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9:1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4:13
安徒生(Heinz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变音而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宝贝儿》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原文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天气冷得可怕。
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打着许多补丁,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她还是又冷又饿,风吹得她瑟瑟发抖。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住口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又有谁会理她呢?
快到中午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哪个好心人给过她一个钱。
她走着走着,在一幢楼房的窗前停下了,室内的情景吸引住了她。哟,屋里的圣诞树多美呀,那两个孩子手里的糖果纸真漂亮。
看着人家幸福的表情,小女孩想到了生病的妈妈和死去的奶奶,伤心地哭了。哭有什么用呢?小女孩擦干眼泪,继续向前走去。
“卖火柴呀,卖火柴呀!叔叔,阿姨,买一些火柴吧!”
可是,人们买完节日礼物,都急匆匆地赶回家去,谁也没有听到她的叫卖声。雪花落在她金*的长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小女孩走着走着,一辆马车飞奔过来,她吓得赶快逃开,大拖鞋跑掉了。马车过去后,她赶紧找鞋。那是妈妈的拖鞋呀,妈妈还躺在床上呢。可是,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当足球踢走了。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路,寒冷的雪将她的小脚冻得又红又肿。
天渐渐黑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街边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灯光,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食品铺里飘出了烤鹅的香味,小女孩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小女孩好想回家,可是没卖掉一根火柴,她那什么钱去给妈妈买药呢?
雪越下越大,街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
小女孩一整天没吃没喝,实在走不动了,她在一个墙角里坐下来。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小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她敢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在墙上一擦,哧!小小的火苗冒了出来。小女孩把手放在火苗上面,小小的火光多么美丽,多么温暖呀!她仿佛觉得自己坐在火炉旁,那里面火烧得多旺啊。小女孩刚想伸出脚暖和一下,火苗熄灭了,火炉不见了,只剩下烧过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有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肚子里填满苹果和梅子的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然而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
小女孩舍不得擦火柴了,可她冻得浑身直抖。无奈之下,她又擦了一根,哧!一朵光明的火焰花开了出来。哗!多么美丽的圣诞树呀,这是她见过的最大最美的圣诞树。圣诞树上挂着许多彩色的圣诞卡,那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美丽图画。树上还点着几千支蜡烛,一闪一闪地好像星星在向她眨眼问好。小姑娘把手伸过去,唉,火柴又熄灭了,周围又是一片漆黑。
小姑娘又擦了一根火柴,她看到一片烛光升了起来,变成了一颗颗明亮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上划出一条长长的火丝。所有的星星也跟着落下来了,就像彩虹一样从天上一直挂到地上。“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因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曾经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小女孩又擦亮一根火柴,火光把四周照得通量,奶奶在火光中出现了。奶奶朝着她微笑着,那么温柔,那么慈祥。“奶奶--”小女孩激动得热泪盈眶,扑进了奶奶的怀抱。“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熄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小女孩把手里的火柴一根接一根地擦亮,因为她非常想把奶奶留下来。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白天还要亮。奶奶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美丽和高大。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起来了。她们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和上帝在一起。
火柴熄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小姑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新年早晨,雪停了,风小了,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金灿灿的。大人们来到街上,大家祝贺着新年快乐。小孩们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
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在她周围撒满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
芭蕾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
The Match Girl
圣诞节之夜,贫穷的小佩蒂冒着风雪,沿街叫卖火柴,但没有一个人来买。乘马车赴宴的富豪们过来了,小佩蒂求他们买一包火柴,老爷们摧马扬鞭,将她撞倒在雪地里。天越来越黑,风雪越来越大,饥寒交迫的小佩蒂实在支持不住了,她想:“我怎样才能暖和暖和身子呢?”这时,她想到了手中的火柴。那怕是一根火柴的光和热,对她也是温暖的。火柴燃起来了。在那温暖明亮的火光里,她看到了多么奇异的景象啊!一群火焰姑娘围着她,温暖着她的身心;三个小侍者给她送来了喷香的烤鸡和节日蛋糕;妈妈给她带来了圣诞礼物……但凛冽的北风吹灭了她擦燃的根根火柴,美好的幻景一个个地消逝了。晨曦中,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了,可是蜷缩在路灯下的小佩蒂已经停止了呼吸。
