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9 22:1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5 14:57
在《晋书·宣帝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鹰视狼顾的姿态,志在天下的胸怀,第一个看出司马懿野心的,正是阅尽天下英雄的曹操。而在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后,对司马懿更是万分忌惮。
但此时的司马懿表现得为人谦恭,为官废寝忘食,堪称百官楷模。没有抓到任何把柄来处置司马懿的曹操,也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担上一顶枉杀贤士的帽子。但曹操还是叫来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曹丕,告诫他“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曹操已经给司马懿判处了“缓刑”,但是之后继位的曹丕,为何直到去世,也没有除掉司马懿呢?其实并不曹丕不想,而是不能。
司马懿对曹丕来说,是他帝王大业上最重要的一环。其实最初司马懿出仕,他选定的目标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曹操,而是当时还是魏王世子的曹丕。司马懿作为曹丕幕僚,“每与大谋,辄有奇策”,帮助曹丕在立储之争中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所以对于曹丕来说,司马懿对于羽翼未丰的自己,是最重要的棋子,也是最值得信赖的心腹。包括在曹操去世之后,负责“丧葬诸事”的司马懿处变不惊,帮助曹丕安抚内外,顺利继位,可谓是迎立的首功之臣。此时的曹丕坚信一点,哪怕司马懿是王莽之辈,也先要用他来安定天下,之后在考虑如何除掉他,这就是一场豪赌。
曹丕即魏王位后,对司马懿的制约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武官文用。司马懿虽然不是冲锋陷阵的将军,却是当之无愧的将帅之才,这一点曹丕自然是知道的。在曹操讨张鲁,征孙权,以及襄樊之战中,司马懿就曾屡屡进献奇谋,分析局势,连曹操都夸其军事素养极高。
但是曹丕在位期间,却从不让司马懿触碰军权,而是让其扮演萧何的角色。公元224年和225年,曹丕两次伐吴,司马懿都没有从军出征,而是留守许昌。在外作战的曹丕还不忘经常给司马懿去信,将其比作自己的萧何,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曹丕对于司马懿的军事建议,也是坚持一概不听的原则。
毫无疑问,曹丕对司马懿的处处设防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为何曹丕只是避免司马懿接触兵权,而不是彻底的斩草除根呢?很简单,一是爱才,二是确实无人可用。曹丕在位期间,魏国不缺能臣骁将,但是真正能独当一面,稳固后方的,却只有司马懿一人。曹丕面对的是一种两难的局面,留用这样的野心家,无疑是定时*,但是除掉司马懿,又将动摇魏国的根基。曹丕和司马懿,相爱相杀的君与臣。
也许直到曹丕逝世前,他的脑海中还回荡着父亲曹操那句“必预汝家事”的警告。但是与司马家族的博弈,他已经没有时间再进行下去了。226年,对司马懿,病重托孤的曹丕进行了最后一次布局。曹休进位大司马,总领全军,曹爽任大将军,地位仅次于曹休。让权势滔天的曹氏家族压制司马懿,看起来似乎是万全之策。
但是曹丕忽略一点,他破不了的局,之后继位的魏王也照样走不出来。曹魏庙堂,能够抗衡诸葛亮和陆逊的,只有司马懿。曹氏子弟连连败仗,魏明帝曹叡不得不启用司马懿关陇抗蜀,南拒东吴,北征辽东。在此期间,司马家族的势力已经逐渐发展到难以制约的地步。
249年,司马懿趁曹氏宗亲祭拜高平陵之际,发动政变。大将军曹爽“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之后司马懿又平定王陵和楚王曹彪的“勤王”之乱,司马懿的屠刀毫不留情。此时的魏国朝堂内外,已经被司马家完全架空。
司马家三代专权,265年,司马炎*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曹操的预言最终成为了现实。其实自曹操到曹奂,每一代魏王都知道司马家有篡权夺位的野心,但是却依旧养虎为患。这是一场没有破解之法的阳谋,“不得不用”就是司马懿万全的护身符,也是司马家谋取天下的唯一砝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5 14:57
因为司马家已经架空了曹魏。曹魏明知他要篡权,也无力阻止他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5 14:58
这是因为司马家族蓄谋已久,已经完全控制了曹魏的各个重要机构,曹魏家族根本没有能力去阻止。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5 14:58
因为曹魏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可以用的人才了,就算知道对方要篡权,他们也没有能力去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