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入侵者的例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08 19:53
我来回答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8 21:23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流窜到了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近年来,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一种原产南美洲的叫做薇甘菊的“植物杀手”悄悄地登陆了,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条件下迅速蔓延开来。没过多久,荔枝树、香蕉园,以及花木扶疏的美丽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长满了薇甘菊。这些入侵者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应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紫茎泽兰 学 名: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 R. M. King & H. Rob.) 英文名:Crofton Weed 中文异名:解放草,破坏草 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 鉴别特征:茎紫色,被腺状短柔毛,叶对生,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直径可达6mm,排成伞房状,总苞片3-4层,小花白色,高1-2.5m.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行有性和无性繁殖.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能分泌化感物,排挤邻近多种植物. 原产地:中美洲,在世界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台湾,垂直分布上限为2500m.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在其发生区常形成单种优群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控制方法:(1)生物防治:泽兰实蝇对植株高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野外寄生率可达50%以上;(2)替代控制:用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3)化学防治:2,4-D,草甘膦,敌草快,麦草畏等10多种除草剂对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于根部效果较差. 2,薇甘菊 学 名:Mikaina micrantha H. B. K. 英文名:Mile-a-minute Weed 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 鉴别特征:茎细长,匍匐或攀授,多分枝;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基部心形;花白色,头状花序.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兼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其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每个节的叶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植株. 原产地:中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现广泛分布于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19年曾在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薇甘菊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藤本植物,攀上灌木和乔木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使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窒息而死,薇甘菊也可通过产生化感物质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对6-8m以下林木,尤其对一些郁密度小的次生林,风景林的危害最为严重,可造成成片树木枯萎死亡而形成灾难性后果.该种已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控制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国内外正在开展化学和生物防治的研究. 3,空心莲子草 学 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英文名:Alligator Weed 中文异名:水花生,喜旱莲子草 分类地位:苋科 Amaranthaceae 鉴别特征:水生型植株无根毛,茎长达1.5-2.5m;陆生型植株可形成直径达1cm左右的肉质贮藏根,有根毛,株高一般30cm,茎秆坚实,节间最长15cm,直径3-5mm,髓腔较小.叶对生,长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具长1.5-3cm的总梗.花白色或略带粉红,雄蕊5.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以茎节行营养繁殖;旱地型肉质贮藏根受刺激时可产生不定芽.生长高峰期每天可生长2-4cm.花期5-10月,常不结实. 原产地:南美洲;世界温带及*带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几乎遍及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天津近年也发现归化植物.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892年在上海附近岛屿出现,50年代作猪饲料推广栽培,此后逸生导致草灾,表现在:(1)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2)排挤其他植物,使群落物种单一化;(3)覆盖水面,影响鱼类生长和捕捞;(4)在农田危害作物,使产量受损;(5)田间沟渠大量繁殖,影响农田排灌;(6)入侵湿地,草坪,破坏景观;(7)滋生蚊蝇,危害人类健康. 控制方法:(1)用原产南美的专食性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防治水生型植株效果较好,但对陆生型的效果不佳.(2)机械,人工防除适用于密度较小或新入侵的种群.(3)用草甘膦,农达,水花生净等除草剂作化学防除,短期内对地上部分有效. 4,豚 草 学 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英文名:Ragweed, Bitterweed
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 鉴别特征:高1m以下,茎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叶一至二回羽裂,边缘具小裂片状齿.雄花序总苞碟形,排成总状,雌花序生雄花序下或生上部叶腋.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生于荒地,路边,沟旁或农田中,适应性广,种子产量高,每株可产种子300-62000多粒.瘦果先端具喙和尖刺,主要靠水,鸟和人为携带传播;豚草种子具二次休眠特性,抗逆力极强. 原产地:北美洲;在世界各地区归化. 中国分布现状: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35年发现于杭州,为一种恶性杂草,其危害性表现在:(1)花粉是人类花粉病的主要病原之一;(2)侵入农田,导致作物减产;(3)释放多种化感物质,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控制方法:(1)用豚草卷蛾进行生物防治有良好效果;(2)苯达松,虎威,克芜踪,草甘膦等可有效控制豚草生长;(3)用紫穗槐,沙棘等进行替代控制有良好的效果. 5,毒 麦 学 名:Lolium temulentum L. 英文名:Darnel Rye-grass, Poison Darnel 分类地位:禾本科Gramineae 鉴别特征:茎丛生,高20-120cm.叶线状披针形,长6-40cm,宽3-13cm.