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9: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48
话剧式的电影,让话剧有了新的展示方式,镜头语言的运用让人物的情绪变化和性格更为强烈和突出。不过,还是觉得最后一个人的处理不够合理,或许还是有所缺失。在主线之外的故事,让人物形象更为饱满,更为合理,改编的比较成功。
《十二公民》改编自美剧《十二怒汉》,看似致敬,说的却完全是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众所周知,中国司法体系与西方完全不同,没有陪审团制度,对疑罪从无的原则的推行与贯彻也非常的不彻底。我承认我一开始片场的时候还带着怀疑的态度,
总觉得一个虚拟法庭在中国无法达到很好的表达。然而看后却发现的探讨的角度与其说是陪审团制度不如说是对这十一个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中国人的一次疑罪从无原则、以及公民司法意识的科普;而从实质上说就是借了一个西方陪审的壳,表达的还是对中国社会现象某一个层面的思考:公民是谁?
十二公民:不是十二个人、也不是十二老百姓。而是十二个公民。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识与臣*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
可以说本片产生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一开场案件背景是“富二代杀亲身父亲”除了8号所有人都认为被告人有罪。而除了这个案件本身的两个证人的证词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目前中国社会固有的一种思维偏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49
本片改编自《十二怒汉》,获得2014年罗马国际电影节最高奖。这部电影台词表演虽没有超酷炫的场面,但每一个人物的刻画,每一个动作的设定,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很完美,非常棒的一部电影。 翻拍这种法制题材的影片应该鼓励,而且翻拍得也比较成功。
中国版《十二怒汉》演员演技精湛,整部电影里浓缩了整个中国的荒诞与光怪陆离,虽然是仿效英美法系的陪审员制度,但是也反映了当下中国法律的无力、无奈的现实。
《十二公民》讲的是哈贝马斯式的故事。在社会成员并不具有共同的社会和观念背景的情况下,交往实践(沟通)虽然不必然成功,但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还是有成功的可能性。有效沟通得以建立并达到一定程度,它确实可以起到塑造个体和社会结构的作用。
但毕竟英美陪审团和中国法律体系差别明显,以学校模拟法庭代替真正的审判,削弱了陪审团的使命感,即使再怎么从道德层面来弥补,也缺少《十二怒汉》里面真正的“人命关天”的责任感,而且带入个人的经历,有点生硬和不够理性。
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有些不足,首先是他要探讨的司法公正,我已经被《The night of 》先入为主了,而且《十》没有那么的深刻,种族,宗教,监狱,司法,亲情等等的矛盾冲突。所以在主题性上,《十》就逊色一些。
其次影片是从《十二怒汉》来的。但现在自以为是的认为,《十二怒汉》是美国拍的,美国本身就是陪审团制度,他们讨论起来更具有说服力和意义,中国的情况要有所区别,这样生搬硬套一个英法法律补考的情况,最终沦为父母对孩子的吐槽或者主角对生活的宣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49
这部电影里浓缩了整个中国的荒诞与光怪陆离,当然,在很多人眼里,这电影极其幼稚可笑,电影简直是一面镜子。可以说改编的相当成功。
《十二人》在各国都有各自的版本。中国版个人感觉是惊喜,虽然主线完全引用原版,但是对于中国社会当下的各种矛盾丝毫不隐藏不回避,把嫌疑犯由穷小子换成富二代,删除掉原版电影和话剧版本里面油头粉面的小演员加入学校小贩(十二人的身份比话剧版本),都是恰到好处的改编。
而*法系如何能够出现陪审团被涉及成了学生家长的模拟法庭,虽然不尽合理,但除此并无他法。其实无论何国上演,《十二怒汉》在树立对证词证据的合理怀疑,对于嫌疑人罪名成立与否秉持抛弃其背景与陪审团员个人心境,完全按照逻辑理性判断这一主题之外,也绕不开对于一国民间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思潮的真实表达。
在这一点上,符合国情的改编虽然从形式上因为国别和历史的原因会与原剧差很远,但是只要是符合该国实际当下状态的,从主旨来说,才是真正把握住了原版的精神。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电影版实在是胜过中国话剧版。
十二人并不能说个个出彩,但大体上几个戏骨的飙戏和内心袒露还是相当出彩,即不游离原本,又能反映现实状况。当面上戏的话剧版上演,虽然有些细节做了合乎中国的改编,但对于剧场来说,原该突破更多*,将注入种族歧视,代际隔阂,*矛盾作更合理的改编呈现,但当时确实是做得不够。电影版的处理则蛮令人惊喜。
当然电影依旧存在部分角色交待不够清晰,国内阶层矛盾呈现超过了疑罪从无的善法精神树立的重要性的辩论阐述,但个人觉得电影已经做了其可做范畴内的所有。
你不可能再要求他把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让何冰饰演的检查官拿上来自抽司法耳光,也得忍受电影开始的迟迟未立案与结尾字幕的真凶落网这样蛇足的东西来证明未采取陪审团制度的我国司法依然有审慎与严谨的站在嫌疑人立场的考量,你更不可能听到,“只要证据不充分,就不能让其罪名成立,即使他真的杀了人。
这是保护我们其他无罪者不被构陷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在纸面上银幕上,我们依然还需要让形式正义受实质正义的庇佑(或者*),但是至少从中国电影的发展来说,考虑到了现状,呈现出真实人性,就是了不起的一小步,在反脑残,反一窝蜂,反主流历程里的值得铭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50
《十二公民》这部电影里浓缩了整个中国的荒诞与光怪陆离,电影简直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从哪个角色里找到自己,可以说改编的相当成功。
某高校模拟法庭,就一个真实案件展开辩论。案件的嫌疑人是某房地产商收养的富二代,其生父是来自河南的务工人员。案发当晚,有人听到富二代和其生父发生激烈争吵,随后生父被人在家中杀害。
学生们围绕嫌疑人是否有罪展开激烈辩论,休庭期间,12名陪审员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展开讨论,大家普遍希望尽快敷衍了事,谁知第一轮投票过后,只有8号陪审员(何冰 饰)认为嫌疑人无罪。有的人暴跳如雷、有的人奚落戏谑、有的人摇摆不定、有的则固执己见。这是一场关于良心和道义的鏖战。
借法律题材探讨通识,以群像的方式真实反映了中国社会现状,展现偏见的同时又表达对于公义的追求,以的法律戏剧文本去试练当下的中国社会,使得每一位观众都能够和它产生共鸣,对影片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重大。
影片给我展现出来的同时也是当下老百姓的生活的一种写照,而且这种写照通过语言展现,展现的还挺让人感同身受,触底心中的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50
十二公民改编得十分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