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为什么葬于三苏坟1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7 23:3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17:34
“三苏”指苏轼、苏辙兄弟及其父亲苏洵三人。
三苏坟由来:苏辙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期间,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便道于汝,与弟相会。苏辙领兄游观汝州名胜。郏城县属汝州,自古就有龙凤宝地之美称,黄帝钧天台更是有名。兄弟二人登临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见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峨眉山,就议定以此作为归宿地。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其子将之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苏洵本葬于眉州眉山故里。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到苏坟拜谒,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遂置苏洵衣冠冢于两公冢右。这样,原来的二苏坟就成了三苏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17:34
因为有了苏东坡才能叫为三苏坟。
话说那个是他家祖坟吧?
和他爸葬一起了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17:35
苏轼临终遗言也未说明为何要葬在郏县。据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苏轼在公元1101年病逝于常州,而当时苏辙正在颍州(许昌)任上。两地相隔千里,苏轼来不及与苏辙商讨确定的归葬瘗所,“嵩山下”只是泛指,是郏县,也可能是周边其他地方。
《中国名胜词典》(1981年版)对郏县三苏坟的注释为:据史料及苏辙次子苏仲南墓志铭考证,苏轼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贬为汝州团练副使时,曾经赞赏此处似其家乡峨眉山,因嘱其弟在他死后葬他于此地。数百年以来,此种解释几乎成了正史,陈陈相因,时至今日,仍是解读苏轼归葬郏县来因的主流。
不过,这一解释遭到了众多学者的否定。从《宋史》《苏东坡年谱》及有关历史文献里发觉,苏轼生前虽被贬汝州,但赴任途中就向皇帝请示,说路费已尽,离汝州还有很远等,不便继续前行到汝州任职,于是皇帝批准了他的请示,让他到常州居住。苏轼未能去汝州赴任主要有几个原因:苏轼疾病连年,穷困潦倒,心灰意冷,身体条件不允许;囊中羞涩,举家北迁,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常州微有薄田,尚能维持生活,迁居常州可以养老。因此,苏轼任汝州团练副使期间曾多次到郏县游览,“爱当地的山水之美,卜葬于此”的学说纯属主观臆断。
可也有“苏轼没到汝州上任不代表未曾来过汝州”的说法。曾有专家根据史料记载考证,苏坟的位置位于古代许(昌)洛(阳)交通要冲,苏轼当时进京(指北宋都城开封)办事,必须得走这条路,其间苏轼经过许洛古道的机会至少有5次。第一次是公元1055年,苏轼、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从四川老家到开封参加礼部秋试。他们过成都,经西安,“骑驴至渑池”,当年5月到开封。此次,他们走的就是许洛古道。第二次是公元1057年,从京都回四川为苏轼、苏辙的母亲程夫人奔丧,也有可能走这条路。第三次是公元1061年,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赴陕西上任。第四次是公元1064年12月17日,苏轼自凤翔回长安,第二年正月还朝。苏轼生前最后一次经过许洛古道,是在公元1094年闰四月。当年3月,苏轼在谏议中引用汉武帝的故事激怒了哲宗皇帝,“罢门下侍郎”,“出知汝州”。闰四月,朝廷又“贬苏轼出知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县)”。苏轼在赴岭南途中,折道汝州找苏辙筹集路费,兄弟两个在汝州团聚了好几天。
关于苏轼缘何葬于郏县还有一种解释。据说北宋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出生于中原以外的朝廷大员死后都要葬在距京城方圆500里之内的地方。比如出生于苏州吴县(今苏州市)的范仲淹葬在伊川彭婆乡,出生于江西吉州(今吉安市)欧阳修葬在新郑,老家合肥的包拯葬在巩义,出生于成都华阳(今成都市)的范镇葬于襄城……再者四川眉山距中原路途遥远,来去无论是走水路——逆长江而上过三峡,还是走陆路——翻秦岭行蜀道都是很艰难的行程,所以苏轼归葬故里的愿望很难实现。还有,据史料记载,苏轼去世时,二苏的子孙大都散居在今郏县、汝南、许昌等地,离郏县小峨眉山较近,而四川眉山老家已经没有直系亲属了。
也有些论者指出苏轼、苏辙葬在郏县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嵩少南簏的郏县峨眉山‘土厚水深’,既宜在世人之生存,当也宜过世人亡灵的安息”。
大量史料表明,苏轼葬郏并非出自本意。他生前无论身为朝廷重臣,还是被贬海南蛮荒,魂牵梦绕的都是回归眉山故里,兄弟“夜雨对床”,终老归葬老翁泉下。早在1067年,32岁的苏东坡在眉山老翁泉安葬嫡配夫人王弗时,就将坟墓“凿为二室,期于子同”,期望将来与亡妻“死能同穴”。晚年,苏辙在《再祭亡兄端明文》中说得更明白,“先垄在西,老泉之山,归骨其旁,自昔有言,势不克从,夫其不怀?”看来在葬地问题上,父亲曾有遗言,兄弟也曾有约,他们的本意都非常想安葬在故乡祖茔父母的身旁。
关于苏轼和苏辙为何葬在郏县这个问题,数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造成这种原因的是目前尚未发现有三苏葬在郏县可靠文献的记载,时至今日学术界仍然没有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