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7:0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06
声源与扩音设备之间因距离过近等问题导致能量发生自激,产生啸叫。啸叫是一种回授音。
一、简单来说,啸叫产生的原因为以下三点:
1、话筒与音箱同时使用。
2、音响系统重放的声音能够通过空间传到话筒。
3、音箱发出的声音能量足够大,话筒的拾音灵敏度足够高。
二、啸叫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激时功率放大器会产生很大的功率输出,可能超出扩声设备的承受范围,烧坏功率放大器和发声设备。
2.在反馈系数接近于1时,由于产生梳状滤波效应,延时声场与直达声之间的叠加,会使扩音声场比原声场在音感上变得狭窄。
3.扬声器声场的延时反馈,会使整个系统形成一连串的延时回声,并且这种回声将加重梳状滤波效应,产生明显畸变的混响拖尾——刚响失真。
4.啸叫时输出的声压很大,严重影响各种活动的气氛。
5.高压包的啸叫。
三、消除反馈啸叫要从产生反馈啸叫的必要条件入手,只要能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目的。
1、调整距离法
既避免啸叫又能提升扩音音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将话筒尽量靠近声源拾音,同时话筒应使用无指向性的。缩短发声设备与听众的距离,实际上可以提升扩音的响度。可适当的减小系统的总增益。若同时辅以指向性宽的近场音箱,话筒稍微离远点就能避免啸叫。
2、频率均衡法
也叫宽带陷波法,由于话筒拾音和发声设备的频率曲线不是理想平坦的直线(特别是一些质量比较差的放音设备),以及厅堂声场的声学谐振作用,使频率响应起伏很大。可以用频率均衡器补偿扩声曲线,把系统的频率响应调成近似的直线,使各频段的增益基本一致,提高系统的传声增益。
3、反馈抑制器法
也叫窄带陷波法,在要求很高的场合,如一些现场演唱的地方,普遍使用声频反馈自动抑制装置,这种装置可以自动跟踪反馈点频率,自动调整Q值带宽,自动将声反馈消除而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音质。其原理就是通过陷波抑制啸叫的。
4、反相抵消法
反相抵消防止自激在高频放大电路比较常见。
可以在音频放大电路中采用两个同规格的话筒分别拾取直达声和反射声,通过反相电路使反射声信号在进入功放前相位相互抵消,能有效的防止啸叫自激。
5、调相法
扩音系统的自激啸叫,其反馈回路是正反馈,如果把话筒信号调相处理,就会破坏自激的相位条件,从而防止系统的自激啸叫。
扩展资料:
啸叫的形成机理
当我们在具体的某个房间设定好音箱和话筒位置后,接下来便正确地联接好扩声系统设备,确保系统设备完好、系统联接正确后于是给系统通电使其预热,然后慢慢调大系统音量(一定是慢慢调大音量)使其开始工作。
这时会发现在音量开到了某个位置(临界位置)时会明显感到啸叫要发生了,再往上开音量肯定立马啸叫,(不管啸叫是在低音还是中高音),于是只好将音量往下回调一点,可听众席位置的声音还太小,音量根本不够用。于是扩声设备就成了摆设无法用了。
需要必须明白的是,人耳感觉声音大或声音小这是声音能量(即空气振动的能量)累积作用于人耳后人主观生理上的感受。
远处飞机轰鸣而过虽声压不大,但我们感到声音低沉、能量充沛,声音很大;近处一个气球暴裂或塑料纸的摩擦声响虽声压很高,但我们感觉不到有多大的声音能量,故也感觉不到声音有多大。
我们知道啸叫是由于反馈声再次被话筒拾到音后引起的,而话筒这种内似“人耳拾音”的东西其拾音的方式与“人耳”确是大不相同。
话筒对声音能量的累积反应(即声音转化为电的过程)要比人耳反应迅速,特别在对突发的相对单一频率成分的声音反应能力上比人耳快的优势明显,往往人耳还未感觉到有什么特别的声音成分在扩声现场,由于话筒的作用系统已经进入了临界状态并要开始啸叫了。
这个特别的频率成分便是前面所讲到的室内扩声现场在话筒参考点位置固有的声压——频率曲线上的峰点对应的频率成分。
一目了然,本不平坦的声压——频率曲线上存在的所有峰点便是形成系统啸叫的真正罪魁祸首,而啸叫产生或刺耳、或轰鸣的声音所对应的频率点就是曲线上峰点所对应的频率,故峰点首先啸叫。
当音量开打过程中,系统大多数频率成分的声音还没放起来的时候,峰点频率的声音确已经很大了,虽人耳不明显感觉到其存在,可系统设备已经发现并引起了啸叫。
啸叫总是率先发生在峰点位置,啸叫点的先后顺序是第一峰点、第二峰点、第三峰点……这样一个顺序。由此可知,房间固有的声压――频率相应曲线中峰点的存在成了语言扩声的严重障碍。这就是在现场实际扩声中啸叫发生的真正内在原因和机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啸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啸叫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07
你说的好像是音响调音台术语‘回授’,常人通常叫‘啸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