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忙发一个简单实验的介绍500字左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8: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7:39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原子,分子和离子由于热运动使其发射和吸收的光谱线变宽,称为多普勒增宽,在天体物理和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光谱线的多普勒增宽已成为一种分析恒星大气及等离子体物理状态的重要测量和诊断手段。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雷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导弹,卫星,车辆等运动目标速度的监测。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测人体内脏的活动情况,血液的流速等。电磁波(光波)与声波(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是一致的。本实验即可研究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又可利用多普勒效应将超声探头作为运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目的:
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速度,由显示屏显示V-t关系图,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可研究:
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力、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自由落体运动,并由V-t关系直线的斜率求重力加速度。
简谐振动,可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等参数,并于理论值比较。
其它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仪器: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
实验原理: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为:
(1)
式中f0为声源发射频率,u为声速,V1为接收器运动速率,α1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V2为声源运动速率,α2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声源保持不动,运动物体上的接收器沿声源与接收器连线方向以速度V运动,则从(1)式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应为:
(2)
当接收器向着声源运动时,V取正,反之取负。
若f0保持不变,以光电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由仪器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自动计数,根据(2)式,作f-V关系图可直观验证多普勒效应,且由实验点作直线,其斜率应为,由此可计算出声速。
由(2)式可解出:
(3)
若已知声速u及声源频率f0,通过设置使仪器以某种时间间隔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采样计数,由微处理器按(3)式计算出接收器运动速度,由显示屏显示V-t关系图,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而对物体运动状况及规律进行研究。
仪器介绍:
整套仪器由实验仪,超声发射/接收器,导轨,运动小车,支架,光电门,电磁铁,弹簧,滑轮,砝码等组成。实验仪内置微处理器,带有液晶显示屏,图1为实验仪的面板图。
实验仪采用菜单式操作,显示屏显示菜单及操作提示,由键选择菜单或修改参数,按确认键后仪器执行。操作者只须按提示即可完成操作,学生可把时间和精力用于物理概念和研究对象,不必花大量时间熟悉特定的仪器使用,提高了课时利用率。
验证多普勒效应时,仪器的安装如图2所示。导轨长1.2m,两侧有安装槽,所有需固定的附件均安装在导轨上。
测量时先设置测量次数(选择范围5~10),然后使运动小车以不同速度通过光电门(即可用砝码牵引,也可用手推动),仪器自动记录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运动速度及与之对应的平均接收频率,完成测量次数后,仪器自动存储数据,根据测量数据作f-V图,并显示测量数据。
作小车水平方向的变速运动测量时,仪器的安装类似图2,只是此时光电门不起作用。
测量前设置采样次数(选择范围8~150)及采样间隔(选择范围50~100ms),经确认后仪器按设置自动测量,并将测量到的频率转换为速度。完成测量后仪器根据测量数据自动作V-t图,也可显示f-t图,测量数据,或存储实验数据与曲线供后续研究。图3表示了采样数60,采样间隔80ms时,对用两根弹簧拉着的小车(小车及支架上留有弹簧挂钩孔)所做水平阻尼振动的1次测量及显示实例。
为避免摩擦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可将导轨竖直放置,让垂直运动部件上下运动。在底座上装有超声发射器,在垂直运动部件上装有超声接收器作垂直运动测量,实验时随测量目的不同而需改变少量部件的安装位置,具体可见下节描述及图4,图5。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仪的预调节
实验仪开机后,首先要求输入室温,这是因为计算物体运动速度时要代入声速,而声速是温度的函数。