责任者
演出单位: 北京舞蹈学校
责任描述
创作者编剧:张敦意。舞剧编导:邬福康、黄伯虹。作曲:黄安仑。舞美设计:郑捷克(景)、李克瑜(服装)。
演出者主要演员:陈冰、陈立娥(饰小女孩A、B),于秋华(饰母亲),张华芳(饰火焰领舞),曹锦荣(饰魔影)。乐队:*歌剧团管弦乐队。指挥:郑小瑛。
演出介绍
演出大事记本剧根据世界名著、安徒生的同名童话改编。曾赴港澳公演。上海舞校、沈阳、济南等艺术团也先后排演。英国的著名国际芭蕾巨星玛戈·芳廷观看后,决定把该剧片断收在她的自传影片中。1989年编导应香港芭蕾学会邀请赴港、澳,为当地排练演出。
评论撷萃
评论撷萃感人至深的舞剧
《安徒生童话》中译者、著名翻译家叶君健以这个同名故事改编的芭蕾舞,在表达了安徒生对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和他希望通过这篇童话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的同时,也表达了他想表达而又未能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一个主题:这个小女孩在极端苦难的条件下仍然追求幸福——当然不是通过上帝!她和火焰姑娘的那两场舞蹈,她见到妈妈时那几次热情的拥抱,实在感人至深,这和她在大雪纷飞中兜售火柴而又一无所得的情景相对照,更衬托出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旧的社会制度下所遭受的苦难的深重。这提醒我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又有多少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解放我们自己,我们还要解放全人类。
点灯老人的出现,是原作所没有的。他的出场和退场不仅明确地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加强了典型环境的烘托,更重要的是,他的那几个动作虽然简单,却着重表达出了穷苦人之间所存在的深厚的阶级感情。这说明,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这个无情的世界上并不是完全孤独的。至于她和那个富豪(幻影)的一场激烈的搏斗,表达了她对命运的反抗。这些增添都有助于提高原作的思想性,同时又表达了原作者当时所希望表达但由于时代局限所不能表达的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节目好
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名誉院长、著名芭蕾巨星玛戈·芳廷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节目,跳得很好,我决定在我的自传片中增拍它开始的一段。我的自传片从法国凡尔赛宫中路易十四用的那面镜子前开始讲我从事的芭蕾舞,种下的种子,生根、发芽,到有重点的剧目,一直到中国人这里。你们的女演员戴着黄发头套,观众会误以为她们不是中国人,是否可以不戴黄发套?
这个节目,故事情节、表演很清楚。你们得到这样一位作曲家写曲子是很幸运的,他创作出了非常非常好的音乐。
给孩子们创作一些适合于他们的节目,是很重要的。搞得越多越好。老是跳那些古典的几百年前搞的东西,是不够的,它只是个基础。我们是生活在现代,要不断地创造新的东西,像人生活那样,要不断地呼吸。不仅给女孩子编节目,也要为男孩子编,不能让他们老是演过去的王子。
舞美设计很好,我特别喜欢街景。灯光也非常好,我去过很多国家,没有看到过这样好的灯光;雪景很漂亮。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芭蕾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http://ke.baidu.com/view/618356.html
贡献者(共12名):
彬彬小草、卷土重来又一次、搜搜就过、 袋鼠康康、xxyx27、慧慧和右右、渴望飞的QQ糖、O张无忌0、asedasedased、怎么老有人、Anubis14、 flyingship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丹麦、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51条):查看评论 >>
返回页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4:13
2.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以及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生于一个鞋匠家庭。幼年丧父,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编写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便是安徒生的母亲。
安徒生(Heinz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变音而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原著: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天气冷得可怕。
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打着许多补丁,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她还是又冷又饿,风吹得她瑟瑟发抖。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住口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又有谁会理她呢?
快到中午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哪个好心人给过她一个钱。
她走着走着,在一幢楼房的窗前停下了,室内的情景吸引住了她。哟,屋里的圣诞树多美呀,那两个孩子手里的糖果纸真漂亮。
看着人家幸福的表情,小女孩想到了生病的妈妈和死去的奶奶,伤心地哭了。哭有什么用呢?小女孩擦干眼泪,继续向前走去。
“卖火柴呀,卖火柴呀!叔叔,阿姨,买一些火柴吧!”
可是,人们买完节日礼物,都急匆匆地赶回家去,谁也没有听到她的叫卖声。雪花落在她金*的长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小女孩走着走着,一辆马车飞奔过来,她吓得赶快逃开,大拖鞋跑掉了。马车过去后,她赶紧找鞋。那是妈妈的拖鞋呀,妈妈还躺在床上呢。可是,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当足球踢走了。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路,寒冷的雪将她的小脚冻得又红又肿。
天渐渐黑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街边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灯光,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食品铺里飘出了烤鹅的香味,小女孩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小女孩好想回家,可是没卖掉一根火柴,她那什么钱去给妈妈买药呢?
