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9: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8:38
此前,汽车行业某大咖曾经断言:“未来存在的合资品牌可能仅有20家左右”。虽然,这样的结论到底会否实现我们无法判断,但是“马太效应”是必然的,合资品牌中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两极分化局面,未来只会越来越清晰。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长安铃木,一家即将被人们遗忘的合资品牌。
曾几何时,铃木这个名字充满着浓浓寿司味的汽车制造商,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销售神话。不论是早期席卷中国大地的铃木王摩托,还是后来的奥拓,再往后的铃木羚羊,都算是风光一时的车型。但是反观近几年,国内的日系品牌中,铃木的存在感真的是越来越低了。销量的节节败退,也使坊间传出了铃木将撤出合资公司甚至退出中国市场的流言!
小车之王不再强势
提到铃木,很多人都会想到铃木推出的许多造型娇小、实用性很强的小车。奥拓、雨燕、北斗星、吉姆尼等小型车都见证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铃木在微车方面的造诣无人能及,造出的微车品质不错,还能在这个廉价车的领域抠出不错的利润来。换句话说,丰田本田日产一样可以造微车,但却很难做到像铃木这样又能保证品质又能赚钱。
在这种廉价车上,要想赚钱必须在每一个零件上省钱,一日元一日元地死抠,铃木总结出的省钱五字诀“少、小、轻、短、美”,讲究零部件要更少更小,或者更短更轻,“如果减轻了10克,就等于节约了1日元”。
正是因为铃木这样“抠门儿”,在别人很难赚钱的日本微车领域,它赚到了钱。并且在1985年就开始帮其他品牌进行贴牌代工,这一做就延续了32年,大大小小代工了超过几十种的产品。故此,铃木也被称为小型车世界代工厂。
由于代工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款车型可以多次贴牌,授权费用和代工费用让铃木的利润非常好看,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铃木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甚至多年都没有齐备的产品线,主要产品一直坚持在微型车和小型车上面,这也是其逐步衰落的主要原因。
固守微型车领域墨守成规
长安铃木作为一家很早就进入中国的的合资车企,在华市场一度风光无限。如今在华发展25个年头之后,现状却引人唏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长安铃木目前的窘境?
作为一家造微型车实力如此强悍的车企,铃木之所以在国内销量断崖式下降,其中部分原因是在投放新车的节奏上实在是“谨慎”。老奥拓修修补补十几年,国外换了好几代后才引入新款;老掉牙的羚羊和北斗星十几年了还在充当活化石;雨燕十年前来的时候,还算是一款比较时尚的小车,到现在国内迟迟还见不到新车型。
铃木在国内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没有凭借微型车的优势保住销量,还因为这些车型的价格和定位都属于低端产品,严重影响了产品形象。当后知后觉错过美好的SUV市场,却为时已晚。要知道铃木在SUV领域有传统的优势,微型的吉姆尼和紧凑级的维特拉都是越野爱好者心中比较有名气的,但是由于品牌的问题,这些产品销量依旧低迷。
铃木没能在国内崛起的SUV市场分一杯羹,依然跟铃木谨慎的行事风格有关,绝对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谨慎让铃木在巨头们的夹缝里获得一席之地,并且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但铃木的谨慎遇到中国这样疯狂增长的市场时,就会白白错失好多机会。要是铃木对中国市场有信心,不至于投入新产品时犹犹豫豫,让人看了干着急;要是铃木的眼光准,早就应该针对中国市场开发车型,而不是只从别的市场上引入;引入主打欧洲和日本的车型也罢,实在不该使出仅仅换个名字就当新车的臭招,即把天语SX4改名锋驭和骁途推出来,结果每款车的销量都不太好。
不难看出,长安铃木旗下车型相对较少,特别新车国产步伐太慢,这是导致铃木汽车在市场上作为不大的主要原因。而近几年,在快速发展的自主品牌阵营中,以吉利、上汽、广汽为代表的产品,无论是在造型还是性价比上都比长安铃木的车型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没落的长安铃木何处去?
早在2012年11月份,在连年亏损之下,铃木*撤出北美市场。有媒体统计,2017年长安铃木销量仅为11万辆,年环比下降30%。根据铃木在2011年销售22万辆,2012年销售17万辆,2013年销售14.8万辆,2015年销量跌至12.02万辆。业界悲观估计,这或许可以看作是铃木停产倒计时的开始。
关于“铃木真的会退出中国市场吗”这个问题?买车君觉得铃木股东们不舍得,怎么说中国也是一个年销量10万+的市场,再加上这几年来铃木在中国基本是“零投入”,没有新的工厂,新车型换代也不频繁,就算推“新车”也是“换壳+改名”,如果能稳定住这个销量,那么中国市场还是能带不少利润的!
不管铃木离开与否,在股东们为自身利益打着小算盘之余,请为还支持铃木产品的消费者多考虑一下,别把他们当“待割的韭菜”。不求产品“多碉堡”,但求质量“能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