穗狭,长5-40cm,主轴波状曲折,两侧沟状,具8-19个互生的小穗;每小穗含(2-)4-6个花.第二颖具5-9脉;芒长7-15mm.颖果长椭圆形,长4-6mm,绿而具紫褐晕. 生物学特征: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适应性广,分蘖力较强.其籽实比小麦早熟,熟后随颖片脱落.种子繁殖. 原产地:欧洲地中海地区;现广布世界各地. 中国分布现状:除*和台湾外,各省(区)都曾有过报道.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随麦种传播.1954年在从保加利亚进口的小麦中发现.可造成麦类作物严重减产.麦种受真菌Stromatinia temulenta Prill. & Del.侵染产生毒麦碱(Temuline),能麻痹中枢神经.人食用含4%毒麦的面粉,就能引起中毒.毒麦做饲料时也可导致家畜,家禽中毒. 控制方法:人工拔除. 6,互花米草 学 名: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 英文名:Smooth Cord-grass 分类地位:禾本科Gramineae 鉴别特征:秆高1-1.7m,直立,不分枝.叶长达60cm,基部宽0.5-1.5cm,至少干时内卷,先端渐狭成丝状;叶舌毛环状,长1-1.8cm.圆锥花序由3-13个长(3-)5-15cm,多少直立的穗状花序组成;小穗长10-18mm,覆瓦状排列.颖先端多少急尖,具1脉,第一颖短于第二颖,*或沿脊疏生短柔毛;花药长5-7mm.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生于潮间带.植株耐盐耐淹,抗风浪.种子可随风浪传播.根系分布深达60cm的滩土中,单株一年内可繁殖几十甚至上百株. 原产地:美国东南部海岸;在美国西部和欧洲海岸归化. 中国分布现状:上海(崇明岛),浙江,福建,广东,香港.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79年引入,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变成了害草,表现在:(1)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2)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3)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4)威胁本土海岸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 控制方法:除草剂能清除地表以上部分,但对于滩涂中的种子和根系效果较差. 7,飞机草 学 名:Eupatorium odoratum L. (Chromolaena odorata (L.) R. M. King & H. Rob.) 英文名:Fragrant Eupatorium, Bitter Bush, Siam Weed 中文异名:香泽兰 分类地位:菊科 Compositae 鉴别特征:高达3-7m,根茎粗壮,茎直立,分枝伸展.叶对生,卵状三角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粗锯齿,有明显的三脉,两面粗糙,被柔毛及红褐色腺点,挤碎后有刺激性的气味;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总苞圆柱状,长1 cm,总苞片3-4层.花冠管状,淡*,柱头粉红色.瘦果狭线形,有棱,长5mm,棱上有短硬毛,冠毛污白色,有糙毛. 生物学特性:丛生型的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瘦果能借冠毛随风传播,而成熟季节恰值干燥多风的旱季,故扩散,蔓延迅速.种子的休眠期很短,在土壤中不能长久存活.在海南岛1年开花2次,第一次4-5月,第二次9-12月. 原产地:中美洲;在南美洲,亚洲,非洲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云南,贵州.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飞机草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曾作为一种香料植物引种到泰国栽培,1934年在云南南部被发现.为害多种作物,并侵犯牧场.当高度达15 cm或更高时,就能明显地影响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长,能产生化感物质,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还能使昆虫拒食.叶有毒,含香豆素.用叶擦皮肤会引起红肿,起泡,误食嫩叶会引起头晕,呕吐,还能引起家畜和鱼类中毒,并是叶斑病原Cercospora sp.的中间寄主. 控制方法:先用机械或人工拔除,紧接着用除草剂处理或种植生命力强,覆盖好的作物进行替代,此外,用天敌昆虫Pareuchaetes pseudooinsulata控制有一定效果. 8,凤眼莲 学 名: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 英文名: Water Hyacinth 中文异名:凤眼蓝,水葫芦 分类地位: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鉴别特征:水上部分高30-50(-100)cm,或更高.茎具长匍匐枝.叶基生呈莲座状,宽卵形,宽卵形至肾状圆形,光亮,具弧形脉;叶柄中部多少膨大,内有多数气室.花紫色,上方一片较大,中部具有黄斑.蒴果卵形.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浮水或生泥沼中.繁殖方式以无性为主,依靠匍匐枝与母株分离方式,植株数量可在5天内增加1 倍.一株花序可产生300粒种子,种子沉积水下可存活5-20年.常生于水库,湖泊,池塘,沟渠,流速缓慢的河道,沼泽地和稻田中. 原产地:巴西东北部;现分布于全世界温暖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辽宁南部,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栽培,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逸生为杂草.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 控制方法:(1)人工打捞;(2)专食性天敌昆虫Neochetina eichhorniae和N. bruchi有控制效果;(3)除草剂在短时间内有效. 9,假高梁 学 名:Sorghum halepense (L.) Pers. 英文名:Johnson Grass 中文异名:石茅,阿拉伯高梁 分类地位:禾本科Gramineae 鉴别特征:具根状茎延长,具分枝.秆直立,高1-3m,叶宽线形,叶舌具缘毛.圆锥序大型,淡紫色至紫黑色;分枝轮生,与主轴交接处有白色柔毛;小穗成对,其中一个具柄,另一个无柄,长3.5-4mm,无芒,被柔毛.颖果棕褐色,倒卵形.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生于田间,果园,以及河岸,沟渠,山谷,湖岸湿处.花期6-7月,果期7-9月,种子和根茎繁殖. 原产地:地中海地区;现广布于世界热带和*带地区,以及加拿大,阿根廷等高纬国家. 中国分布现状: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福建,湖南,安徽,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河北,四川,重庆,云南.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20世纪初曾从日本引到台湾南部栽培,同一时期在香港和广东北部发现归化,种子常混在进口作物种子中引进和扩散.是高粱,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甘蔗,黄麻,洋麻,苜蓿等30多种作物地里的杂草,不仅通过生态位竞争使作物减产,还可能成为多种致病微生物和害虫的寄主.此外,该种可与同属其他种杂交. 控制方法:(1)对混在进口种子中的种子,可用风选等方法去除;(2)配合伏耕和秋耕除草,将其根茎置于高温,干燥环境下;(3)用暂时积水的方法,抑制其生长;(4)用草甘膦或四氟丙酸等除草剂防治. 10,蔗扁蛾 学 名:Opogona sacchari(Bojer) 英文名: Banana Moth 中文异名:香蕉蛾 分类地位:鳞翅目 Lepidoptera 辉蛾科 Hieroxestidae 鉴别特征:成虫体长7.5-10mm.翅披针形.前翅有2个明显的黑褐色斑点和许多细褐纹.触角丝状.足粗壮而扁,跗节最长,后足胫节有2对距.卵椭圆形,淡*,长约0.5mm.幼虫乳白色,透明.被蛹,亮褐色,背面暗红褐色,首尾两端多呈黑色. 生物学特性:1年发生3-4代,在15℃时生活周期约为3个月,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可达8代之多.幼虫活动能力极强,行动敏捷,蛀食皮层,茎秆,咬食新根.以幼虫在寄主花木的土中越冬,翌年幼虫上树危害,多在3年以上巴西木的干皮内蛀食.卵散产或成堆,每雌虫产卵50-200粒.食性广,寄主植物达60余种.
