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酱生霉了上面的霉菌是黄曲霉菌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3:0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7:44
那是发霉了,食物一旦发霉,就不能食用了。
那长出的白毛是黄曲霉菌。这是一种对动物、人体具有强烈毒性和致癌性的真菌,它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耐高温,裂解温度为280℃。所以在一般烹调温度下难以消除。
轻度的,容易拉肚子。说的严重点,可能出现发烧、呕吐、昏迷和痉挛等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7:44
不是长白毛 ... 那是生霉
最好不要再食用了 .
东西可以再买,把人身体吃坏了怎么办 ?
真的不要吃了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7:45
就是潮了,你晒太阳吧,晒完再看看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7:45
黄曲霉与黄曲霉毒素
初中生物"真菌"一章中,特别提出了生长在粮食作物上某些黄曲霉的作用,现将有关知识作一介绍.
黄曲霉的生物学特性 黄曲霉属子囊菌纲,散囊菌目,曲霉属,也有人仍将其列为半知菌纲的丛梗孢目.菌丝体由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菌丝具横隔.由气生菌丝形成的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为顶囊,顶囊上产生许多小梗,小梗有单层与双层之分,小梗顶端着生成串的圆球形的分生孢子.大量分生孢子的产生,使得整个菌落呈现黄绿色.
黄曲霉常见于发霉的花生仁内,亦生于谷粒(如玉米,小麦,水稻等),蒿杆,干草,豆壳及油饼等上.
黄曲霉可分为不产毒素菌株和产毒素菌株两大类.不产毒素的菌株主要用于生产淀粉酶,蛋白酶和磷酸二酯酶等,我国很早就有利用它来制酱的记载.产毒素的菌株在其代谢过程中可形成一类叫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对人畜危害很大.
在自然条件下,黄曲霉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以后又发现这类毒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M1,M2,GM1和P1等.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已知100余种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的毒物之一,其中尤以黄曲霉毒素B1产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实验表明,雄性大白鼠半数致死量为7.2毫克/公斤,雌性为7.9毫克/公斤.国内外均有因食用霉变食品引起人类中毒的报道.如1974年印度西部曾发生一次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居民吃了发霉(黄曲霉菌感染)的玉米后,有397人发生急性中毒肝炎,死亡106人.还有成批的狗发生腹水和黄疸,多在2~3周内死亡.该毒素中毒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呕吐,食欲不佳,继而出现黄疸,重者可出现腹水.动物实验表明,长期摄入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或短期摄入高浓度后均可诱发肝癌.
由于黄曲霉菌侵染粮食作物,其产生的毒素能引起人畜中毒及诱发肝癌,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它的危害呢 首先要控制黄曲霉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温度,湿度及氧气等条件,避免黄曲霉菌的侵染.这里最有意义的方法是控制粮食的含水量,即粮食收获后及时晒干,降低其含水量(如稻谷含水量低于30%,玉米低于12.5%等).最易霉变的花生还应注意其外壳的完整.其次是已经发生黄曲霉菌感染,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来解决.如为花生,则应及时拣去霉粒,霉粒不可再食;如为大米,因毒素仅存于表层,食用前应于水中搓洗干净;如为玉米,因毒素存于胚部,应碾轧数次以脱胚;如为食用油,应加适量碱,使毒素的六碳环内酯打开形成水溶性的香豆素钠盐,可弃去.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作用,已经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限量为 30微克/公斤.我国规定的最高限量是:(单位:微克/公斤)玉米,花生油,花生及其制品为20;大米及其它食用油为10;其它粮食,豆类食品为5,但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