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3:22
共3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9 07:43
这部作品反映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因为以读书人作为主要人物描写,表现读书人的人生,记述儒生们的故事,所以称“儒林”。“林”比喻读书人这个领域。“外史”区别于官府修订的有充分事实依据的正史,指不是正式按照事实一丝不差的记录,而是根据现实中的人、事进行艺术创作加工,故称“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0 16:52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等。
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最惹人发笑的片刻恰恰是内在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作者敏锐地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0 16:53
儒林 指得是士林阶级,而《儒林外史》是对他们进行鞭挞,所以才称为“外史”。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0 16:53
《儒林外史》:儒——古代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