原产地:非洲热带,*带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己传播到10余个省,直辖市.在南方的发生更严重,在这些地区凡能见到巴西木(即香龙血树Dracaena fragrans Ker-Gawl.)的地方几乎都有蔗扁蛾发生危害.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随寄主植物很容易扩散和传播,已在欧洲,南美洲,西印度群岛,美国等地区发现.巴西木是其重要寄主植物.1987年,蔗扁蛾随进口的巴西木进入广州.随着巴西木在我国的普及,蔗扁蛾也随之扩散,20世纪90年代传播到了北京.蔗扁蛾食性十分广泛,威胁香蕉,甘蔗,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及温室栽培的植物,特别是一些名贵花卉等.感染植物轻则局部受损,重则将整段干部的皮层全部蛀空. 控制方法:幼虫越冬入土期,是防治此虫的有利时机.可用菊杀乳油等速杀性的药剂灌浇茎的受害处,并用敌百虫制成毒土,撒在花盆表土内.大规模生产温室内,可挂敌敌畏布条熏蒸.或用菊醋类化学药剂喷雾防治.当巴西木茎局部受害时,可用斯氏线虫局部注射进行生物防治. 11,湿地松粉蚧 学 名:Oracella acuta(Lobdell) 英文名:Lobdelly Pine Mealybug 中文异名:火炬松粉蚧 分类地位:同翅目Homoptera 粉蚧科 Pseudococcidae 鉴别特征:若虫椭圆形至不对称椭圆形,长1.02-1.52mm.3 对足.末龄后期虫体分泌蜡质物形成白色蜡包,覆盖虫体.雄成虫分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与当地松粉蚧区别:湿地松粉蚧雌成虫梨形,腹部向后尖削,触角7节,当地松粉蚧雌成虫纺锤形,触角8节.生物学特性: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松梢汁液为害,为害时主要集中在枝梢端部,特别粗壮的枝梢虫口数量最多.仅在越冬时部分若虫藏匿于老针叶叶鞘内.产卵数量大,对温度条件要求不严格,可忍受一定的低温. 原产地:美国. 中国分布现状: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报道.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88年随湿地松无性系繁殖材料进入广东省台山,到1994年,已扩散蔓延至广东省多个县市,破坏了27.7万hm2的松林.据估计,湿地松粉蚧目前正以每年70000hm2时的速度进行散布.近30年来,中国自美洲引入不少松树优良种,种植最广的有湿地松,火炬松和加勒比松,这些寄主为湿地松粉蚧的扩散提供了便利.它同时对当地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南亚松Pinus latteri等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广东中部沿海的低海拔地带危害已相当严重,危害区正在迅速扩散.该虫可以忍受冬季低温,说明有继续向北扩散的可能性.控制方法:国内进行了不少的化学药剂和微生物防治实验,取得一定的杀虫效果,但在生产上还未能进行大面积使用. 12,强大小蠹 学 名: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英文名:Red Turpentine Beetle 中文异名:红脂大小蠹 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ptera 小蠹科 Scolytidae 鉴别特征:成虫圆柱形,长5.7-10.0mm,淡色至暗红色.雄虫长是宽的2.1倍,成虫体有红褐色,额不规则凸起,前胸背板宽.具粗的刻点,向头部两侧渐窄,不收缩;虫体稀被排列不整齐的长毛.雌虫与雄虫相似,但眼线上部中额隆起明显,前胸刻点较大,鞘翅端部粗糙,颗粒稍大.生物学特性:主要危害已经成材且长势衰弱的大径立木,在新鲜伐桩和伐木上危害尤其严重.1年1-2代,虫期不整齐,一年中除越冬期外,在林内均有红脂大小蠹成虫活动,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雌成虫首先到达树木,蛀入内外树皮到形成层,木质部表面也可被刻食.在雌虫侵入之后较短时间里,雄虫进入坑道.当达到形成层时,雌虫首先向上蛀食,连续向两侧或垂直方向扩大坑道,直到树液流动停止.一旦树液流动停止,雌虫向下蛀食,通常达到根部.侵入孔周围出现凝结成漏斗状块的流脂和蛀屑的混合物.各种虫态都可以在树皮与韧皮部之间越冬,且主要集中在树的根部和基部. 原产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美洲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现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98年在我国山西省阳城,沁水首次发现,推测引入与80年代后期山西从美国引进木材有关.与北美洲发生情况不同的是,它不仅攻击树势衰弱的树木,也对健康树进行攻击,导致发生区内寄主的大量死亡.1999年底,该虫在河北,河南,山西发生面积52.6万hm2,其中严重危害面积13万hm2时,个别地区油松死亡率高达30%,己导致600多万株的松树枯死.在山西,2000年的调查统计,危害面积达16.3hm2万时,其中成灾面积9.1万hm2,己有342.4万株成材油松受害枯死.
控制方法:清除严重受害树,并对伐桩进行熏蒸等处理,消灭残余小蠢和避免其再次在伐桩上产卵危害.在成虫侵入期采用菊酯类农药在树基部喷雾,可防止成虫侵害. 13,美国白蛾 学 名:Hyphantria cunea(Drury) 英文名:Fall Webworm, American White Moth 中文异名:秋幕毛虫,秋幕蛾 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 灯蛾科 Arctiidae 鉴别特征:成虫白色,体长12-15mm.雄虫触角双栉齿状.前翅上有几个褐色斑点.雌虫触角锯齿状,前翅纯白色.卵球形.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根据头部色泽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蛹长纺锤形,暗红褐色,茧褐色或暗红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 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在辽宁等地1年发生2代.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 原产地:北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40年传入欧洲,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土耳其.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一带,1981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荣成县,并在山东相继蔓延,1995年在天津发现,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还可通过飞翔进一步扩散.其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km.可为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控制方法: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控制其危害,如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蛾,人工剪除网幕;秋冬季人工挖蛹;喷施溴氰菊醋,灭幼脲等化学和生物杀虫剂等. 14,非洲大蜗牛 学 名:Achating fulica(F闸ochrussac) 英文名:Giant African Snail 中文异名:褐云玛瑙螺,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 分类地位:柄眼目Stylomnatophora 玛瑙螺科 Achatinidae 鉴别特征:贝壳长卵圆形,深*或*,具褐色白色相杂的条纹;脐孔被轴唇封闭,壳口长扇形;壳内浅蓝色螺层数为6.5-8;软体部分深褐色或牙*,贝壳高l0cm左右.足部肌肉发达,背面呈暗棕色,黏液无色.生物学特性:喜栖息于植被丰富的阴暗潮湿环境及腐殖质多的地方.6-9月最活跃,晨昏或夜间活动.食性杂而量大,幼螺多为腐食性.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生长迅速,5个月即可交配产卵.繁殖力强,一次产卵数达100-400枚.寿命长,可达5-7年.抗逆性强,遇到不良环境时,很快进入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生存几年. 原产地: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中国分布现状:现己扩散到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作为人类的食物,宠物以及动物饲料等引入,除原产地外,已扩散至南亚,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扩散速度很快.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福建厦门发现,可能是由一新加坡华人所带的植物而引入的.后被作为美味食物,被引入多个南方省份.除人为主动引入外,其卵和幼体可随观赏植物,木材,车辆,包装箱等传播,卵期可混入土壤中传播.它们咬断各种农作物幼芽,嫩枝,嫩叶,树茎表皮,已经成为危害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这种螺也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控制方法:养殖场必须建立隔离制度;养殖结束后必须进行彻底的灭螺处理.除药物防治外,应使用各种方法尽量对其杀灭. 15,福寿螺 学 名:Pomacea canaliculata Spix 英文名:Apple Snail,Golden Apple Snail,Amazonian Snail 中文名:大瓶螺,苹果螺,雪螺 分类地位:中腹足目 Mesogastropoda 瓶螺科 Ampullariidae 鉴别特征:贝壳较薄,卵圆形;淡绿橄榄色至黄褐色,光滑.壳顶尖,具5-6个增长迅速的螺层.螺旋部短圆锥形,体螺层占壳高的5/6.缝合线深.壳口阔且连续,高度占壳高的2/3;胼胝部薄,蓝灰色.脐孔大而深.厣角质,卵圆形,具同心圆的生长线.厣核近内唇轴缘.壳高8cm以上;壳径7cm以上,最大壳径可达15cm.
