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9: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2:08
(一)基本概念
“斑岩”有两种不完全相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一切侵入产状和斑状结构的岩体,都统称为斑岩,这种广义的“斑岩”实际包括了侵出相--火山穹丘的通道相、岩颈相和狭义的次火山岩相或超浅成侵入相的岩体。另一种理解是狭义的次火山岩相或超浅成侵入相的岩体,其形成深度比岩颈相深,但比浅成侵入相浅,很难提出深度的定量界线,而只能作为参考。我们采用了后一种狭义的概念。斑岩系统是对金矿成矿起制约作用的,以斑岩为核心,多种控矿条件互相复合和匹配的控矿地质系统,其中包括斑岩、斑岩周围的基底岩系、斑岩内部和附近的同生、同步和滞后型断裂-裂隙系统,与成矿有关的上升再平衡混合岩浆水(热液)和循环的加热地下水等控矿地质因素的整体。
(二)地质背景
其产出有几种不同的地质背景:①在复合造山带,容矿斑岩出现在中间地块(或微陆块)与火山弧接邻的边缘部分;②在*活化带,容矿斑岩出现在火山断陷盆地与基底岩系隆起区靠火山带的一侧;③有时斑岩体侵位于火山岩系和基底褶皱岩系的不整合面上、下,即同一个岩体上部侵入在火山岩系内,下部侵入在基底岩系中,或者一个斑岩群或一条斑岩带,同时分布在断裂两侧的新火山岩和老基底之中;④较新的斑岩体侵入在较早旋回的火山岩系之中。斑岩体带常呈线型或棋格状分布,主要受大的导浆断裂或两组以上断裂的交汇所控制。
(三)基底岩系
由于造山带的剪切推覆构造和*活化带断块的抬升,较老的火山基底岩系可以与较新的火山岩带处于相同的海拔高度,两者之间为构造断裂接触。作为斑岩体围岩的基底变质岩系有以下几个共同点:①为元古宙的活动带或古生代造山带的火山岩系或火山-沉积岩系;②岩系的变质程度较低,多数为绿片岩相,少数为角闪岩相;③附近还产出非斑岩型的其他金矿。不同类型的斑岩金矿其基底岩系的组成有一定差别:①原岩以玄武质和安山质火山岩为主的变质基底,其斑岩型伴生金以铜-金型为主;②原岩以流纹质、英安质和安山质火山岩为主的变质基底,其斑岩型伴生金以铅-锌-银型为主;③原岩为火山-沉积岩系,并含有大量碳酸盐岩的褶皱基底,斑岩型矿床与夕卡岩型矿床可以伴生出现。
(四)产状和结构相
斑岩的产状种类很多,有岩株、岩柱、岩墙、倒岩滴、岩镰和岩床等。岩体从上向下,从边缘往*,其岩石结构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基质结构从隐晶质→显微隐晶质→显晶质,有时斑晶也由细变粗。岩体与围岩的温差愈大,岩体冷凝边愈明显,结晶程度也越低。当岩体侵入的深度不很大,但周围(早期旋回火山岩)的热状态有利、岩浆体内挥发分含量较高、岩浆结晶的条件较好时,斑岩体也可以出现全晶质等粒结构的外貌。
(五)岩性组合
斑岩在地表往往呈群体出现,在深部往往是更大岩浆体的Ⅱ级和Ⅲ级分异派生物。从“三维”和“组合”的角度分析,石英闪长质-花岗闪长质-英安流纹斑岩和二长质-石英二长质-石英粗安质斑岩常与铜金矿共生,而花岗岩-花岗斑岩则常与铅-锌-银矿共生。
(六)形成阶段
按斑岩与围岩的时差关系可以分为同步型(差n~n×10Ma±)、滞后型(>n×10~200Ma±)、叠加型(>n×100Ma)。在火山喷发的多个旋回后期或期后都可以形成相应的侵出相和次火山岩相的岩体。侵入在火山岩系中的斑岩多半为同步型和滞后型的,而侵入在火山带内、外的隆起变质基底中的斑岩,为叠加型。较多的情况下,斑岩主要形成在整个火山作用的后期或期后。
