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8 21: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5:57
静穆是陶渊明生命枯萎的象征--是对的
关于陶渊明
一生所求是自然
陶渊明生在晋宋易代之际,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经是东晋初名将,官至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声威显赫。
这也是陶渊明家族最鼎盛的时期。
到陶渊明祖父、父亲一代,虽仍有官职,但早已不复从前的荣耀。
从20岁开始,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为了生计,一度做过许多低级官吏。
29岁的时候,他出任江州祭酒。然而没过多久,陶渊明就辞官归家了,原因是“不堪吏职”。
公元398年,陶渊明成为了桓(huan)玄幕僚,一年后,他就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丧。三年之后丁忧期满,陶渊明再次出仕,一度成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
公元405年,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成为彭泽县令。
但仅仅做了82天,陶渊明就解印辞官,从此躬耕陇亩,再也不曾做过一官半职。
“悠然见南山”的静穆悠远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存方式里,出仕与隐逸,构成他们生命的两端,并由此形成两种人生理想。
或汲取了儒家经世致用的入世思想,盼望施展抱负,兼济天下;
或更喜老庄的自然无为,隐逸山林,不求闻达;
更有甚者,希望将出仕与隐逸完美统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然而由于理想与现实间的鸿沟,文人们常常会在出仕与隐逸间往返、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