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8 12:1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2:01
电影《发条橙》是著名导演库布里克在1972年创作的传世之作。
《发条橙》当年在拍摄完成后,由于影片对暴力和性的表现而被美国电影审查委员会评定为X级的电影。在电影上映一年后,库布里克删剪掉了电影里的30秒钟的镜头,才使《发条橙》的评级改为了R级。英国则直接禁止此片在国内上映,直到2000年才被解禁。
影片讲述了一位无恶不作的少年艾利克斯在被*逮捕入狱后,为了重获自由而自愿接受了特殊的人格治疗,却在“痊愈”后遭到正义*的故事。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直以大气磅礴、荒诞天才和洞察人性哲学本质而著称。
比如今天聊到的这一部《发条橙》。
库布里克在影片中全程运用了贝多芬的音乐做BGM,令人感到疏离荒诞,同时又印象深刻。
有一位影迷曾经这样调侃道:对于库布里克的电影,我一直都抱着没水平写影评就闭嘴的态度。
基本上,库布里克导演的作品,必属精品。
OK,下面就来具体聊一聊电影《发条橙》的经典之处。
库布里克拍摄《发条橙》时,用刻意夸张的百老汇喜剧风格表现了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与整个异己社会对抗最终失败的悲剧故事。
这是一部让人看完震撼且心有余悸的电影,对外部世界和时代环境的无谓的反抗,桎梏之下,人人都被*,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
影片充斥着浓郁的后现代主义风格,通过明暗光线营造的“疏离效果”、具有表现主义意味的视觉符号以及库布里克式的暴力美学镜头,充分体现了天才导演库布里克的后现代主义美学观。
库布里克承接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的戏剧风格,对诸多情节都采用了“疏离感”的处理。
譬如强*暴少女的情节,几个男人把玩着裸*体的女子,圆形的追光灯打在女子身上,周围的背景是黯淡的,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强*暴事件上,通过灯光的明暗对比自然地形成舞台效果,再加上导演刻意加上的欢快的贝多芬第九号进行曲,使眼前的场景活像一出百老汇闹剧。
这种独特的处理手法,给人一种“消解暴力”的疏离解构感,观众以一位旁观者的身份介入到剧情中,窥探着主人公的生活以及这个充满性与暴力的肮脏的世界。
影片中的打斗场面同样如此,慢镜头的处理和演员夸张的表演,使艾利克斯和他的伙伴们像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小丑。导演这样的处理显然弱化了性与暴力的*和阴暗,反而以一种戏谑的态度看待这个黑暗的世界,将犯罪行为当成一种游戏或是表演,淡化了导演对这个罪恶世界的评判。
此外,影片的用色也十分大胆,采用了鲜艳明亮的颜色,譬如大红和正蓝色,这两种颜色也代表了百老汇的风格,喻示着影片强烈的戏剧性。
“表现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前身,其在本片中仍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库布里克深得“表现主义”精髓,他擅长通过一组窥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镜头将人物心理活动外向地表达出来,这是表现主义的重要特征。
电影《发条橙》以艾利克斯第一人称的视角叙事,这就免不了会有主人公主观情绪的介入。
友情提示:以下涉及轻微剧透。
影片尾声,自杀未遂的艾利克斯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痊愈”,镜头再次探入他的内心世界,在白色粉末铺成的地摊上,他和一位美女在众目睽睽下赤身缠绵,将艾利克斯重获“精神自由”、再次燃起对性与暴力冲动的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此时的他达到了一种情绪*。
库布里克的暴力美学与昆汀的暴力美学截然不同,同时,也明显高于吴宇森式的简单粗暴。
库布里克式的暴力美学更加追求真实感。
