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比灵的副作用的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0:5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19
西比灵的临床应用西比灵的临床应用 眩晕 西比灵可增加耳蜗小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前庭微循环,减轻脑和外周血管循环障碍的症状,故有人称之为"前庭镇静剂"。吴氏等用西比灵治疗66例眩晕患者,每晚10mg,30天为1个疗程,结果62例改善,有效率为94%;而服用桂利嗪的对照组有效率为6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脑梗死 ...
回答:
因为许多药物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都是国外试验的结果,所以人种不同,不良反应是很不一样的。
先说一下西比灵在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瞌睡和疲惫,某些患者还可出现体重增加(或伴有食欲增加),(这些反应常属一过性的)
长期用药时,偶见下列严重的不良反应:抑郁症,有抑郁病史的女性患者尤其易发生此反应。
锥体外系症状,(如运动徐缓、强直、静坐不能、口颌运动障碍、震颤等,)老年人较易发生。
少见的不良反应报道有:胃肠道反应:胃灼热、恶心、胃痛。
中枢神经系统:失眠、焦虑。
其它:乳溢、口干、肌肉疼痛及皮疹。
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的出现与说明书不同,搜索我国1994-2006年关于西比灵的文献报告,先总结如下:
发生率:男性比例大于女性,30-40岁,50-60岁高于其他年龄
出现的说明书没有的不良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阳痿、月经紊乱、谵妄、下肢剧痛、过敏性角膜炎、哮喘、复视。
在所有不良反应中:锥体外反应32.5%;皮疹20%;血管神经性水肿、头痛、月经紊乱、下肢剧痛均为7.5%;谵妄、阳痿均为5%,男性乳房肿大为2.5%,剩下的加一起为5%。
所以中国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说明书是不一样的,首先要注意锥体外反应、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总的来说西比灵辅助治疗癫痫的效果是得到肯定的,2003年,2004年预防医学和神经内科学杂志都有实验依据进行支持,应该长期使用。但在使用中请注意中国人常出现的这几种不良反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20
你父亲这种病与年O有些关系了。
你说的“颤抖”应该是帕金森病初期症状可能性较大。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帕金森氏病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多较隐袭,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
(2)辅助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检测到脑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颅脑CT可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3)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并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
主要根据典型的症状来做出诊断,有时鉴别困难要借助辅助检查。
1)药物治疗:在疾病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药物是左旋多巴制剂(商品名为美多巴或息宁),自六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一直到现在都是临床上最核心的药物。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疗,病情则会复发。在最初几年药物治疗效果最佳,虽然多数病人长期应用仍然有效,但在长期服用以后,病人会感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有些病人会产生“剂末”现象和“开、关”波动。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经过3-5年的治疗后病情会变得难以控制,药物的副作用与其疗效会功过相抵,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
2)外科治疗:主要有神经核团细胞毁损手术(细胞刀)与电刺激手术两种方式,原理都是为了抑制脑细胞的异常活动,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祝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20
这个是西比灵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先停药吧!
让你父亲试试苯海索(安坦)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21
这个应该是锥体外系反应,停药后看症状能否消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21
嗜睡、发胖、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