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P显卡与PCI-E显卡有什么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9:0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2:58
AGP(Accelerate Graphical Port),加速图形接口。随着显示芯片的发展,PCI总线日益无法满足其需求。英特尔于1996年7月正式推出了AGP接口,它是一种显示卡专用的局部总线。严格的说,AGP不能称为总线,它与PCI总线不同,因为它是点对点连接,即连接控制芯片和AGP显示卡,但在习惯上我们依然称其为AGP总线。AGP接口是基于PCI 2.1 版规范并进行扩充修改而成,工作频率为66MHz。
AGP总线直接与主板的北桥芯片相连,且通过该接口让显示芯片与系统主内存直接相连,避免了窄带宽的PCI总线形成的系统瓶颈,增加3D图形数据传输速度,同时在显存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调用系统主内存。所以它拥有很高的传输速率,这是PCI等总线无法与其相比拟的。
由于采用了数据读写的流水线操作减少了内存等待时间,数据传输速度有了很大提高;具有133MHz及更高的数据传输频率;地址信号与数据信号分离可提高随机内存访问的速度;采用并行操作允许在CPU访问系统RAM的同时AGP显示卡访问AGP内存;显示带宽也不与其它设备共享,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性能。
AGP标准在使用32位总线时,有66MHz和133MHz两种工作频率,最高数据传输率为266Mbps和533Mbps,而PCI总线理论上的最大传输率仅为133Mbps。目前最高规格的AGP 8X模式下,数据传输速度达到了2.1GB/s。
AGP接口的发展经历了AGP1.0(AGP1X、AGP2X)、AGP2.0(AGP Pro、AGP4X)、AGP3.0(AGP8X)等阶段,其传输速度也从最早的AGP1X的266MB/S的带宽发展到了AGP8X的2.1GB/S。
AGP 1.0(AGP1X、AGP2X)
1996年7月AGP 1.0 图形标准问世,分为1X和2X两种模式,数据传输带宽分别达到了266MB/s和533MB/s。这种图形接口规范是在66MHz PCI2.1规范基础上经过扩充和加强而形成的,其工作频率为66MHz,工作电压为3.3v,在一段时间内基本满足了显示设备与系统交换数据的需要。这种规范中的AGP带宽很小,现在已经被淘汰了,只有在前几年的老主板上还见得到。
AGP2.0(AGP4X)
显示芯片的飞速发展,图形卡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数据呈几何级数成倍增长,AGP 1.0 图形标准越来越难以满足技术的进步了,由此AGP 2.0便应运而生了。1998年5月份,AGP 2.0 规范正式发布,工作频率依然是66MHz,但工作电压降低到了1.5v,并且增加了4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1066MB/sec,数据传输能力大大地增强了。
AGP Pro
AGP Pro接口与AGP 2.0同时推出,这是一种为了满足显示设备功耗日益加大的现实而研发的图形接口标准,应用该技术的图形接口主要的特点是比AGP 4x略长一些,其加长部分可容纳更多的电源引脚,使得这种接口可以驱动功耗更大(25-110w)或者处理能力更强大的AGP显卡。这种标准其实是专为高端图形工作站而设计的,完全兼容AGP 4x规范,使得AGP 4x的显卡也可以插在这种插槽中正常使用。AGP Pro在原有AGP插槽的两侧进行延伸,提供额外的电能。它是用来增强,而不是取代现有AGP插槽的功能。根据所能提供能量的不同,可以把AGP Pro细分为AGP Pro110和AGP Pro50。在某些高档台式机主板上也能见到AGP Pro插槽,例如华硕的许多主板。
AGP 3.0(AGP8X)
2000年8月,Intel推出AGP3.0规范,工作电压降到0.8V,并增加了8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2133MB/sec,数据传输能力相对于AGP 4X成倍增长,能较好的满足当前显示设备的带宽需求。
AGP接口的模式传输方式