雪越下越大,街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
小女孩一整天没吃没喝,实在走不动了,她在一个墙角里坐下来。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小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她敢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在墙上一擦,哧!小小的火苗冒了出来。小女孩把手放在火苗上面,小小的火光多么美丽,多么温暖呀!她仿佛觉得自己坐在火炉旁,那里面火烧得多旺啊。小女孩刚想伸出脚暖和一下,火苗熄灭了,火炉不见了,只剩下烧过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有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肚子里填满苹果和梅子的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然而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
小女孩舍不得擦火柴了,可她冻得浑身直抖。无奈之下,她又擦了一根,哧!一朵光明的火焰花开了出来。哗!多么美丽的圣诞树呀,这是她见过的最大最美的圣诞树。圣诞树上挂着许多彩色的圣诞卡,那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美丽图画。树上还点着几千支蜡烛,一闪一闪地好像星星在向她眨眼问好。小姑娘把手伸过去,唉,火柴又熄灭了,周围又是一片漆黑。
小姑娘又擦了一根火柴,她看到一片烛光升了起来,变成了一颗颗明亮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上划出一条长长的火丝。所有的星星也跟着落下来了,就像彩虹一样从天上一直挂到地上。“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因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曾经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小女孩又擦亮一根火柴,火光把四周照得通量,奶奶在火光中出现了。奶奶朝着她微笑着,那么温柔,那么慈祥。“奶奶--”小女孩激动得热泪盈眶,扑进了奶奶的怀抱。“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熄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小女孩把手里的火柴一根接一根地擦亮,因为她非常想把奶奶留下来。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白天还要亮。奶奶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美丽和高大。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起来了。她们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和上帝在一起。
火柴熄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小姑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新年早晨,雪停了,风小了,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金灿灿的。大人们来到街上,大家祝贺着新年快乐。小孩们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
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在她周围撒满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
(一)字词:
1.重点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带点字的读音:
(4)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2.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点理解内容: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词造句】
[拖鞋] 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 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 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例:寒号鸟被西北风吹得哆哆嗦嗦。
[烤鹅] 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 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 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灵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动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身体后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课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一个人有一个灵魂,人死亡后灵魂升到天上去。
[喷香] 形容香气非常浓厚。例:桌上的饭菜散发出喷香的热气。
[穷苦] 贫穷困苦。例:那时,他们一家人过着穷苦的生活。
【近义词】
奇异(奇特)穷苦(穷困)慈爱(慈祥)
【反义词】
飞快<缓慢> 温暖<寒冷>
精致<粗糙> 慈爱<冷酷>
明亮<暗淡> 光明<黑暗> 快乐<痛苦>
【词义辨析】
[温暖温和] 都是形容词,都有温度不冷也不热之意。“温暖”强调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适”的意味,多用于气候、阳光等。“温和”强调没有冷意,可用于气候和环境,也可用于性情、态度、言语等。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佳句赏析】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句式变化】
一、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二、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内容提要】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悬殊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点】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与丑恶。
二、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扩展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如果说,小说使安徒生成名,那么童话故事则使他永垂不朽。
2.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3.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4:14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是安徒生的母亲。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
(一)字词:
1.重点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带点字的读音:
(4)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2.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点理解内容: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词造句】
[拖鞋] 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 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 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例:寒号鸟被西北风吹得哆哆嗦嗦。
[烤鹅] 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 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 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灵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动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身体后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课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一个人有一个灵魂,人死亡后灵魂升到天上去。
[喷香] 形容香气非常浓厚。例:桌上的饭菜散发出喷香的热气。
[穷苦] 贫穷困苦。例:那时,他们一家人过着穷苦的生活。
【近义词】
奇异(奇特)穷苦(穷困)慈爱(慈祥)
【反义词】
飞快<缓慢> 温暖<寒冷>
精致<粗糙> 慈爱<冷酷>
明亮<暗淡> 光明<黑暗> 快乐<痛苦>
【词义辨析】
[温暖温和] 都是形容词,都有温度不冷也不热之意。“温暖”强调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适”的意味,多用于气候、阳光等。“温和”强调没有冷意,可用于气候和环境,也可用于性情、态度、言语等。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佳句赏析】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句式变化】
一、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二、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内容提要】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悬殊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点】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与丑恶。
二、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扩展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如果说,小说使安徒生成名,那么童话故事则使他永垂不朽。
2.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3.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4:14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以及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生于一个鞋匠家庭。幼年丧父,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编写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便是安徒生的母亲。
安徒生(Heinz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变音而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原著: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天气冷得可怕。
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打着许多补丁,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她还是又冷又饿,风吹得她瑟瑟发抖。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住口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又有谁会理她呢?