生物学特性:喜栖于缓流河川及阴湿通气的沟渠,溪河及水田等处.底栖性,雌雄异体.食性杂.有蛰伏和冬眠习性.3月上旬开始交配,在近水的挺水植物茎上或岸壁上产卵,初产卵块呈鲜艳的橙红色,在空气中卵渐成浅粉色.一只雌性福寿螺通常1年产2400-8700个卵,孵化率可高达90%.其繁殖速度比亚洲稻田中当地近缘物种快10倍左右.虽然是水生种类,但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6-8个月.一旦发洪水或被灌溉时,它们又能再次活跃起来. 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 中国分布现状: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作为高蛋白食物最先被引入台湾;1981年引入广东,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但由于养殖过度,口味不佳,市场并不好,而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到天然湿地.福寿螺食量极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控制方法:重点抓好越冬成螺和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以整治和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冬后残螺量,以及人工捕螺摘卵,养鸭食螺为主,辅之药物防治. 16,牛 蛙 学 名:Rana catesbeiana Shaw 英文名:Bull Frog, American Bullfrog 中文异名:美国青蛙 分类地位:无层目 Anura (Salientia) 蛙科 Ranidae 鉴别特征:体大粗壮,体长152-l70mm.头长宽相近,吻端钝圆,鼻孔近吻端朝向上方,鼓膜甚大.背部皮肤略显粗糙.卵粒小,卵径12-1.3mm.蝌蚪全长可在100mm以上. 生物学特性:在水草繁茂的水域生存和繁衍.成蛙除繁殖季节集群外,一般分散栖息在水域内.蝌蚪多底栖生活,常在水草间觅食活动.食性广泛且食量大,包括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还有鱼,蛙,蝾螈,幼龟,蛇,小型鼠类和鸟类等,甚至有互相吞食的行为.1年可产卵2-3次,每次产卵10000-50000粒.3-5年性成熟.寿命6-8年. 原产地: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地区,北到加拿大,南到佛罗里达州北部. 中国分布现状:几乎遍布北京以南地区(包括台湾),除*,海南,香港和澳门外,均有自然分布.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因食用而被广泛引入世界各地,l959年引入我国.牛蛙适应性强,食性广,天敌较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易于入侵和扩散.本地两栖类则面临减少和绝灭的危险,甚至已经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如滇池的本地鱼类,同时对一些昆虫种群也存在威胁.早期的养殖和管理方法不当是造成其扩散的主要原因.国内贸易和消耗加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管理,动物在长途贩运和加工过程中逃逸现象普遍. 控制方法:加强牛蛙饲养管理以及对餐饮业的控制,以免入侵范围进一步扩大.改变饲养方式,由放养改为圈养.在蝌蚪阶段进行清塘性处理来控制种群数量.捕捉和消耗牛蛙成体资源,以控制其在自然生境中的数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8 22:41
其中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8种入侵植物给农林业带来了严重危害,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则有14种,包括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有害外来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http://ke.baidu.com/view/39004.htm?fr=ala0百度下很多的。被喻为“紫色恶魔”的凤眼莲(Bichhornia crassipes即中国人俗称的“水葫芦”)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即是外来物种入侵最典型的一个例子。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西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作者:上官依依 0位粉丝 2007-12-30 15:30 回复此发言 4 回复:生物入侵者……资料 案例(2) 此外,澳大利亚的“兔灾”,地中海的“毒藻”,美国五大湖的“斑马贻贝”,夏威夷的“蛙声”以及入侵我国的“茎泽兰”、“大米草”、“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枝黄花”、“克氏螯虾”、“美国白蛾”等等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例举不胜举。由于缺少自然天敌的制约,这些外来入侵者不仅破坏食物链,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而且还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外来物种入侵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 福建靠科技抗击生物入侵 日期:2009-12-11 作者: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复制链接 据中广网报道 地处生物入侵前沿地带的福建省,近年来以有效的科研成果,阻止外来有害物种泛滥,收到一定成效。 桔小实蝇是世界性水果杀手,严重危害着250多种果树、蔬菜,全国每年因此而损失数百亿元。福建省专家通过研究,找到了对付桔小实蝇的生物方法。工作人员先是捕获雄性桔小实蝇,用一定量的钴60射线照射它们,使它们失去生育能力。然后,工作人员再把这些实蝇放回大自然。这样雌、雄交配后,不会生儿育女。 原产于巴西的空心莲子草遍布田埂、河道、蔬菜田,和作物争水争肥,成为恶性杂草。福建省农科院以专食空心莲子草的莲草直胸跳甲,有效地遏制了这种害草对生态的侵害。 为避免水葫芦泛滥成灾,福建农业科技人员经过研究,找到了用喷混合除草剂除水葫芦的办法。福建省农科院研制的一种新方法,有望让水葫芦成为江河的净水器。 大米草在滩涂的疯狂生长,占领滩涂,致使鱼类、贝类、藻类等大量生物丧失生长繁殖场所,被称为“滩涂杀手”。仅闽东一带,每年渔业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64亿元以上。记者了解到,福建农林大学、农科院等单位也已经找到了对付大米草生长的办法,可以让大米草烂在滩涂里,化作海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9 00:15
【基本概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编辑本段]【入侵案例】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德国小蠊,原产于德国,故称“德国小蠊”。因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在商品流通运输的过程中输入我国,由于其体态与蟑螂极为相似,个体的大小如一般蟑螂成虫的四分之一,属蟑螂的一个品种。
小蠊的繁殖速度比一般蟑螂要快数千倍,经半个月左右其幼卵即可长成成虫,群体数量比一般蟑螂多几倍乃至几千倍。小蠊的生活习性与一般蟑螂相似,喜在宾馆、酒店的中西厨房、酒吧、餐厅、包房等场所活动。它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与蟑螂类似,主要是它们在活动其间将许多有害物质及病菌等传播到人们的食品及用具中,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德国小蠊在室内蟑螂中最小的一种,体长在15毫米以下。成虫为棕*。在前胸背板上有两条平行的褐色纵纹。
德国小蠊一年能经历4-5个世代。
德国小蠊卵鞘一直拖在雌虫的尾端,直至孵出若虫才脱落。若虫因此随母体到处扩散。
若虫经5—7次蜕皮后成为成虫,若虫期为30-56天。
德国小蠊正式大规模入驻中国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已经从开始的少数大城市蔓延到几乎中小城市甚至小集镇和农村地区,据国家疾控中心相关资料显示,一只雌性德国小蠊一年最多可以繁殖出一百万只后代。随着防治用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德国小蠊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抗药性,多数杀虫剂对其无效。因德国小蠊的存在和难以防治,导致目前蟑螂已取代老鼠成为四害之首!
