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108将的原形是哪些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7:5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23:48
《水浒》中描写的梁山泊,方圆800余里,水势浩渺。一夫扼关,万夫莫开,宋江等一班好汉凭借这险山恶水,招兵买马、杀富济贫、屡败官军,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其实,有关宋江起义的史籍,无论是《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还是徐梦宰的《三朝北盟会编》,王佣的《东都事略》等,都记载宋江义军是流动作战,时而淮南,时而京东、河北,时而齐、魏,时而楚、海州,并转掠十郡,但无一处提到宋江建立根据地,更没有提到根据地是水泊梁山。相反,从《宋史》中的《任谅传》、《许几传》、《杨戬传》中可以看出,宋江等人聚义之时,梁山泊正在被官兵清剿,“兴利除弊”,非但不见宋江等人在此,而且也不见其他“盗贼”之类的踪迹。龚开的《三十六画赞》中,非但未提梁山泊,反有多处提到宋江等人活动于太行山的梁山(即吕梁山)。可见,宋江义军本与梁山泊风马牛不相及,只因梁山泊历来流传着许多绿林豪杰的故事,《水浒》的作者才将宋江一行劫富扶贫的英雄搬到了梁山泊,虚构出这一方根据地。
梁山泊却实有其地。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各地都有称梁山的山峰,《水浒》中的梁山指山东的梁山。现代学者经考证,大部认为宋朝时的梁山泊位于今山东阳谷县、梁山、郓城县之间,历数百年沧海桑田之变,至今水泊绝大部分已成平陆,毫无往日那“纵横河港一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壮阔景象了。此处就是《水浒》中描写的梁山泊旧址。多年来此说似乎已成定论,在史学界、文学界、戏剧艺术界广泛流行。
然而,近年曹晋杰等人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见解。他们在《〈水浒〉杂考》一文中认为,《水浒》成书于元末明初,元末群雄并起,其中的张士诚起义在许多方面与《水浒》中描写的宋江起义十分吻合,如张士诚自发难至失败,历14年,《水浒》写宋江一班人聚义,也是14年,而真实的宋江起义,却只有一年多时间;张士诚最后投降元朝,宋江接受招安,也归顺朝廷;张士诚起义时,啸聚造反的群雄,如金陵朱元璋、九江陈友谅等,有十五路,而《水浒》中列举占据山寨、对抗朝廷的,如十字坡张青、揭阳岭李俊等,也正巧是十五路。而且,《水浒》作者与张士诚又有过交往,因此,《水浒》中的许多内容是以张士诚起义为原型加工而成的,梁山泊也是以张士诚起义处作为原型的,这地方就是今江苏省大丰县草捻、白驹一带。因为,这一带是水网地区,当年确有河港千条之多,如今虽然大都淤浅,改成平田,但烟波浩渺、芦苇茂密,当年的气派仍依稀可辨,正和《水浒》中描写的“纵横河港一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梁山形势相仿。同时,该地近处的兴化境内也有一座梁山(名小梁山),张士诚起义时曾在此山安营扎寨。
同样有梁山、有水泊,同样起义反抗朝廷……此说引证,比照得力言之成理,颇能令人接受,遂与前一说分庭抗礼。于是,梁山泊的原型是何处?就成为令人注目的一谜
地方都是迷,人就更是迷了!!
