区。 。 1988年1月7日,*批准设立阳江市(地级)。撤销阳江县,分别设立阳西县(驻织篢镇)、江城区、阳东区。阳江市辖阳西县、江城区、阳东区及江门市的阳春县。 1991年6月22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1]19号)同意撤销阳江市阳东区,设立阳东县,县*驻东城镇。1994年5月5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67号)同意撤销阳春县,设立阳春市。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阳江市总人口2168904人;江城区 538069人、阳西县 380272人、阳东县 409982人、阳春市 840581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阳江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7个街道、48个镇,704个村委会、100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阳江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11个街道、39个镇。 编辑本段阳江方言:阳江话一、概要与文化渊源 阳江市位于广东西南,东与江门市的恩平、台山市交界,北同云浮市的罗定市、新兴县及茂名市的信宜市接壤,西接茂名市的高州市、电白县,南临南海。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依山傍海,东北有天露山屏障,西北有云雾山环绕。在地形上带有一点与世隔绝的意味,尤其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与外界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阳江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独特的语言。 阳江方言属粤方言的一个分支,有人将之划分为高阳片。也有人将粤方言分为六个次方言区:西江——珠江流域、浔江——郁江流域、北流江——南流江流域、南江——鉴江流域、漠阳江流域,潭江流域。其中阳江方言属漠阳江流域,高州方言属南江——鉴江流域。阳江方言以高州方言为基准,因此在声韵母系统有相通之处,但在声韵调组合上则有明显差异。 阳江方言主要受到四种文化的影响:俚僚文化、中原汉文化、闽客文化、海外文化。 阳江自汉以来属高凉郡(今高州)管辖,为俚人居地。隋唐时俚人发展为大规模部落联盟,冯冼家族为当时的实际统治者。即使后来俚人被汉化或迁徙,俚僚文化依然作为一种底层文化积淀下来,成为漠阳文化的的一个深层组成部分。亦因此,阳江方言内包含大量高州方言因素。直到今天的阳江方言中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古越文化痕迹。 中原汉文化从秦汉开始南下,在宋代取得主流文化地位。在阳江话与广州话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许多较为接近普通话的因素,如广州话的“食饭”在阳江话与普通话中均为“吃饭”,广州话中的“睇”在阳江话与普通话中也同样为“看”。 阳江依山傍海,明清以来,先后有善耕山的客家人与善耕海的闽南人入居,成为阳江人的一部人。而他们的客家话与闽南话亦融为阳江话的一部分,如米汤称“饮”,花生称“地豆”绳子称“索”等,都是闽南语词汇。而阳江话在语音上也与客家话有一点点相似。 二、语音 阳江方言的音调有十一个之多,是与广州话在语音上区别最大的地方,它比广州话的音调要高昂与尖锐。有很多字如“罢”、“伴”、“鼻”、“卜”等,其在阳江话里的声母和韵母与其在广州话里的一模一样,声调却不一样。因此不懂阳江话的人听起来像听到一群人在吵架一样。 声母上阳江话既与广州话的情况差异不大,又有普通话的影子。像广州话中的“n”“l”不分,但在阳江话中却泾渭分明。同时阳江话同广州话一样里没有“z”、“zh”、“j”这一类声母的区别。阳江话里还有一类特别的声母,即是“四”、“”、“三”、“私”等字的在阳江话里的声母。这个特殊的声母在高州话里也有。会念这个声母的字通常出现在普通话中“s”与“i”、“u”、“an”、“ang”、“uan”、“ui”、“uo”、“ao”、“ai”等结合的字中。 三、词汇 阳江话的词汇保留了许多古代词汇,如在阳江话里“走”是“跑”的意思,“行”是“走”的意思,“其”是指“他”。同是阳江话还保留了许多古越语词汇,如稻田或水田在古越语中称“那”,“那”字起首的地名即为水稻分布区。而阳江“那”字的地名很多,像“那龙”、“那洛”、“那栋”等;“洞”也属古越语地名,阳江有“随洞”、“儒洞”等;还有,猪圈称“猪六”,柚子称“仆子”,青蛙称“蛤”等。 部分阳江话与广州话及普通话的词汇对比: 阳江话 广州话 普通话 落水 —— 落雨 —— 下雨 间(广州话第二声)—— 冻 —— 凉 撞日 —— 寻日 —— 昨天 来日 —— 听日 —— 明天 古排 —— 呢排 —— 近来 古阵 —— 宜家 —— 现在 窗棂 —— 窗 —— 窗户 腾(普通话第二声)衫—— 除衫 —— *服 蚊虫 —— 蚊 —— 蚊子 蚊子 —— 乌蝇 —— 苍蝇 手马头 —— 手趾公 —— 大拇指 无 —— 唔 —— 不 黑——食——吃 花廉(普通话第一声)子——石榴)——石榴 都 —— 左 —— 了 猪禄——猪圈——猪圈 纸碎——手纸——纸巾 细仔——细路——小孩 四、语法 阳江话的语法与广州话的语法虽然有点相近。但发音完全不同。