摘自《蟑螂防治网》http://www.zhanglangw.com
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随着全球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多,一切没有硝烟的生态战争——“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态安全。
被喻为“紫色恶魔”的凤眼莲(Bichhornia crassipes即中国人俗称的“水葫芦”)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即是外来物种入侵最典型的一个例子。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西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此外,澳大利亚的“兔灾”,地中海的“毒藻”,美国五大湖的“斑马贻贝”,夏威夷的“蛙声”以及入侵我国的“茎泽兰”、“大米草”、“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枝黄花”、“克氏螯虾”、“美国白蛾”等等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例举不胜举。由于缺少自然天敌的制约,这些外来入侵者不仅破坏食物链,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而且还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外来物种入侵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
[编辑本段]【入侵起因】
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
毋庸置疑,正确的行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我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就我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我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蚕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无花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我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我国的重要物种。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
我们不难看出,“入侵种”不同于“外来物种”,它特指的是有害的外来物种,如前面提到的“凤眼莲”“松材线虫”“大米草”等,其范畴小于“外来物种”;而“外来物种入侵”也不同于“外来物种引进”,它特指的是入侵种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原生地传播到入侵地,并损害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及生存灾难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某些在引进后相对一段时期内不具有危害性的物种有可能逐渐会转认为“入侵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外来种引进的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预见性。这也使得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显得更加复杂、棘手。
[编辑本段]【入侵渠道】
总体来看,生物入侵的渠道包括以下三种:
▲(一)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我国的。
▲(二)无意引进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如“松材线虫”就是我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随着木材制的包装箱带进来的。航行在世界海域的海轮,其数百万吨的压舱水的释放也成为水生生物无意引进的一种主要渠道。此外,入境旅客携带的果蔬肉类甚至旅客的鞋底,可能都会成为外来生物无意入侵的渠道。
▲(三)有意引进
应当说,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如20世纪初,新西兰从我国引种猕猴桃,美国从我国引种大豆等。但由于缺乏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估制度,世界各国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如大米草、水花生、福寿螺等。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全世界大多数的有害生物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国的。
(四)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国际合作及他国的立法实践
外来物种入侵作为一种全球范围的生态家现象已逐渐成为导致牺牲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根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濒临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共有10954种,全球鱼类的1/3,哺乳类的、鸟类的、爬行类的1/4,都已高度濒危,如果照此速度发展到2100年,地球上1/3到2/3的植物、动物以及其他有机体将消失,这些物种大规模死亡的现象和6500万年前恐龙的消亡差不多。[6]
如此严峻的形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意识到单靠一国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挡外来物种的肆意入侵,而积极的国际合作才能更有效地解除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危胁。
[编辑本段]【严重后果】
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具体而言,其导致的恶果主要有以下几项:
■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信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2]虽然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但任何一个国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力维护本国生物的多样性。而外来物种入侵却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
■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如引自澳大利亚而入侵我国海南岛和 雷州半岛许多林场的外来物种薇甘菊,由于这种植物能大量吸收土壤水分从而造成土壤极其干燥,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此外,薇甘菊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曾一度严重影响整个林场的生产与发展。
■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如起源于东亚的“荷兰榆树病”曾入侵欧洲,并于1910年和1970年两次引起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榆树死亡。又如40年前传入我国的豚草,其花粉导致的“枯草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每到花粉飘散的7—9月,体质过敏者便会发生哮喘,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甚至由于导致其它并发症的产生而死亡。
■第四,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想要彻底根治已入侵成功的外来物种是相当困难的,实际上,仅仅是用于控制其蔓延的治理费用就相当昂贵。在英国,为了控制12种最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物种,在1989—1992年,光除草剂就花费了3.44亿美元,而美国每年为控制“凤眼莲”的繁殖蔓延就要花掉300万美元,同样,我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5—10亿元,由于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接近100亿元。
据美国、印度、南非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显示,这三个国家每年受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500亿美元,1300亿美元和800多亿美元。[4]而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报告,外来物种在非洲蔓延迅速,已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数十亿美元,且报告的起草人霍华德认为,目前所了解到的外来物种给非洲造成的破坏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对非洲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要比估计的大得多。
[编辑本段]【国际法规】
目前,外来物种入侵作为全球性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国际组织已制定了关于如何引进外来物种、如何预防、消除、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等各方面的指南等技术性文件。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先后建立了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各种技术准则及指南,并进行了相应的立法,努力加强本国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御能力及综合治理能力。
1982年—1988年,众多科学家开始在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的组织下就外来物种入侵的本质开展讨论。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包括中国),这是有关生物安全的一个最重要的全球性公约。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公约》第8条明确规定:“必须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同时《公约》还要求每一缔约国应直接或要求其管辖下提供《公约》所规定生物体的任何自然人和法人,将该缔约国在处理这种生物体方面有关使用和安全的任何现有资料以及有关该生物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任何现有资料,提供给将要引进这些生物的缔约国。
此外,与控制外来物种密切相关的两个国际规则:SPS协议(即《关于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以及TBT协议(即《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也都明确规定,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为保护生产安全和*,可以设置一些技术壁垒,以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
事实上,对于抵御海洋外来生物的入侵早在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公约》里已明确规定,各国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减少和控制由于故意或偶然在海洋环境某一特定部分引进外来的新的物种致使海洋环境可能发生重大和有害的变化。
总的来看,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目前已通过了40多项国际公约、协议和指南,且有许多协议正在制定中。虽然许多公约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约束力,虽然各国在检疫标准的制定上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矛盾,但这些文件仍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国际海事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正在更加积极致力于加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国际合作。
放眼世界各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对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立法举措值得借鉴。
作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美国*早在90年代初期就展开了相应的立法工作。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非本地物种法》,旨在对美国航运实践进行研究以帮助掌握如何引进外来物种以及如何防止有害物种的引进。当1999年1月首届海洋生物入侵国际会议在美国马萨诸塞特理工学院如期举行后,总统克林顿签发总统命令,成立由各部门代表组成的入侵种理事会,该理事会必须与联邦、州、有关科学家、大学、航运业、环境机构和农场组织等不同单位共同合作,相互协助,开展工作,抵御外来入侵种。
澳大利亚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防治对农业、林业造成严重影响的220多种有害杂草;二是如何解除通过轮船压舱水携带的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的威胁。基于此,1996年,澳大利亚首先从总体上制定了《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策略》,旨在通过制定各种环境影响评价计划以及建立防治有害外来物种的生物学和其他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小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
1997年《国家杂草策略》(1999年最新修订)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境与保护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业与资源管理委员会以及澳大利亚林业部共同发布。《国家杂草策略》主要规定了外来杂草管理的3个目标,并明确了*、社区、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各自的义务、责任,最终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此外,针对杂草的引进,澳大利亚还建立了一套杂草风险评价系统(WRA),通过问题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对将有意引进的外来植物进行风险评价。
为了防治海洋有害物种的入侵,澳大利亚检疫与检验局在1991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强制执行的有关压舱水的规范性文件——《压舱水指南》(1999年最新修订),要求对所有进入澳大利亚水域的船只必须服从强制的压舱水管理。此外,关于压舱水的排放、报告和检疫方面的问题在此文件中也行出了详细规定。
[编辑本段]【中国对策】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栖息地类型繁多,生态系统多样,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很容易在我国找到适宜的生长繁殖地,这也使得我国较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
由于长期以来对外来物种的入侵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系统的调查研究,至今我国仍不能提供较为权威的反映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的目录资料,虽然国家环保总局曾公布了首批16种“外来物入侵物种” [7]但实际入侵动植物的数量却远不止这些。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已知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包括30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11种入侵微生物。其中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8种入侵植物给农林业带来了严重危害,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则有14种,包括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有害外来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这些外来入侵生物,目前已然成为我国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头号敌人。
一方面它给我国农业、林业、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估算,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种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多达500亿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它使得我国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任务更加艰巨。据调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破坏力最强的外来入侵物种中,约有一半侵入了我国。与此相一致的是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有156个均在我国。因此,维护生物多样性,全力抵御外来物种的入侵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我国防治生物入侵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
目前来看,我国尚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的外来物种管理法规,更没有建立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及跟踪监测机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立法分散,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与外来物种防治相关的法律规定主要散见于《海洋保*》、《农业法》、《渔业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法律法规之中,不仅过于分散,不成体系,而且其规定过于原则,针对性和操作性均不强。
如《环保法》虽然涉及到了环境生物的保护,但却并未明确提出外来物入侵及其防治的问题。又如,经修订并于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业法》在64条第一款中加入“从境外引进生物物种资源应当依法进行登记或审批,并采取相应安全控制措施”,但时至今日,我国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外来物种档案分类管理制度及定期调查的跟踪监测制度,如何进行“安全控制”?
