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7:07
共1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11 16:18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原因如下:
1、从教育论的观点看: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有潜能的,教学活动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的具体表现为:让学生理解及掌握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让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感悟越来越深入,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人格不断健全。
2、从哲学的观点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他们获得发展的内因,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11 13:26
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即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当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次”。既而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把知识强加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求教师不要当编剧和导演,要当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
1、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基础性;
教师为引导的特征:情感性、启发性、促进性、反馈性。
2、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独立性的核心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教师为引导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当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11 14:44
1、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即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当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次”。既而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把知识强加给学生。
2、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求教师不要当编剧和导演,要当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独立性的核心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教师为引导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
3、因为教师经过专门训练,对于所教育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课程经过专门的培训,知道自己任教的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先进行仔细去分析,了解学生学习中已有的水平,在学习中将会有哪些困难等都做到心中有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11 16:18
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即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当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次”。既而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11 18:10
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老师担负着重大的使命,“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确保了教学最终目的的实现。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11 20:18
怎样理解以学生为本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有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个辅助作用就可以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喜好来选择教学内容,曾经有的公开课上,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最想学哪篇课文?希望老师怎么上?”然后真的按照学生的意识去上相应的内容,迎合学生的可谓。听到这样的课,刚开始感觉到这课上的真好,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说明了老师心眼中有学生,真正以学生为本。可是,过后这样的课总让人不是滋味。一节课这样上还好说,但是如果平时也这样上,这样能真正以学生为本吗?这样的做法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相违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师经过专门训练,对于所教育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课程经过专门的培训,知道自己任教的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先进行仔细去分析,了解学生学习中已有的水平,在学习中将会有哪些困难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对于内容的处理,已经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是*,很多事情考虑问题都比学生全面,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性等也决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指导和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课前对一节的内容,以及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为了巩固教学那样还要布置学生作业,并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检查指导功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因为教师上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提升能力。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劳动只能是从学生中得到体现。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等都是老师需要考虑的。只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才有效果。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前面提到的这几位老师的做法,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如果一味顺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都以学生说了算,这其实是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很多看法还是片面的,如果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要多走很多弯路。学生的很多行为还需要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都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又不能一切都以老师说了算,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刻都不要忘了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服务,在教学中眼里始终有学生。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没有个体的优秀,就不会有集体的强大。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的个体,第一个直接目标就是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的完善、升华与提高,间接目标才是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与进步。之所以把教育的社会目的说成是间接的,是因为只有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才能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应当重视透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终身发展潜力得到开发,人性得以不断完善。因此,在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亦即重视对历史知识理解能力的训练,重视对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以此为最终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观打下基础。因此,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成为历史教育最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必须承认学生是发展的人。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终身学习者。新课中强调我与新课程一同成长,要求我们不但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者,更应是研究者;二要相信学生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命运和生活掌握在学校和教师手里,教师是学生幸福生活的缔造者。他的人生能否幸福,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激励、唤醒其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我们必须树立发展性评价观,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具有多元智慧的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必须承认学生是独特的人。他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是教育生活的体验者和丰富者。而且因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品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教育正是因为学生的独特性而更需要*和创造。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是一种财富,教育因此而异彩纷呈、多姿多彩。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各异,应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自由、充分地、尽可能地发展。所以,教育必须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要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感官、头脑、性格、意愿、知识和思想基础及行动规律,这些都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现。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也包括知识,所以,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了解学生需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引导、组织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学生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11 22:42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注重在课堂上学生学到了什么,课上要有学生活动、学生评价,这样的课才是合格的课。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12 01:24
1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即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当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次”。既而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把知识强加给学生。2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求教师不要当编剧和导演,要当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独立性的核心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教师为引导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3因为教师经过专门训练,对于所教育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课程经过专门的培训,知道自己任教的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先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12 04:22
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一般来说,教育是以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这就决定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过程,更多的是文化传承、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12 07:36
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即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当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次”。既而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12 11:08
“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