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由稳健调整为从紧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7: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5:39
由于物价涨幅超过了3%的*目标,有观点认为中国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张立群认为,2007年社会总供求总体平衡,不支持普遍的价格上涨。
从需求方来说,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总体趋稳。2003年以来的宏观*,重点是控制过快增长的投资需求。**刚刚下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依法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张立群认为,投资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消费需求受到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家庭预算等约束,不可能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快,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王小广认为这主要是价格因素造成的,并不是消费真正趋热的表现,不会对价格上涨造成真正的压力。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步升值、*“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效果的显现,出口增长也将逐步趋稳。
从供给方来说,我国基础产品供给能力继续增强。张立群分析,新一轮经济增长是在短缺现象普遍消失的基础上开始的,当前我国的资金和劳动力供给都比较充裕,在加强自主创新和全面加入国际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应用型技术的供给条件也在改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只要国内外市场有需求,就会产生相应的供给增长。
张立群认为,在需求增长趋于稳定和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社会总供求关系正在向平衡以至局部产能过剩的方向发展。因此,总量状态决定了不可能出现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
上涨压力不容忽视
目前,中国经济顺差过大,导致经济内外失衡,这是宏观*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为了抑制出口过快增长,就要逐步调整过低的要素价格,包括土地、劳动力以及环境成本。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要素价格的上涨是必然的。要素价格的上涨将会带动下游商品价格上涨,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可改变。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已经上升到100美元区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比如粮食及矿山资源品)快速上涨,国际价格的变化通过进出口贸易很容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对国内物价造成上涨压力。王小广认为,中国经济体系日益开放,国际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步步扩大,一定条件下可能造成部分商品价格较大波动。
6%左右涨幅将持续一段时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在6%左右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预计今年全年CPI涨幅4.5%~4.6%,总体上属于温和通胀,仍处于可承受区间。”国家统计局*谢伏瞻这样判断今后一段时期的物价走势。
王小广则根据以往的物价走势判断,这一轮食品涨价与2004年相似。2004年食品价格上涨超过5%持续了13个月,从去年12月份开始的这一次食品涨价目前已经持续了11个月。这一次食品涨价持续时间稍长,可能在明年二季度趋稳,物价总水平有望随之回落。(记者 秦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