2、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机构,涉及的部门包括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等。由于受各自职责所限,在外来物种入侵前的防范及入侵后的应对工作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令人痛心的是,一些本来可以被拒之门外的入侵种或可以在入侵初期被彻底根治的入侵种,却由于管理*的问题,最终肆意扩散和猖獗蔓延,而管理部门也错失了一次又一次预防和扼制其生长繁殖的大好时机。
3、相关规定仍显单薄,多项法律制度仍需建立或进一步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外来物种防治的内容都仅仅集中在对病虫害及疫种的检疫上,对于风险评估制度、跟踪监测制度及综合治理制度都鲜有涉及;对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目标、程序、手段等也均未涉及。
·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完善
1、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在1999年以前,美国也没有设立专门机构领导防治外来物种的入侵工作,但日益严重的入侵危机和坚决的反入侵的决心促成了美国入侵物种理事会的诞生,而此理事会的主要职责则是与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各个部门、机构、单位进行积极协作,并对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
具体到我国,应成立包括检疫、环保、海洋、农业、林业、贸易、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在内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此机构应从国家利益,而不是部门利益出发,全面综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在外来物种引进之前,应由农业或林业或海洋管理部门会同科研机构进行引进风险评估,由环保部门作出环境评价,再由检疫部门进行严格的口岸把关,多方协调行动共同高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
2、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要阻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首要的工作就是防御,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制度就是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区将危害性较大的生物坚决拒之门外。
澳大利亚建立的杂草风险评价系统值得学习。该评价系统根据待引进物种的有关信息、生物学特征、繁殖和传播方式以及气候参数等情况,设计49个问题,通过问卷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再对每一问题的回答给出得分,将所有问题的得分相加,根据最终的得分与标准值的比较来决定是否引进该物种。一般包括三种结果:
一是允许该物种进口;二是不允许该物种进口;三是需要对这一植物进行更多的评价。
通过这样一种杂草风险评价系统可以表明生态系统受引进物种影响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危害生态系统的杂草被引进。
我国长期以来对于有意引进的外来物种仅仅是由检疫部门根据检疫目录进行病虫害及疫种的一般性检疫,如果外来物中本身没有病虫害,或本身不是疫虫、疫草,则一般却可以安全过关。因此,对于首次引进或短期内不能发现其危害性的有害生物,没有对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导致一大批有害生物堂而皇之地被引进我国。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问题已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2000年12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2003年2月1日施行)设专章规定了“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采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结合的立法开展风险评估制度。此项制度的建立无疑是我国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一项重大的制度进步,但依笔者看来,仍存在两项不足:
第一,风险评估的主体仅限于检疫部门,缺乏与其他生产部门及科研机构的协调合作。毋庸置疑,科学的风险评估应当建立在对该项物种的生物学特征,繁殖和传播能力,亲缘关系各方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础之上,而各部门各科研机构的合作是获取充分信息的重要途径:
因此,有关风险评估主体的规定不尽合理,应扩大合作范围。
第二,缺少评估具体指标的规定,仅仅规定了一些评估时应当考虑的因素,操作性不强。
笔者认为应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即根据其遗传特性、繁殖和扩散能力及其生物学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置不同的问题,根据回答问题的得分来量化其风险程度的大小,从而使风险评估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建立跟踪监测制度
某一外来生物品种被引进后,如果不继续跟踪监测,则一旦此种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后,对一国来讲,就等与放弃了在其蔓延初期就将其彻底根除的机会,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一场严重的生态灾害。
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应建立引进物种的档案分类制度,对其进入我国的时间、地点都作详细登记;其次应定期对其生长繁殖情况进行监测,掌握其生存发展动态,建立对外来物种的跟踪监测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既不会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也无须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治理。
4、建立综合治理制度
对于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要通过综合治理制度,确保可持续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外来有害物种一旦侵入,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因此,必须通过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达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治理效果。
5、加强检疫工作力度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报告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
一方面,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严厉打击走私动植物和逃避检疫事件;在外来入侵物种最易集中进入的地区,加强人员配合,加强检疫力量。
另一方面,加强科研和信息交流,建立起省、市、县级的多层次的外来物种疫情的报告和分析系统,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的查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帮助农户或饲养户掌握病害情况,尽量减少风险。
[编辑本段]【情况总结】
不同生态系统不同物种的引进给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各国不断完善现行的法律应对机制,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工作必将会取得更大成效,尽管这一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生物入侵也许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可怕,并没有充足可信的证据表明存在有“入侵种危机”。他们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的,一直都有一些新物种进入某一个生态系统,而其结果也不一定就是有害的——例如某些地方的生物多样性会随着入侵种的介入而增加。
[编辑本段]【注解注释】
①:“外来物种每年给非洲造成数十亿美元”〔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4):101
②: 蒋有绪.“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入世后的对策”〔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10):1
③: 张润志、桑卫国、孙江华、薛大勇、康乐.“生物入侵与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J〕.前沿,56卷6期:12
④: 陈赛.“外来物种入侵及其环境法律*准则”〔J〕.新疆环境保护,2002,24(4):32
⑤:“外来物种每年给非洲造成数十亿美元”〔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4):101
⑥:蔡守秋.“论生物安全法”〔J〕,河南省*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4
⑦: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有害外来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9 02:07
1. 紫茎泽兰 2. 薇甘菊
3. 空心莲子草 4. 豚草
5. 毒麦 6. 互花米草
7. 飞机草 8. 凤眼莲
9. 假高梁 10. 蔗扁蛾
11. 湿地松粉蚧 12. 强大小蠹
13. 美国白蛾 14. 非洲大蜗牛
15. 福寿螺 16. 牛蛙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外来生物入侵调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高勇 阎彩娥/文
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然而近几百年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这些屏障渐渐失去它们应有的作用,外来物种们借助人类的帮助,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繁衍扩散,它们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
2003年初,一个冬日的午后,我们走进北京海洋馆,参观经过处理的食人鲳。不久前食人鲳曾是人们争相参观的热宠,它们撕扯活鱼的景象不知让多少人心惊胆战,号称“水中狼族“。但此刻,它们却只有一动不动地躺在冰柜中,睁着无望的双眼。关于食人鲳的报道随着它们的沉寂渐渐低落。然而,制造轰动的始作俑者虽已沉寂,关于外来入侵种的思考却不会随之停止。人们为什么对它们如此敬畏,甚至都不容它们生活在小小的水族箱内,难道仅仅是因为它们生性残暴吗?