不同AGP接口的模式传输方式不同。1X模式的AGP,工作频率达到了PCI总线的两倍—66MHz,传输带宽理论上可达到266MB/s。AGP 2X工作频率同样为66MHz,但是它使用了正负沿(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触发的工作方式,在这种触发方式中在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送一次数据,从而使得一个工作周期先后被触发两次,使传输带宽达到了加倍的目的,而这种触发信号的工作频率为133MHz,这样AGP 2X的传输带宽就达到了266MB/s×2(触发次数)=533MB/s的高度。AGP 4X仍使用了这种信号触发方式,只是利用两个触发信号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下降沿分别引起两次触发,从而达到了在一个时钟周期中触发4次的目的,这样在理论上它就可以达到266MB/s×2(单信号触发次数)×2(信号个数)=1066MB/s的带宽了。在AGP 8X规范中,这种触发模式仍然使用,只是触发信号的工作频率变成266MHz,两个信号触发点也变成了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单信号触发次数为4次,这样它在一个时钟周期所能传输的数据就从AGP4X的4倍变成了8倍,理论传输带宽将可达到266MB/s×4(单信号触发次数)×2(信号个数)=2133MB/s的高度了。
目前常用的AGP接口为AGP4X、AGP PRO、AGP通用及AGP8X接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AGP3.0显卡的额定电压为0.8—1.5V,因此不能把AGP8X的显卡插接到AGP1.0规格的插槽中。这就是说AGP8X规格与旧有的AGP1X/2X模式不兼容。而对于AGP4X系统,AGP8X显卡仍旧在其上工作,但仅会以AGP4X模式工作,无法发挥AGP8X的优势。
http://publish.it168.com/cword/1316.shtml
PCI E
PCI-Express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它原来的名称为“3GIO”,是由英特尔提出的,很明显英特尔的意思是它代表着下一代I/O接口标准。交由PCI-SIG(PCI特殊兴趣组织)认证发布后才改名为“PCI-Express”。这个新标准将全面取代现行的PCI和AGP,最终实现总线标准的统一。它的主要优势就是数据传输速率高,目前最高可达到10GB/s以上,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PCI Express也有多种规格,从PCI Express 1X到PCI Express 16X,能满足现在和将来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低速设备和高速设备的需求。能支持PCI Express的主要是英特尔的i915和i925系列芯片组。当然要实现全面取代PCI和AGP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就象当初PCI取代ISA一样,都会有个过渡的过程。
PCI Express(以下简称PCI-E)采用了目前业内流行的点对点串行连接,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带宽。相对于传统PCI总线在单一时间周期内只能实现单向传输,PCI-E的双单工连接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质量,它们之间的差异跟半双工和全双工类似。
PCI-E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X1、X4、X8以及X16,而X2模式将用于内部接口而非插槽模式。PCI-E规格从1条通道连接到32条通道连接,有非常强的伸缩性,以满足不同系统设备对数据传输带宽不同的需求。此外,较短的PCI-E卡可以插入较长的PCI-E插槽中使用,PCI-E接口还能够支持热拔插,这也是个不小的飞跃。PCI-E X1的250MB/秒传输速度已经可以满足主流声效芯片、网卡芯片和存储设备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但是远远无法满足图形芯片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 因此,用于取代AGP接口的PCI-E接口位宽为X16,能够提供5GB/s的带宽,即便有编码上的损耗但仍能够提供约为4GB/s左右的实际带宽,远远超过AGP 8X的2.1GB/s的带宽。
尽管PCI-E技术规格允许实现X1(250MB/秒),X2,X4,X8,X12,X16和X32通道规格,但是依目前形式来看,PCI-E X1和PCI-E X16已成为PCI-E主流规格,同时很多芯片组厂商在南桥芯片当中添加对PCI-E X1的支持,在北桥芯片当中添加对PCI-E X16的支持。除去提供极高数据传输带宽之外,PCI-E因为采用串行数据包方式传递数据,所以PCI-E接口每个针脚可以获得比传统I/O标准更多的带宽,这样就可以降低PCI-E设备生产成本和体积。另外,PCI-E也支持高阶电源管理,支持热插拔,支持数据同步传输,为优先传输数据进行带宽优化。
下面我们拿PCI Express和以往的各个接口的数据传输率做一下对比:
总线类型 数据传输率
ISA 8.33MB/S
EISA 133MB/S
VISA 133MB/S
PCI 133MB/S
AGP 266MB/S
AGP-2X 533MB/S
AGP-4X 1.O66GB/S
AGP-8X 2.133GB/S
PCI Express1X(双通道) 500MB/S
PCI Express2X(双通道) 1GB/S