(七)规模和构造
斑岩体的直径从几十米到几千米不等。有时侵出相是次火山岩相上部的分异派生小岩体,有时次火山岩相与侵出相是一个岩体的不同深度相。斑岩体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不同的岩体差别也较大,按构造与岩体形成的时间差可分为同生、同步、滞后和叠加四类:①同生型的岩体裂隙系统在岩浆机械侵位过程中,形成一组L.S.Q节理的密集分布带,节理带大体平行岩体边界,成矿流体沿此裂隙系统定位,矿体形态呈空心环状(“脖套式”)。②同步型的裂隙系统与富挥发分岩浆机械侵入过程中,岩体由于较强的扩容作用,造成对附近特别是顶部围岩和岩体自身已冷凝边缘部分的挤压,在岩体凝固和体积收缩并跨塌时,形成既有岩体、又有围岩的复成分角砾岩,这种自碎角砾岩,主要分布在岩体的顶部或上段。③滞后型的构造,形成在岩浆期后阶段,与热液活动有关,主要表现为形成多种不同形态的“角砾岩体”。此类热液角砾岩的角砾是岩体的成分,胶结物是热液矿物组成的网脉,角砾从边部向*蚀变强度逐渐减弱,有时巨大角砾的中心保留了十分新鲜的原岩。角砾岩体形态多变,与成矿流体发生减压沸腾的位置有关,如果发生在岩体顶部或上部,“角砾岩体”常呈扣钟状、覆盆状或盆状;如果沿岩体内滞后型断裂-裂隙带发生减压沸腾,角砾岩呈板状或弧板状;如果沿岩墙边部发生减压沸腾,角砾岩位于岩墙边部;如果沿两组以上断层或节理交汇处发生,则形成囊状体或不规则状角砾岩体。由此可见斑岩体中出现的“角砾岩体”是多成因的,类似的现象亦出现在熔岩、侵出体和部分浅成侵入体中,但以次火山岩体中较常见。滞后型的断裂-裂隙多半发生在一个地区火山作用或侵入作用*之后,与小区域物质-能量综合场的局部均衡补偿作用有关。④后期叠加的断裂,常与更大范围的区域性应力作用有关。
(八)成矿流体
氢氧同位素资料表明,在整个蚀变矿化过程中,有两种不同同位素组成的热液体在起作用,早期较高温阶段以“再平衡混合岩浆水为主”,晚期较低温阶段以“加热地下水(大气降水)”为主,主要成矿期是由岩体内部自下而上迁移的“再平衡混合岩浆水”与加热的“大气降水环流”相互作用的产物。
(九)金矿主要类型
与斑岩有联系的金矿,主要有三种次一级的类型:①与斑岩顶部、边部和内部“角砾岩体”有关的独立金;②斑岩体内部或附近围岩中的金-铜型伴生金矿;③侵入深度稍浅的斑岩体内部或附近围岩中的铅锌银型伴生金矿。
(十)矿床定位方式
斑岩体中金矿和伴生金矿的定位方式和定位空间不完全相同,常见独立金矿主要定位于规模不大,但发育“角砾岩体”的斑岩中,金矿呈角砾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产出,成矿物质主要在角砾之间的裂隙中沉淀,含金的蚀变矿物集合体呈角砾岩的胶结物的方式定位。所以金的形态基本上与角砾岩体或破碎蚀变岩带形态接近,可以为扣钟状、覆盆状、囊状、角砾脉状、弧型脉状、板状或透镜状等。伴生金主要为斑岩型富金铜矿,金-铜矿体主要定位于斑岩体原生、同步-滞后裂隙的复合带,呈交代浸染型和密集石英脉型复合产状,工业矿体在整体上呈“空心的圆柱形”(脖套形)或“空心的扣钟状”,这种定位方式,不仅取决于同生、同步和部分滞后型裂隙带分带的形式,而且与含矿的再平衡混合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环流相互作用带的位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