《发条橙》里有许多暴力画面,其中包括性暴力,库布里克毫不掩饰对暴力的表达,通过拳拳到肉、鲜血直喷的夸张且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将暴力的残忍、血性表露无疑,但同时产生了一种非真实的感觉,更加注重的是表现主义的画面感。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文艺界的主流艺术思潮,而“性*”则成为了当时许多影片的“主流”选题。
电影《发条橙》处处充斥着后现代主义色彩。
影片在布景、道具和人物造型方面都有许多颇具特色的符号学性隐喻。
例如:
在“猫女”家里有许多露骨*的图片和暴露的工艺品,艾利克斯砸死猫女的“道具”就是一个男人*造型的工艺品。
另外,艾利克斯入室犯罪的造型是戴了一个长鼻子的面具,这也是对性的隐喻。
弗洛伊德曾经在他的著名作品《梦的解析》中提到,一切长柄物品都可以作为男性生殖器的隐喻。在电影《发条橙》中,长鼻子面具、长柄拐杖、蛇等都起到了对性的隐喻作用。
艾利克斯的宠物是一条花纹蛇,这是导演所刻意设计的,艾利克斯让蛇自由爬行在墙上*女人的海报上,形成了一副颇有*力的性隐喻画面,这是导演对“性解放”的隐性表达。
纽约的电影评论界评价《发条橙》为美国1971年的年度最佳电影。
而库布里克则为当时的年度最佳导演。同时还斩获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电影剪接的提名。
毋庸置疑,库布里克是一位超越时代的、殿堂级的电影大师。
他受到很多晚辈的敬重和推崇,比如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斯皮尔伯格曾经受惠于库布里克,得到提携和友让《ET外星人》剧本,传为电影史佳话。
《发条橙》这部电影无论在镜头语言的表达,还是主题意蕴的挖掘上都堪称“教科书级”的作品,也正是如此,才让这部电影历经半个世纪,仍被视为影史经典之作。
本文原创,侵权必究,作者:剑神弹棉花(百度知道认证行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2:02
库布里克是公认的电影大神,虽然作品不多,但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电影类型。不仅如此,他还能让每部电影在其所在的类型中成为典范,其中最杰出的还要数《发条橙》。
他通过这部电影反映了社会问题,批判了教育的不足、人性的丑陋。虽然电影在他辞世之后才得以放映,却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这部电影的高度评价。
对整个社会辛辣的讽刺
《发条橙》整部影片都带有戏谑与讽刺,导演天才般的把百老汇式喜剧搬上荧幕。本来讲述的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少年与看似正义的乌托邦社会抗争最终失败的悲惨故事,但是在百老汇式喜剧风格表现下,影片显得荒诞离奇,这也是导演的用意所在,辛辣地讽刺了所谓的标准的正义与善良不过只是权力阶级伪装自己的假面 。
主人公Alex虽然本性充满了*和暴力,但是*暴力的他并不像其他人一样伪善,也比其他人更加诚实、机智。在他决定为重获自由而接受改造后,又成为*的宣传资本,等他成为“好人”后,得到的却是帮助过的流浪汉和曾今兄弟的报复,磨灭了人本能的主角一步步沦为被控制的发条橙 。
库布里克以这部电影讽刺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人的善恶应该是有自己选择的,择善或者择恶都应该是自己控制的,而并不需要强制改变,让恶人丧失了择恶的能力而*择善,这不仅是不道德的,更是没人性的。
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发条橙》延续了库布里克一直以来的电影风格,对人性的剖析也越来越深刻。不仅是坏人做了些什么坏事情,怎样去的,更是社会和法律如何对待这些他们这群坏人。暴力从来都不是坏人的专属权利。这是一部看完让人感到震撼且心有余悸的电影,对外部世界和时代环境的无谓的反抗,在桎梏中,人人都被*,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
虽然电影的结局以一句“我治好了”结束,但是Alex最终也没有做出自己的意志的选择,他崇尚暴力被改造成无法暴力,在治疗好又继续崇尚暴力,那么之后他会如何选择?