PCI Express4X(双通道) 2GB/S
PCI Express8X(双通道) 4GB/S
PCI Express16X(双通道) 8GB/S
http://ke.baidu.com/view/238809.htm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843283.html?si=1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2:58
要谈到AGP或者PCI-E,不得不谈到设备总线这个概念,总线在计算机里并非一根线,而应该被叫做一条通道,这条通道里往来穿梭的就是0和1这两个数字,允许同时并排通过这条通道的0和1的个数叫总线位宽,就象公路分6车道、8车道一样。当然,这条通道也有最高速度*,也就是每秒能通过的0和1的个数,这叫总线频率。为了方便描述总线的整体特性,人们规定公式“总线位宽×总线频率÷8=总线带宽”,这个被叫做总线带宽的概念,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传输率,是衡量一条线路传输0、1这样的数据效率的标准单位。
那AGP和PCI-E究竟有什么区别,首先需要明白,AGP和PCI-E都是刚才讲的总线规范,好比两种不同的公路类型,两种通道允许通过的数据宽度和速度都不相同,最终导致他们在效率和性能上的差别。其次,要了解AGP和“PCI-E
x16”都是显卡数据专用通道,他们只允许显卡需要的数字信号通过这些总线。最后,知道他们的区别有2点,第一,PCI-E
x16总线通道比AGP更宽、“最高速度*”更高;第二,PCI-E通道是“双车道”,也就是“双工传输”,同一时间段允许“进”和“出”的两路数字信号同时通过,而AGP只是单车道,即一个时间允许一个方向的数据流。而这些改进得到的结果是,PCI-E
x16传输带宽能达到2×4Gb/s=8Gb/s,而AGP
8x规范最高只有2Gb/s,PCI-E的优势可见一斑。
再谈到高带宽总线究竟有什么用处和实际优势,就要讲到显卡的核心部件——视觉处理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疯狂生长,而尤其以视频技术为最猛烈,今天的视频技术与10年前那个“马赛克”年代已经产生了一个世纪的“代沟”。大家都耳熟能详的3D技术、视频编码/解码技术、视频压缩/解压缩技术等等,虽然都是伴随着显卡总线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但近年来这些技术的发展超过了显卡总线技术,也许显卡核心处理数据已经完毕,而数据通道仍在传输先前的数据,这样的数据堆积就构成了传输瓶颈。具体的表现可能会是图形显示迟缓,或者由于数据堆积造成程序可能产生错误,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死机。PCI-E技术的诞生正式为解决这个矛盾,他提供几倍于传统视频数据传输带宽的能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能将不再有显示总线的瓶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2:59
nVIDIA最早被大家熟知的产品是RIVA128以及之后的TNT,因为3D性能强劲且价格便宜(当时还是VooDoo2时代),加上之后推出的跨时代的Geforce系列,首次在消费级图形卡上引入硬件T&L,凭借出色的3D性能,很快就成为出货量最大的图形芯片品牌(nVIDIA只出芯片,不做显卡,不同于其他品牌),之后收购了3Dfx,成为全球最大的图形芯片制造商;不过nVIDIA的芯片在2D处理、视频回放以及3D纹理处理方面就明显薄弱了很多,早期的产品2D性能简直惨不忍睹,完全不能和其他品牌的相比,3D画面也很粗燥,当时很多人都说nVIDIA是用质量换取速度的典型,即使现在,nVIDIA最顶级的产品在这些方面仍旧比不上ATI前两年的产品。
ATI则是最老牌的显示卡生产厂商之一,nVIDIA推出TNT前的图形卡老大,不但出芯片,还做显卡,不过由于没有把握好3D热潮的先机,在TNT/TNT2/Geforce大行其道的年代被压制的一蹶不振,市场占有率也从原先的30%左右降下很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Intel哦,可不是ATI和nVIDIA),好在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一向在2D处理和视频方面的领先技术,终于在Radean系列推出后能够于nVIDIA一争高低(老牌的S3、Mitrox、Trident等则被nVIDIA早早淘汰出局),而且近两年ATI的产品在3D性能上基本上也能达到nVIDIA的水品,且显示质量更好,市场占有率也有明显回升。不过ATI的产能明显不如nVIDIA,而且以前是只有原厂的显卡的,尽管现在已放开*,但必须严格按照ATI的标准制造,目前国内比较好的A卡也就蓝宝和迪兰两个品牌的,当然一线的板卡品牌如华硕做的也不错,不过价格就更不错了,而二线品牌的做的就差多了(除非是那些贴牌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