“因为在中国本土并没有这种鱼”,海洋馆的负责人介绍道,“食人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在我国的自然界中没有天敌。体质强壮、对水质要求不严格的食人鲳,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很容易找到适宜繁殖生长的水体,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必将打破现有的生物链,威胁土著鱼类的生存,就如同侵略者入侵一样,对生态的破坏不堪设想。”
我曾看过一些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报道,但总觉得微甘菊、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麦穗鱼这些略显柔弱的名字如何能与“入侵“联系起来呢?食人鲳尖牙利齿倒也罢了,太湖银鱼长不盈指,又如何能“造成生态系统毁灭性打击“呢?外来入侵物种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小龙虾就是入侵物种
“外来种实际上已经来到我们生活之中,只是我们还不知道罢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吴岷博士是我国贝类研究的专家,谈起贝类入侵种如数家珍。“比如说,北京人非常爱吃的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后向北美扩散,给美国五大湖泊的渔业生产和堤坝造成了极大威胁。上世纪20至30年代经日本进入我国南京地区,随后在江浙一带迅速繁衍,对当地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它们会在水稻田堤坝上挖洞筑穴,现在小龙虾已经在洞庭湖大量繁殖,威胁到堤坝设施。“吴岷博士还指出,曾经活跃在人们餐桌上的福寿螺、白玉蜗牛在初期都是作为高蛋白食物引入并在我国大力推广的,然而由于市场原因,被大量遗弃或逃逸,现在已经侵入到农田和自然系统,成为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
原来外来入侵种已经到了我们的嘴巴前面。接下来的采访越来越令人心惊。除农业、林业、渔业中已被作为病虫害治理的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等之外,即使在我国许多繁华都市的小区、路旁、沟边、荒地、园圃、操场、草坪等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也早已成为入侵杂草的天堂。婆婆纳、苘麻、蔓陀罗、反枝苋,甚至还包括令美国人闻风色变的三裂叶豚草都随处可见。
国家环保总局的杨朝飞先生向我们提供了部分数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外来杂草共有107种,外来动物40余种,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到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以及细菌、微生物、病毒中都能找到例证。国内最早开展入侵生物研究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谢焱博士告诉我们:“目前我国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了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
关于外来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也有初步的统计报告。列举数字是枯燥的,但我们还是不得不仔细阅读以下统计报告:保守的估计,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在我国每年已达150万公顷左右。水稻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农业入侵害虫近年来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至160万公顷。每年由外来种造成的农林经济损失达574亿元人民币,仅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4.5亿元,每年打捞水葫芦的费用需要5-10亿元以上。
“生物入侵是世界难题”。据统计,美国、印度、南非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每年分别高达1500亿美元、130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解焱博士认为这些都只是保守的估计,还不足以包括那些无法计算的隐性损失,比如外来生物导致本地生物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由于改变环境景观带来的美学价值的丧失。
生物入侵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
“‘外来'这个概念不仅是以国界定义的”,国家环保局生物安全办公室的专家柏承寿提醒我。人们曾经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也成了外来种,它们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物种吗?原因在于,“四大家鱼”在我国很多地区是当地的土著物种,但是如果它们被引入云南、青海、新疆等高海拔地区的水域中,就成了外来种,因为这些地区属于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太湖银鱼的例子也是一样。
云南是我国鱼类种类最为丰富的省份,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出于产业经济的目的,两次大规模地移殖和引进外地鱼类。第一次是在1963-1970年间引进“四大家鱼“等经济性鱼类,并带进麦穗鱼和〔xia〕虎鱼等非经济性鱼类;第二次较大规模的引进是在1982-1983年,把太湖新银鱼和间下〔zhen〕鱼等引进滇池、星云湖等湖泊。现在云南原有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5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约有130种,约占总种数的30%;另外约有150种鱼类在60年代是常见种,现在已是偶见种,约占总种数的34.7%;余下的152种鱼类,其种群数量也均比60年代明显减少。在过量捕捞、水利工程、围湖造田、外来鱼类,这4个导致云南鱼类濒危的因素中,外来鱼类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最大因素。滇池蝾螈的灭绝也与滇池引入外来种有密切的关系。
肆虐上海崇明岛的可怕入侵生物--互米花草,因其具有固沙促淤作用,20年前从美国引进,由于缺少天敌,互米花草目前已成为整个崇明海滩的绝对霸主,导致鱼类、贝类因缺乏食物大量死亡,水产养殖业遭受致命创伤,而生物链断裂又直接影响了以小鱼为食的岛上鸟类的生存,“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崇明岛的生物链就将严重断裂。“互花米草目前又在福建沿海等地大量蔓延,沿海滩涂大片红树林的死亡就是互花米草造成的恶果。
明朝末年,仙人掌被引入我国,如今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它们的踪影,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仙人掌战胜了当地的原生植物成为优势群落,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恐怕我们永远都见不到了。
其实,我国也有一些生物进入其他地区,成为别处的入侵物种。比如葛藤,作为一种药材引入美国,然而到了美国后却大量滋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再比如青鱼,在中国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肉食性鱼类,然而不慎传到美国,已成为美国渔业大害,当地*甚至出价100美元一条悬赏捕捉青鱼。
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大约有35%至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位因素,仅次于生境的丧失。
入侵物种还能直接威胁人类健康
麻疹、天花、淋巴腺鼠疫以及艾滋病都可以成为入侵疾病。人类对热带雨林地区的开垦,为更多的病毒入侵提供了新的机会,其中包括那些以前只在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比如多年前袭击刚果等地的埃博拉病毒。前面提到的三裂叶豚草,它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在美国约有20%的人受花粉过敏症的侵扰。我国国内虽然还没有大量的报道,但在国外的许多华人到美国后一两年内就会出现花粉症的症状。目前豚草已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15个省市,如果一旦大面积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所有这些,不论是疯牛病、口 蹄疫、鼠疫病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恶性传染病,还是在美国声名狼藉的红蚂蚁,肆虐我国东北、华北的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森林害虫,以及堵塞上海河道、覆盖滇池水面的水葫芦都是“生物入侵“惹的祸。它们的危害之大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以致有人称它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癌变”。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3-08-05/1103217221.s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9 04:15
其中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8种入侵植物给农林业带来了严重危害,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则有14种,包括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有害外来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http://ke.baidu.com/view/39004.htm?fr=ala0
百度下很多的。
被喻为“紫色恶魔”的凤眼莲(Bichhornia crassipes即中国人俗称的“水葫芦”)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即是外来物种入侵最典型的一个例子。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西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作者:上官依依 0位粉丝 2007-12-30 15:30 回复此发言
4 回复:生物入侵者……资料
案例(2)
此外,澳大利亚的“兔灾”,地中海的“毒藻”,美国五大湖的“斑马贻贝”,夏威夷的“蛙声”以及入侵我国的“茎泽兰”、“大米草”、“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枝黄花”、“克氏螯虾”、“美国白蛾”等等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例举不胜举。由于缺少自然天敌的制约,这些外来入侵者不仅破坏食物链,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而且还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外来物种入侵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