对“暴力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完美诠释
《发条橙》里充斥着许多暴力镜头,甚至是性暴力,导演对暴力的表达有着自己的见解,通过双方恶战时毫不留情的殴打,鲜血淋漓的画面,音乐中飞舞的桌椅,破碎的玻璃,令观众感受到库布里克式暴力美学所带来的快感。
导演很有品味,对电影中的音乐也是用心选择。整部电影几乎都使用了古典音乐,在看电影的同时让人感觉意味深长。尤其是经典优美的音乐搭配着整部电影荒诞不经的画面,很容易让人就起了鸡皮疙瘩。更是将整个电影场景都深深地刻画在了脑海中。
影片在极为深刻的构思内在同时,用明暗光线营造的光影艺术美、具有表现主义意味的视觉符号将暴力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更进一步得以深化。
《发条橙》是一部超经典的电影,看似荒诞却耐人寻味,看似夸张却又不过分,对社会问题与人性的分析入木三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2:02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看这部电影,不知库布里克有多么的才华横溢。《发条橙》像是一部坏人的狂欢,我们作为观众只能这么静静地旁观,无论是我们不可明说的暴力、*、酒精和性,还是影片后半段对当时社会的明晃晃的讽刺,对“*”的不认同,都让这部电影成为了库布里克经典的代表作。
库布里克以悬疑电影闻名世界,而《发条橙》完美延续了这种风格,而《发条橙》对人性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对真恶人的描述,更是升华成了“如何保护恶人的自我选择权利”,即使坏人也应该拥有自主权,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和希特勒的统治又有什么区别?
《发条橙》不仅仅有立意深刻的剧本,而且在影视化的过程中也令人向往。当坏人们伴随着古典音乐出厂的时候,当他们扭曲的五官被无限放大的时候,观众可以明显感受到内心的嫌恶和恐惧。这也对后来的悬疑惊悚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2:03
《发条橙》是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领衔主演的犯罪片。
影片的中心思想探索了自由意愿的问题。在被剥夺了选择善恶权利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失去人性?我们会不会变成,如标题所讲,一个“发条橙”?最近在美国狱中的志愿者身上进行的有关训练和思想控制的实验研究把这些问题从科幻小说里搬到了现实的平台。同时,我认为影片戏剧性的冲击力主要来自这个特别的人物Alex,由Anthony Burgess在他精彩的原著中所创造。Aaron Stern,美国电影协会分级制度前负责人,同时也是一个在职的精神病医师,他认为Alex代表了一个无意识形态:一个人在他最自然的状态。在他被施与Ludovico“治疗”后,他被“文明化”了,伴随而来的病症可以被视作社-会造成的神经机能病。
牧师是电影里的一个中心人物
牧师在影片里代表了道德的声音。他质疑了州政-府通过心理训练改造罪犯这个计划的残酷的机会主-义。Godfrey的表演需要非常谨慎,因为他需要在他有点滑稽的扮相和实际上非常重要的演员思想中寻求一个平衡。
对主角进行这样实验的科学家,*们或许更恶,因为他们活生生毁了一个人,但他们的理由都是很理直气壮的,就是要消灭世间所有罪恶。所以我说选择是凌驾于善恶判断的,只有确立了这个顺序,这种悲剧才不会发生。因为对错的标准是相对模糊的,并不是某人说对,或某部分人说对,就一定是正确的。老师要学生好好学习,家长也让孩子好好学习,如果你不按要求来学,就打你,骂你,学习成为了一种被强迫执行的行为,那还是正确的吗?看过《发条橙》我想说:披着善的外衣去操控别人,或者试图控制别人的思想,其实就是伪善,就是强权。
在政-治层面上,影片结尾展现了流氓和当局的结盟。
库布里克说过,当局最终还是采取了用社-会上最残酷、暴-力的人来*其他人的方法——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未被实行过的方法。
