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8:3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1:53
坐骨神经痛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是常见病。但坐骨神经痛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发病年龄常在20~60岁,其中40岁左右最多见。20岁以前和60岁以后少见。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也就是说任何原因引起的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缘的疼痛均称 之为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分两大类,即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两者病因不同。 1.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由于感染或中毒直接损害坐骨神经引起,也叫坐骨神经炎,临床上少见。多和肌炎、肌纤维组织炎同时发生。受寒、受潮可为其诱发因素。 2.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通路受邻近组织病变的刺激、压迫或破坏引起的疼痛。临床上所见的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症状表现:坐骨神经痛常常在外伤、体力劳动或受凉后起病,或由于以上原因而复发。多数表现为一侧疼痛,个别为双侧。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一侧腰部、臀部疼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走路和改变体位可使疼痛加剧,平卧时病腿抬高受。 一. 根性坐骨神经痛 在得病初期,其表现不典型,多为一侧腰痛,腰部酸胀、怕冷,部位较深。这种腰痛多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消失。以后腰痛逐渐加重,转化为持续性疼痛,活动后加剧。疼痛向患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伴有麻木或感觉异常。咳嗽、打喷嚏、大便可使疼痛加剧,多数病人描述这种疼痛为电流样的,由腰沿坐骨神经走行向远端放射。患者走路时身体向前向健侧倾斜,卧位时患腿屈膝屈髋,因为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大多数患者在下腰部患侧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当压迫此点时,疼痛常由局部向该侧下肢放射。有时在患侧臀中部有压痛,而臀以下的坐骨神经压痛不明显。这种患者颏胸试验阳性(即患者仰卧,将其头被动前屈使下颏触及胸壁时,出现下肢疼痛或疼痛加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二. 干性坐骨神经痛 疼痛部位多位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以及足部。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有时为烧灼样或刀割样,夜间和活动后加重,咳嗽、喷嚏等动作时疼痛无加重。坐骨神经走行区压痛明显,而腰椎部位无压痛。这种病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即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将其患侧肢体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抬起,在70度以内时即出现疼痛(正常人屈髋关节角度为90度)。 无论哪种类型的坐骨神经痛都可出现臀部和小腿肌肉松弛。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这些部位的肌萎缩,即患侧臀变小、小腿变细。可出现疼痛区的感觉异常,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个别病人还可出现患侧下肢皮肤发凉、干燥少汗或多汗。 【诊断依据】根据疼痛部位、性质、压痛部位、直腿抬高试验、感觉和跟腱反射减弱、加剧和减轻因素等特点,诊断不难。在诊断坐骨神经痛后一定要明确其病因,详细了解病前有无腰扭伤或紧张体力劳动,有无受寒、局部或全身感染,疼痛是急起的还是慢发的。另外还可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腰椎平片、脊髓造影、腰椎CT、 MRI,腰椎穿刺术。 【治疗方法】主要对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各种病因进行治疗,然而坐骨神经痛的疼痛难忍,还需对症治疗。只有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 1.急性期不能睡软床,否则加重病情。 2. 主动要求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3. 明确病因者,应积极配合病因治疗。 4. 避免重体力劳动或风寒刺激,尤其是搬重物或弯腰检东西的动作应避免。 5. 随着人口的老化,骨质疏松和椎间盘变性病人逐渐增多。中老年人应注意平素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腰部肌肉力量。注意弯腰,抬重物时动作要轻、慢。一旦发生坐骨神经痛应积极查找病因。中老年人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服用激素时,应注意血压、血糖、血钙和血钾的变化,因为激素有引起高血压、高血糖、骨质疏松和低血钾的副作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1:54
你好,很有可能是腰椎有问题 腰痛,别以为都是“劳损” 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约有数十种,比较常见的有腰部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狭窄、腰部骨折、椎管肿觥⒀ 考甭 酝馍嘶蚶退稹⒀ ±退稹⑶恐毙约怪 椎取T诖 彻勰钪校 谝话慵觳榕懦 膊∫蛩睾蟮穆 匝闯1坏弊觥把 ±退稹保 涫担 ?4成腰痛者患的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但由于得不到对症治疗而长期受腰痛困扰。不少患者都有较长时间的腰痛,有人甚至疼痛了 50年还不知何病。腰痛的低龄化趋势也很明显,有的人才 18岁就患了这种病。 腰背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对长期在办公室久坐而缺少运动的人,或是因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或姿势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并引发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与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关,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间隔内压升高导致腰背筋膜下间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松脂肪组织变性。由于这种损害,造成了患者无论是多走、多坐还是多卧,都会腰疼,即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产生腰疼。这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特征。 相关链接 慢性腰痛按摩手法 揉: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内,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滚:两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滚动、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头部可配合前倾后仰。 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 30-50次,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压: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 36圈。 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 15-20次。 叩:双手握拳,两拳手心向外,轻叩腰部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左右同时进行,各叩 30次。 抓:双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压于腰侧不动,其余四指从腰椎两侧处,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从腰眼抓到尾部,两手同时进行,各抓 36次。 抖:两手置腰部,以掌根按腰眼处,手心向内快速上下抖动 15-20次。 按:取坐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尖按揉人中穴 1-2分钟。 点:取坐位,以两手中指尖分别点按两腿上的委中穴(膝关节后),点按 1-2分钟,直至被按部出现酸、麻、胀的感觉。 此保健操每天反复做几次,会对脊椎、颈椎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你也可以了解一下通椎速效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