广州话差不多全部都可以在电脑上打出,但阳江话很多的字都不能在电脑上打出的。因为阳江话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语言。和广州话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电脑上的输入法全是以广州话普通话为标准的。 五、保存 看阳江的地形:东北西三面是大山,南面是大海。这天然的屏障,把阳江紧密封闭住,古代交通不发达,这里几乎成了世外桃源。因而外来人员不会象其他地方那么多,来往也没那么频繁。特别是,在这块土地上,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关系,矿产资源丰富,农林渔牧发达,尽可自给自足。(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盐在决定一个地方能否独立,是有重要地位的)在当时,完全可以在无求外援的情况下生存。因此,这就形成了两个人文要素:其一,因为交通不便,外来人少,纵有来者,亦非是达官贵人,多为战乱逃难的群民,或者是发配流放,路经这里的小*。他们之于阳江,成不了气候,更未能造成同化语言的威胁。其二,由于阳江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自古就有“阳江贵地永无忧”的说法,造成了阳江人强烈的优越感和自尊心。他们自信只有他们才是这块土地的当然主人,外来人只能听我的。故此在语言上也“为我独尊”,对外来说,也只是“为我所用”,或者在上流社会交流时偶尔用一下。更多的时间还是使用本地土语阳江话。外来话在这里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实用市场,因此阳江话在这块封闭的土地上能够顽固地保留下来。 编辑本段六、常用工具书 《阳江方言注音字汇》——第一本以阳江话音和普通话音对照的字典。 谢绍祯编注的《阳江方言注音字汇》是一本学习阳江方言的实用性工具书。作者是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楹联学会原会长、书法家协会原会长、中国语言文学高级讲师。该书发行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曾传荣、林贤道、姚维幸等同志提示尤多;著名语言学家山东省青岛大学黄伯荣教授(阳江籍),亦于审阅后给予肯定。该书得到当年阳江县教育局专题组织审正。 《阳江方言注音字汇》 经过20多年传播,该书得到广大阳江群众普遍认同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工具书,已经多次发行,在阳江基本上已家喻户晓。 此书实用性强,是以《新华字典》为基本内容,以阳江方音同普通话音对照。为了配合全国教育界“诗词进校园”,又增编了以古诗词平水韵为根据的常用诗韵,更全面地适合于地方中小学教与学和全体机关干部、社会群众的文化需要,比单纯用普通话注音的《新华字典》充实得多。它更方便、更有效地根据方音推广普通话,进一步加强了配合《新华字典》的作用。 此书具有以下的特点: 1、准确保留我国少数方言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语音。这有着世界性民族语言意义。我国教育部规定各大学语言学系要教授一种少数地区方言的原因即在于此。 2、以正确的方言推广普通话。此书将普通话读音和阳江话读音对照比较,易于辨别,可减少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使普通话讲得更准,易于掌握。 3、更难得的是“常用诗韵”。此书附有全部常用诗韵平水韵。分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三直韵。这就便于诗词进校园,便于诗词教学,便于学生阅读和学写诗词。在高考中提高语文成绩,不懂诗词的只有“望诗兴叹”。因此,此书对帮助诗词进校园,培养千百万继往开来的诗词事业*人,十分有利,对一般诗词爱好者同样有利。 说明:同音字注音、反切注音是曾经普遍采用过的注音方法。但是,同音字注音、反切注音用字十分繁复,而且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注音字、反切字比所注音字更难认、更生僻,甚至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或贴切的反切上下字。因此,同音字注音、反切注音有它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出现过注音字母注音。后来,又发展到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汉语拼音注音,给我们有了表音准确,易学易用的注音工具。 阳江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都渊源古代汉语,它们之间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地方。能不能运用拼音字母给阳江方言拼音注音呢?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题目。阳江方言与普通话有它的共同的地方,而且多年推广普通话,许多人学会了汉语拼音,这些都为阳江方言拼音注音打下了基础。 阳江方言拼音注音,是用拼音字母,参考汉语拼音的原则和方法,根据阳江方言规律进行拼读的一种注音方法。 反切字注音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反切的方法是用两个字合起来注明另一个字的读音。构成反切的两个字,上边的称为反切上字,下边的称为反切下字。上字的声母和所注音字(反切字)的声母相同;下边的韵母(包括声调)和所注音字的韵母、声调相同。也就是“上字定声,下字定韵”。在反切字时,取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拼合,就能读出被反切字的读音来。