以上就是小编认为的《发条橙》为什么可以成为库布里克经典的代表作的观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2:04
《发条橙》是1972年斯坦利·库布里克所执导的犯罪片,由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领衔主演。
该片改编自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无恶不作的少年阿历克斯,在入狱之后为了提前重获自由自愿接受特殊的人格治疗,却在“痊愈”后遭到正义的*的故事。
《发条橙》他是包着犯罪外壳的软科幻片,是库布里克早期作品中比较另类的存在,而且该电影在《2001太空漫游》之后,再次证明了库布里克在影坛的地位的作品。很想说一句,“如果库导不去拍片的话,也许真的可以去搞搞邪教,库大师明显有现实扭曲力场啊”
在库布里克的年代,他的思维是超前的,所以有无数经典作品问世,但如果说反映人性,揭示自由意志的作品,《发条橙》必须是经典中的经典,后世作品都望尘莫及。
《发条橙》一度成为禁片,是因为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美学,暴力“鼓掌👏”场景和一些诡异的镜头,但这不影响他所要表达的对人性自由意志的探讨。本片的开头就透露着诡异,Alex的特写,以及和好友们在奶吧的镜头,加上他的自述独白,为电影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气氛,这也是库布里克导演对镜头运用的特别之处,影片中也多次出现一些没有对话,没有台词,仅用一个镜头就把主旨表达得很完整的镜头,库导的镜头语言,也是他所有代表作的一个共同特点。
电影从开始Alex的四人帮抢劫玩闹开始,那时候的他们还是青春期的叛逆少年,Alex并不是不懂道理的不良少年,而是受过教育有高等素养的自甘堕落的年轻人;再到他膨胀自大,让小伙伴们感到不满,又用暴力解决问题,一直以小孩子的方式处理事情,导致了他的入狱,为了出狱他接受“新*”的改造,让他自己变成了一个毫无反抗暴力能力的人,甚至导致他对生命的恐惧。后半部分也是对人性自由意志探讨最强烈的地方,典狱长和神父都是反对这种医疗改造的,但是*只想要建立自己的丰功伟绩。人的善恶应该是有自己选择的,择善或者择恶都应该是自己控制的,而并不是要强制改变,让恶人丧失了择恶的能力而*择善,这不仅是不道德的,更是没人性的,*说典狱长管的监狱教育出的罪犯很虚伪之类的确实有他的道理,以恶制恶的确不对,但是剥夺人的权利更是伤害。影片中那个曾经被抢劫*的老头是个很好的典型,他是个善良的人,但是他的善良招致了一系列的惨剧,可是他们有放弃自己的善良,后面依然选择去救一个陌生人,他也反对“新*”对*的剥夺,但这股反对的声音太微弱,他们需要一个爆发点,当老头发现Alex是当年伤害他的人的时候,老人家的愤怒与报复,所有人都可以理解,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如果老人家选择了原谅,那岂不是在纵容犯罪吗?!
Alex对暴力充满了向往,但是正由于他的兴奋,导致他的实验结果出奇的好,他对他曾经感兴趣的一切感到厌恶,恶心,被欺负也毫无还手之力,他厌恶他自己,所以影片中两次表现了他想自杀的心里,社会的发展不应该是以这种剥夺*的方式推动的,也许我们无法感化恶的人,但是恶和善之间,也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其实本人更喜欢小说版的结局,大家都长大了,没有什么叛逆期了,身体里那些捣蛋的分子也没那么活跃了,所以在Alex治好之后,他自己选择了善,总正常的路,这是他的主观改变,也是真正的happy ending。电影的结局以一句“我治好了”结束,Alex最终也没有做出自己的意志的选择,他崇尚暴力被改造成无法暴力,在治疗好继续崇尚暴力,那么之后他会如何选择哪,希望它真的可以有个完美的结局。
库导是个神人,就像是天生异人,他和昆汀,北野武类似,如果不去拍电影,可能真的会成黑道大哥,邪教教主之类的,他们喜欢有影片来对人性进行探讨,他们把人生看得太透彻,《发条橙》最为宣扬自由意志的作品,不仅可以作为库导的代表作,作为整个电影史上此类片子的代表作也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