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0: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3:55
人们的祖先尝到香甜的麦芽糖大概很早。而且也绝非是某位圣贤的发明,而是与酒的发明相似,初时只是自然发生的事。
在原始社会中,当人们步入农耕为主的时代以后,收获来的谷物越来越多,但又没有较好的贮藏设备和处所,被雨淋受潮的机会是很多的,于是谷物便会发芽。
当时的人们舍不得丢弃这种发芽的谷物,仍然取来炊煮食用,结果发现它变得有些甜味,更加可口。这就是说,尝到了麦芽糖的味道。于是,人们自然地就会逐步总结经验,优选出了谷芽,风干磨碎制成“曲”,像酒曲那样,用它来糖化各种蒸煮熟的稻米、大小麦、黄米、高粱、糯米、玉米等。再经过滤、煎熬就会得到含有丰富麦芽糖的糖食了。
这种糖食最初叫作“饧”或“饴”。初时读如“唐”,汉代时则改读如“羊”,其后又改饧声从唐,写为“醣”或“糖”,即成为现在的糖字了。饧、饴中除麦芽糖外,另一种成分叫作“糊精”,在现代化学中,糊精也属于糖类,但是没有甜味。
从有关“饧”的各种文字可以推断出,在大约3000年前的周代时期,甚至殷代时就已出现制饧的加工制作工艺了。例如战国时成书的《尚书》中就已有“稼穑作甘”的话,意思就是耕作、收获的谷物可制作出味甜的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