宋江与梁山泊
宋代梁山泊周围的农民和渔民曾进行过无数次的反抗官府压迫和剥削的武装斗争,宋江起义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次。宋江起义发生于北宋末年宣和年间,激起农民起义的导火线是北宋设置的“西城括田所”。宋徽宗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于政和元年(1111年)设立这一机构,专事搜刮。梁山泊原为很小的湖泊,因黄河决口使许多原来的小湖泊与之汇合,到北宋末年形成水域八百里的大湖泊,许多破产农民以及一些逃犯据此为生。但“西城括田所”将整个梁山泊收为“公有”,规定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犯禁者以盗贼论处。农民和渔民交不起沉重的赋税,不得已铤而走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武装聚集,抗租抗税,阻杀官兵。因此,梁山泊就成了农民武装起义的据点。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初即以梁山泊为据点,“结寨于此”(《宋史·蒲宗孟传》),“山下有分赃台,置石座三十六所”(何竹淇《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宋江等人在这里共坚持了四五年的斗争,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布起义,随后离开梁山泊,转战于青、齐、濮各州之间,官府也才开始注意到这支起义军的存在,并下令“(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招抚山东盗宋江”(《皇宋十朝纲要》)。
宋江起义规模到底有多大,从有关史书如《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载,只有36人。据郎瑛《七修类稿》载,这36人为: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近人余嘉锡对此有过详细的考证。作为一次有影响的农民起义,仅此36人就“横行齐、魏”,官兵数万人不能抵抗,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办到的。据此有人认为这36人可能是起义军大小领袖的总数,也就是说与宋江一起举事起义的,可能是三十六条好汉,后来每一个好汉统率一支部队,但为了方便起见,仍以36人名字称呼,这种解释倒也合理。那么,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到底有多少人?由于史无记载,确切数字无法统计,大致有数千人的队伍。
史*载宋江起义有三十六位英雄,为何到了《水浒传》却变成一百零八位呢?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得明白:“贯中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这才有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之说。罗贯中在写小说有感于宋江起义有“替天行道”之言,对于当时那些“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江必有之自亦异于他贼也”,才将梁山36位英雄写成108位,小说自是小说,万不能当成历史来对待。
宋江的结局
宣和元年宋江正式起义后,不久便离开了梁山泊,转战山东、河北、河南之间,“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领起义军由沭阳乘船到海州(今连云港),海州知州张叔夜派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用轻兵临海挑战,引诱起义军弃船登陆。义军登陆后,旋遭伏兵包围,张叔夜派兵烧了义军的船只。起义军陷入重围,退路已断,损失惨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率众投降了宋朝官兵,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成为宋军中的一员。
宋江接受招安以后,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关于这一问题史学界争论颇大,主要围绕宋江有没有去征方腊的问题展开。方腊起义是与宋江起义几乎同时发生的一次农民起义,从起义规模上讲要比宋江起义大得多,影响也大得多。关于宋江投降后被宋朝派去*方腊一事,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如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杨仲良的《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三朝北盟会编》、《皇宋十朝纲要》都明确记载宋江投降后随官兵前往*方腊起义,宋江从农民起义领袖变成了*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但1939年出土了《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可存)墓志铭》,这就是史学界都知道的《折可存墓志铭》。墓志铭中明确记载宋江未去征方腊,折可存是在征方腊胜利后才逮住宋江的,同是史料,孰真孰假,史学界争论不休。就史*载来看,当时的作者都是一流的史学家,基本上是当时人写当代史,宋江投降、征方腊都属于当时重大历史事件,记载自不会有误,反倒是折可存墓志铭记载可能会失真。因此,我们认为宋江的确是投降了,并充当了宋朝的马前卒,参与*了方腊农民起义。
宋江与《水浒传》
有宋三百多年,大大小小爆发的农民起义有几百次之多,这是历朝历代都不曾有过的。但宋代的农民起义终未形成全国性规模,活动范围只限于一隅,参加的人数也有限,持续的时间很短,长者几年,短者数月,加之宋代统治者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所以宋代的农民起义未能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在宋代几百次的农民起义中,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不论从规模还是影响上讲,基本上算是较小的一次。那么,它的影响何以那么大呢?首先是南宋时编《宣和遗事》把这次起义演义化、故事化,使人读后颇觉生动、*真。其次是明人罗贯中、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更是以梁山泊英雄好汉为主线,才使梁山泊与宋江的故事深入民间,影响越来越大,几乎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小说虽与历史有某些联系,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这是读者在看《水浒传》时应该注意的,万不可把历史小说等同于历史真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23:49