福建靠科技抗击生物入侵
日期:2009-12-11 作者: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复制链接
据中广网报道 地处生物入侵前沿地带的福建省,近年来以有效的科研成果,阻止外来有害物种泛滥,收到一定成效。
桔小实蝇是世界性水果杀手,严重危害着250多种果树、蔬菜,全国每年因此而损失数百亿元。福建省专家通过研究,找到了对付桔小实蝇的生物方法。工作人员先是捕获雄性桔小实蝇,用一定量的钴60射线照射它们,使它们失去生育能力。然后,工作人员再把这些实蝇放回大自然。这样雌、雄交配后,不会生儿育女。
原产于巴西的空心莲子草遍布田埂、河道、蔬菜田,和作物争水争肥,成为恶性杂草。福建省农科院以专食空心莲子草的莲草直胸跳甲,有效地遏制了这种害草对生态的侵害。
为避免水葫芦泛滥成灾,福建农业科技人员经过研究,找到了用喷混合除草剂除水葫芦的办法。福建省农科院研制的一种新方法,有望让水葫芦成为江河的净水器。
大米草在滩涂的疯狂生长,占领滩涂,致使鱼类、贝类、藻类等大量生物丧失生长繁殖场所,被称为“滩涂杀手”。仅闽东一带,每年渔业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64亿元以上。记者了解到,福建农林大学、农科院等单位也已经找到了对付大米草生长的办法,可以让大米草烂在滩涂里,化作海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9 06:39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流窜到了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853831.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9 09:21
被喻为“紫色恶魔”的凤眼莲(Bichhornia crassipes即中国人俗称的“水葫芦”)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即是外来物种入侵最典型的一个例子。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西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9 12:19
近年来,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一种原产南美洲的叫做薇甘菊的“植物杀手”悄悄地登陆了,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条件下迅速蔓延开来。没过多久,荔枝树、香蕉园,以及花木扶疏的美丽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长满了薇甘菊。这些入侵者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应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9 15:33
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8种入侵植物给农林业带来了严重危害,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则有14种,包括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有害外来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9 19:05
这个故事 讲的是日本植物克株在美国的入侵。克株的花美丽迷人,并且还能散发出甜甜的葡萄酒的香气,不久就以观赏植物的身份出现在美国。后来,由于克株生长快,并能在极其恶劣的土壤条件下生长,适应性极强,还是优良的绿肥和饲料,美国开始大规模推广,1940年仅在得克萨斯一州就种植了50万英亩。可是由于克株的大量繁殖,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戏剧性的场面发生了:到20世纪60年代,当年致力于研究培育克株的联邦农业部门,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转向了研究如何控制和消除克株。于是美国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清除克株运动,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9 22:53
深圳西南海面上的伶仃岛,“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往日浓荫蔽日,绿树摇曳的岛上,长满了薇甘菊。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沐浴不到阳光尔死去,鲜花和绿草因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为荒原。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0 02:57
其中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8种入侵植物给农林业带来了严重危害,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则有14种,包括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有害外来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http://ke.baidu.com/view/39004.htm?fr=ala0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0 07:19
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
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
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
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
蜗牛、福寿螺、牛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0 11:57
在云南滇池,人们为了净化水,从国外引进水葫芦,由于水葫芦在中国没有天敌,而滇池里的污水有很多营养物质,导致水葫芦疯长,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0 16:51
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生物入侵者的例子
1. 紫茎泽兰(Stemodia terminalis):这种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现已在我国多个地区蔓延,对本土植被造成了严重威胁。2. 薇甘菊(Datura stramonium):薇甘菊原产于印度,其强烈的毒性使得它成为入侵物种中的佼佼者,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风险。3. 空心莲子草(Eichhornia crassipes):又称为水葫芦,原...
生物入侵者的例子
1. 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8种入侵植物对我国农林业造成了严重破坏。2. 危害最严重的14种害虫包括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3.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有害外来物种中,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4. 凤眼莲,被称作“紫色恶魔”,在全球水域造成...
生物入侵者例子及治理办法
下面给出三个生物入侵的例子 1、水葫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解决饲养生猪饲料不足,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水上浮生植物——水浮莲(学名水葫芦)。如今这种浮生植物已经泛滥成灾,被称为“绿色污染元凶”。在江河纵横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河难见水,百里水浮莲将大部份河涌所覆盖,造成河...
生物入侵者举的例子(课文中的)急!!!
生物入侵者的例子在课文中包括了蒲公英、斑贝、袋鼠、欧洲睡鼠、黑猩猩和棕树蛇。蒲公英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植物,其种子可以通过风力传播到远离原产地的地方。在新的环境中,蒲公英可能会迅速生长并占据优势地位,对当地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例如,在某些地区,蒲公英已经成为了一种难以控制的杂草,对...
关于生物入侵者的例子
5. 澳大利亚的“兔灾”、地中海的“毒藻”、美国五大湖的“斑马贻贝”、夏威夷的“蛙声”以及入侵我国的“茎泽兰”、“大米草”、“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枝黄花”、“克氏螯虾”、“美国白蛾”等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些外来入侵者破坏食物链,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生物入侵者的例子
入侵我国的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 紫茎泽兰 2. 薇甘菊 3. 空心莲子草 4. 豚草 5. 毒麦 6. 互花米草 7. 飞机草 8. 凤眼莲 (水葫芦)9. 假高梁 10. 蔗扁蛾 11. 湿地松粉蚧 12. 强大小蠹 13. 美国白蛾 14. 非洲大蜗牛 15. 福寿螺 16. 牛蛙 ...
生物入侵者的事例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
生物入侵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找出相关的例句,并用简要的语言分析
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 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呢?请举例,并说其危害 速度回 好有加悬赏_百度...
1被喻为“紫色恶魔”的凤眼莲(Bichhornia crassipes即中国人俗称的“水葫芦”)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即是外来物种入侵最典型的一个例子。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
生物入侵者有那些?(具体例子)
这些入侵者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应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紫茎泽兰 学名: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 R. M. King & H. Rob.) 英文名:Crofton Weed 中文异名:解放草,破坏草 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