阳江建市以来,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发展,水陆交通日新月异,成为链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阳江地处广州和湛江两城市之间,毗邻港澳,距广州247公里,距湛江230公里,距珠海160公里,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是连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325国道、广湛高速公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三茂铁路横贯市境。阳江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公路:已经竣工的325国道(广湛公路)与站港(阳春火车站──阳江港)一级公路形成了阳江市陆路交通的“十”字架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阳江段)和国家重点工程开阳(开平──阳江)高速公路,阳茂高速公路已经投入使用,阳江的交通将更加完善。
铁路:三茂(三水──茂名)铁路东西贯穿全市,阳阳(阳春火车站──阳江港)铁路已经投入使用。
海运:阳江港是我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拥有六个万吨级泊位码头,可通航广州、香港、澳门等地。
航空:阳江在合山建有民航机场,已开通阳江──广州、阳江──珠海等直升机航线。交通已形成立体网络。
风俗民情
风筝节 阳江风筝己有13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古代传递军情,后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活动,延续至今。1990年,在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阳江市代表队取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扎制而成的“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在国内,阳江凤筝与山东潍坊风筝形成“南江北坊”两大流派,被誉为中国南派风筝杰出代表。
1991年,广东省体委授予阳江“风筝之乡”的光荣称号。现阳江己建成14万平方米、可容纳30万名观众的“南国风筝竞赛场”(由原广东省*叶选平题)。每年农历九月九口重阳节,这里都举行盛大的放飞表演(比赛)。
阳江市龙舟节 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五,阳江都举行龙舟竞赛,内地在江河(漠阳江、鸳鸯湖)划龙船,沿海地区在海上扒艇仔,不近江河的地区则舞旱龙庆祝。 阳江龙舟一般长30多米,坐挠手50人,船上另有锣鼓手各一人,以壮船威。龙舟扒完后,被埋在河(湖)边,至第二年四月才又挖出来,初一至初四为小扒(分赛),初五为大扒(决赛)。获奖者可得金猪一只和龙包(肉包子)无数。特别的是,阳江每年龙舟节举行的都是逆水赛龙舟。
山歌节 自1987年起,阳江每年举行山歌节。它的渊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一种民间节目“跳禾楼”。“跳禾楼”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山歌演唱形式,流行于阳江农村各地,意在祈求农家丰收。类似“跳禾楼”这种斗歌形式的还有后来妇人祈子的“跳花枝”,新婚闹洞房时的“打堂梅”以及海边沧家的咸水歌“对叹”等等。以上所列的尽管在演唱方式方面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活动都是驳歌仔(斗歌),山歌擂台除有组织地进行外,许多都是群众自发的,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高流圩 阳春的“高流圩”历史悠久。“高流圩”每年一度,农历五月初一这天,各式各样的木器、竹器、藤编织品云集高流河滩,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抢购各种编织品、工艺品,据说这些经过高流水浸使过的工艺品,永不蚀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流圩”吸引了无数游人。
瑶族风情 阳春县有瑶族同胞约一万人,居住在云雾山区之中,语言、服饰、节日、生活习俗与汉族不同。瑶胞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载歌载舞,别有一番风情。
渔民风情 阳江市有闸坡、东平、沙扒、溪头、河北、对岸六个全国重点渔港,渔民的生活习惯,穿戴打扮,风俗习惯、烹调技巧,渔歌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