一、宋江及其部下起义军:
《宋史》上有三处记载:
《徽宗本纪》:宣和三年(1121)二月,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至尔卒。
《张叔夜传》:叔夜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占所向,贼经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虏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还有不少关于宋朝的野史提到宋江曾经参与平定方腊,但记载多有矛盾之处。比如秦湛的《林泉野记》中说:宣和二年(1120),方腊反于睦州,(刘)光世别将一军……光世遣谍查知其要险,与杨可世遣宋江并进,擒其伪将相。
此处年代就已经和《宋史》相矛盾。《宋史》中记载宋江起义军直到宣和三年还在活动,怎么可能在宣和二年就去讨方腊?其他一些史料的矛盾之处不一而足,就不一一列举了。
1939年在陕西出土的《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有如下记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根据这个说法,宋江被*是在方腊之后,那么讨方腊一说可以休矣。但是这个说法又和《宋史》中张叔夜*说相矛盾,可信程度有限。
根据《宋史》,宋徽宗于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二日曾下诏命令讨平京东东路盗贼,没有说明是不是宋江。但《宋皇十朝纲要》则说宣和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诏“招抚山东盗宋江”。由此我们大致可以说,宋江是从宣和元年(1119)开始起事,由于影响不大,失败时间则没有确切记载,大约在宣和四年(1122)左右,失败后有可能全部被杀,也有可能受了招降,但是从时间顺序上基本可以确定没有参与*方腊。
二、关胜
《宋史·刘豫传》:建炎二年(1128)正月,……是年冬,金人攻济南,豫……蓄谋反,杀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
《金史·刘豫传》:挞懒攻济南,有关胜者济南骁将也,屡出城拒战,豫遂杀关胜出降。
《齐音》:金人薄济南,有勇将关胜者,善用大刀,屡陷虏阵。及金人贿通刘豫,许以帝齐,豫诳胜出战,遂缚胜于西郊,送虏营,百计说之不降,骂贼见杀,且自啖其睛。
这里的关胜为抗金壮烈牺牲,不愧是堂堂一条好汉。有人认为这个关胜就是宋江部下三十六人中一位,受了招安后作了济南守将。也有人认为是后来的说水浒艺人将他加入了水浒传中。其实我们可以在宋金之交时期的宋军和北方忠义军将领身上看到水浒传中许多人物的影子,这一点后面也会提到。
三、史进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1127)秋七月,贼史斌据兴州,偕帝号。斌本宋江之党,至是作乱。建炎二年十一月,泾原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吴玠袭叛贼史斌,斩之。
《三朝北盟会编》:玠以斌凌迟处斩。
此处的史斌应该就是九纹龙史进的原形。
四、李逵
《宋史·高宗纪》:建炎三年闰八月,知济南府宫仪及金人数战于密州,兵溃,仪及刘洪道俱奔淮南,守将李逵以密州降金。
此处的李逵是否就是水浒中的李逵,无法确定,但是看来是个问题人物。
五、杨志
《三朝北盟会编》有关于他的记载,说他是招安巨寇,贪财,在宋联合金国进攻辽国的战役中率领“选锋军”,结果不战而走,导致宋军大败。实在是个很不堪的人物。
六、张横
《中兴小纪》:自靖康以来,中原之民不从金者,于太行山相保聚。初,太原张横者,有众二万,往来岚宪之境。岚宪知州、同知领兵一千五百人入山捕之,为横所败,两同知俱被执。
这是水浒传加入宋金之际北方忠义军人物的一个凭证,还有学者认为太行山忠义军将领梁青就是浪子燕青,见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浪子燕青: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太行”,而且把“一丈青”放到了燕青身上。
七、神行太保
《金史·突合速传》:孛堇乌谷攻石州,屡败亡,……突合速谓乌谷曰:“敌皆步兵,吾不可骑战。”乌谷曰:“闻贼挟妖术,画马以系其足,疾甚奔马,步战岂可及之?”这应该就是神行太保戴宗故事的来源了。
以上就是一些史册可见的梁山好汉的记载,特供大家参考。
主要资料来源:刘靖之:《元人水浒杂剧研究》。
然也。宋史只有三处提及宋江,至於宋江率领的三十六人就连名字不提。在《宣和遗事》则有。兹引用何心的《水浒研究》列出如下:
三十六人传说的参差
《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人,在正史上只说是三十六人。《宣和遗事》和《癸辛杂识》所纪,也只有三十六人。那七十二地煞,除少数见於元人杂剧外,其馀大概都是《水浒传》作者添造出来的。至於三十六人的姓名,在正史上只举出宋江一人。《宣和遗事》虽是逐一举出了,却有许多自相矛盾处。如今为便於考查起见,先将《宣和遗事》中所有梁山泊英雄姓名分别列后∶
杨志 李进义 林冲 王雄 花荣 柴进
张青 徐宁 李应 穆横 关胜[1] 孙立
此十二人是运花石纲的指使,因杨志杀人而落草。
晁盖 吴加亮 刘唐 秦明 阮进 阮通[2]
阮小七 燕青
此八人因劫了蔡太师生日礼物而落草。
杜千 张岑 索超 董平
此四人由宋江介绍往梁山泺落草。
朱仝 雷横 李逵 戴宗 李海 张顺
武松 史进 公孙胜 石秀
此十人与宋江同时落草。
呼延绰 李横 鲁智深
此三人最后落草。
宋江
他是主将,不在三十六人之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23:49
原本就是32 个人 后来 增加了怎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