快到中午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哪个好心人给过她一个钱。
她走着走着,在一幢楼房的窗前停下了,室内的情景吸引住了她。哟,屋里的圣诞树多美呀,那两个孩子手里的糖果纸真漂亮。
看着人家幸福的表情,小女孩想到了生病的妈妈和死去的奶奶,伤心地哭了。哭有什么用呢?小女孩擦干眼泪,继续向前走去。
“卖火柴呀,卖火柴呀!叔叔,阿姨,买一些火柴吧!”
可是,人们买完节日礼物,都急匆匆地赶回家去,谁也没有听到她的叫卖声。雪花落在她金*的长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小女孩走着走着,一辆马车飞奔过来,她吓得赶快逃开,大拖鞋跑掉了。马车过去后,她赶紧找鞋。那是妈妈的拖鞋呀,妈妈还躺在床上呢。可是,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当足球踢走了。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路,寒冷的雪将她的小脚冻得又红又肿。
天渐渐黑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街边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灯光,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食品铺里飘出了烤鹅的香味,小女孩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小女孩好想回家,可是没卖掉一根火柴,她那什么钱去给妈妈买药呢?
雪越下越大,街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
小女孩一整天没吃没喝,实在走不动了,她在一个墙角里坐下来。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小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她敢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在墙上一擦,哧!小小的火苗冒了出来。小女孩把手放在火苗上面,小小的火光多么美丽,多么温暖呀!她仿佛觉得自己坐在火炉旁,那里面火烧得多旺啊。小女孩刚想伸出脚暖和一下,火苗熄灭了,火炉不见了,只剩下烧过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有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肚子里填满苹果和梅子的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然而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
小女孩舍不得擦火柴了,可她冻得浑身直抖。无奈之下,她又擦了一根,哧!一朵光明的火焰花开了出来。哗!多么美丽的圣诞树呀,这是她见过的最大最美的圣诞树。圣诞树上挂着许多彩色的圣诞卡,那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美丽图画。树上还点着几千支蜡烛,一闪一闪地好像星星在向她眨眼问好。小姑娘把手伸过去,唉,火柴又熄灭了,周围又是一片漆黑。
小姑娘又擦了一根火柴,她看到一片烛光升了起来,变成了一颗颗明亮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上划出一条长长的火丝。所有的星星也跟着落下来了,就像彩虹一样从天上一直挂到地上。“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因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曾经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小女孩又擦亮一根火柴,火光把四周照得通量,奶奶在火光中出现了。奶奶朝着她微笑着,那么温柔,那么慈祥。“奶奶--”小女孩激动得热泪盈眶,扑进了奶奶的怀抱。“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熄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小女孩把手里的火柴一根接一根地擦亮,因为她非常想把奶奶留下来。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白天还要亮。奶奶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美丽和高大。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起来了。她们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和上帝在一起。
火柴熄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小姑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新年早晨,雪停了,风小了,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金灿灿的。大人们来到街上,大家祝贺着新年快乐。小孩们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
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在她周围撒满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4:15
http://ke.baidu.com/view/54893.htm
安徒生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资料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安徒生的个人简介 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谁?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哪个国家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丹麦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谁?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安徒生的全名为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安徒生是丹麦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因而童年生活十分...
安徒生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资料
2.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发表于1846年。故事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剧,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3. 安徒生的个人经历丰富,他出生于丹麦欧登塞的一个贫穷鞋匠家庭,童年时期生活困苦。他的父亲是一名鞋匠,母亲是家庭佣人。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仍受到...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哪个国家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哪个国家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麦国家的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资料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安徒生作品目录:长篇小说(6):《即兴...
《卖火柴的小女孩》资料
《卖火柴的小女孩》资料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
作者安徒生资料及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作背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创作背景:1845年10月,安徒生再次访问意大利。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格洛斯顿城的朋友们再三邀请安徒生去那里过圣诞节。在格洛斯顿城,他看到马路旁挂着“欢迎安徒生先生到来”的条幅,书店里摆满了他创作的童话。安徒生的马车在格洛斯顿的街道上缓缓前进,他要体会一下城市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