第2个界面要求对超声发生器的驱动频率进行调谐。调谐时将所用的发射器与接收器接入实验仪,2者相向放置,用键调节发生器驱动频率,并以接收器写谐振电流达到最大作为谐振的数据。在超声应用中,需要将发生器与接收器的频率匹配,并将驱动频率调到谐振频率,才能有效地发射与接收超声波。
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测量数据计算声速
将水平运动超声发射/接收器及光电门、电磁铁按实验仪上的标示接入实验仪。调谐后,在实验仪的工作模式选择界面中选择“多普勒效应验证实验”,按确认键后进入测量界面。用键输入测量次数6,用键选择“开始测试”,再次按确认键使电磁铁释放,光电门与接收器处于工作准备状态。
将仪器按图2安置好,当光电门处于工作准备状态而小车以不同速度通过光电门后,显示屏会显示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与此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平均频率,并可用键选择是否记录此次数据,按确认键后即可进入下一测试。
完成测量次数后,显示屏会显示f-V关系1组测量数据,若测量点成直线,符号(2)式描述的规律,即直观验证了多普勒效应。用键翻阅数据并记入表1中,用作图法或线性回归法计算f-V关系直线的斜率k,由k计算声速u并与声速的理论值比较,声速理论值由(米/秒)计算,t表示室温。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实验时仪器的安装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垂直运动部件与质量m的砝码托及砝码悬挂于滑轮的两端,测量前砝码托吸在电磁铁上,测量时电磁铁释放砝码,系统在外力作用下加速运动。运动系统的总质量为M+m,所受合外力(M+m)g(滑轮转动惯量与摩擦力忽略不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系统的加速度应为:
(4)
用天平称量垂直运动部件,砝码托及砝码质量,每次取不同质量的砝码放于砝码拖上,记录每次实验对应的m。
将垂直运动发射/接收器接入实验仪,在实验仪的工作模式选择界面上选择“频率调谐”调谐垂直运动发射/接收器的谐振频率,完成后回到工作模式选择界面,选择“变速运动测量实验”确认后进入测量设置界面。设置采样点总数8,采样步距50ms,用键选择“开始测试”,按确认键使电磁铁释放砝码托,同时实验仪按设置的参数自动采样。
采样结束后会以类似图3的界面显示V-t直线,用键选择“数据”,将显示的采样次数及相应速度记入表2中(为避免电磁铁剩磁的影响,第1组数据不记。tn为采样次数与采样步距的乘积。)由记录的t,V数据求的V-t直线的斜率即为此次实验的加速度a。
在结果显示界面中用键选择返回,确认后重新回到测量设置界面。改变砝码质量,按以上程序进行新的测量。
将表2得出的加速度a作纵轴,(M-m)/(M+m)作横轴作图,若为线性关系,符合(4)式描述的规律,即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且直线的斜率应为重力加速度。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求自由落体加速度
实验时仪器的安装如图5所示,将电磁铁移到导轨的上方,测量前垂直运动部件吸在电磁铁上,测量时垂直运动部件自由下落1段距离后被细线拉住。
在实验仪的工作模式选择界面中选择“变速运动测量实验”,设置采样点总数8,采样步骤50ms。选择“开始测试”,按确认键后电磁铁释放,接收器自由下落,实验仪按设置的参数自动采样。将测量数据记入表3中,由测量数据求得V-t直线的斜率即为重力加速度g。
为减小偶然误差,可作多次测量,将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并将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求百分误差。
研究简谐振动
当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大小与位移成正比,而方向指向平衡位置的力的作用时,若以物体的运动方向为x轴,其运动方程为:
(5)
由(5)式描述的运动称为简谐振动,当初始条件为t=0时,,,则方程(5)的解为:
(6)
将(6)式对时间求导,可得速度方程:
(7)
由(6)(7)式可见物体作简谐振动时,位移和速度都随时间周期变化,式中,为振动的角频率。
测量时仪器的安装类似于图5,将弹簧通过1段细线悬挂于电磁铁上方的挂钩孔中,垂直运动超声接收器的尾翼悬挂在弹簧上,若忽略空气阻力,根据胡克定律,作用力与位移成正比,悬挂在弹簧上的物体应作简谐振动,而(5)式中的k为弹簧的倔强系数。
实验时先称量垂直运动超声接收器的质量M,测量接收器悬挂上之后弹簧的伸长量,记入表4中,就可计算k及。
测量简谐振动时设置采样点总数150,采样步距100ms。
选择“开始测试”,将接收器从平衡位置下拉约20cm,松手让接收器自由振荡,同时按确认键,让实验仪按设置的参数自动采样,采样结束后会显示如(7)式描述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查阅数据,记录第1次速度达到最大时的采样次数N1MAX和第11次速度达到最大时的采样次数N1MAX,就可计算实际测量的运动周期T及角频率ω,并可计算ω0与ω的百分误差。
其它变速运动的测量
以上介绍了部分实验内容的测量方法和步骤,这些内容的测量结果可与理论比较,便于得出明确的结论,适合学生基础实验,也便于使用者对仪器的使用及性能有所了解。若让学生根据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也可用作综合实验。
与传统物理实验用光电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相比,用本仪器测量物体的运动具有更多的设置灵活性,测量快捷,即可根据显示的V-t图一目了然的定性了解所研究的运动的特征,又可查阅测量数据作进一步的定量分析。特别适合用于综合实验,让学生自主的对一些复杂的运动进行研究,对理论上难于定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如研究摩擦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或与摩擦介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