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芹之献’典故出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0:0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19:36
měi qín zhī xiàn
释义 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
出处 《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惭。”
《美芹十论》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该书从第一论以至于第十论,无一不是精辟之论。所谓简介,不过起简略介绍之用,读者当用心读之,始有所得。
李筌曾于《太白阴经》卷一之《人无勇怯篇》对勇怯与地域之关系提出了旷古绝今之论,而辛弃疾则于《自治》篇中对:“臣闻今之论天下者皆曰:‘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之问题提出反驳,并作出“是又可以南北勇怯论哉?”的结论,与李筌不同的是,辛弃疾的目的在于希望南宋朝廷能由排除南北勇怯的成见,进而自治图强;前者理论价值绝高,而后者现实指导之意义甚大。同源殊流,各有所长。
至于其在《察情》一篇所论:“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听彼之自扰,则权常在我而敌实受其弊矣。”此说可谓得兵家虚实理论之精华。古之空城计、空营计之所以得行险而稳成,其妙处亦不过在此而已。然直陈此妙、直捣关键枢要之处者,辛弃疾可谓第一人。
不过,此书最醒目的地方,实在于其和战之说的论述及其为此制定的抗外战略。《久任》篇有云:“且御戎有二道,惟和与战。”而《守淮》则云:“以臣策之,不若聚兵为屯,以守为战,庶乎虏来不足以为吾忧,而我进乃可以为彼患也。”此是以守为攻。而《屯田》则云:“闻之曰:‘因其不足而利之,利未四、五而恩逾九、十。’此正屯田非特为国家便,而且亦为归正军民之福。议者必曰:“归正之人常怀异心,群而聚之,虑复生变。”是大不然也。且和亲之后沿江归正军民,官吏失所以抚摩之惠,相扳北归者莫计,当时边吏亦皆听之而莫为制,此岂独归正军人之罪?今之留者既少安矣,更为屯田以处之,则人有常产而上无重敛,彼何苦叛去以甘虏人横暴之诛求哉!”此树恩施惠于归正之军民之策,不仅可得损敌益我之利,且亦足见辛弃疾仁爱为怀之心胸,此乃欲以德服人也。至于其在最后一篇《详战》中所提出的抗外战略,更是本书之绝作。辛弃疾并认为韩信与耿弇的战略,若不得刘邦与刘秀之支持与信任,则亦不过是狂言妄语而已。辛氏虽以此自比,可惜这个伟大的战略却从未获得实施,否则历史将会改写;只是,当时的形势就是如此,否则岳飞也不会被杀,和亲之策也不会取得主导地位,所以辛氏的战略不被宋孝宗采用甚至重视也是理所必然的事。
以文名见称不可谓之无武,以武*见称不可谓之无文。前之孙武、曹操、诸葛亮皆文武双全,稍后之李世民、李靖则武胜于文,此时之辛弃疾则文胜于武。宋朝素有重文轻武之风,辛氏并以词名见称;故虽官至兵部侍郎,然无见称之武*。虽其于《详战》中所提之策略可与韩信、耿弇、诸葛亮之策媲美,然终未获得实施。形势使然,不可谓之“文人论兵”。以兵家视之,方得其髓。《美芹十论》一书虽因以切合当时之世用为著书之本旨,而局限住其论兵之广度,然其质量甚高。以宋朝通朝视之,此书惟陈规之《守城录》可与之媲美。无怪乎其于《守淮》篇中叹曰:“呜呼!安得斯人而与之论天下之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20:54
这个绝对是辛弃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美芹十论》是辛弃疾的呕心沥血之作,是对宋、金双方国情*以及和战问题的最全面、最精辟、最系统的分析总结,所论皆有的放矢、高屋建瓴,带有指导全局的意义,显示了辛弃疾*上的远见卓识和英伟磊落的文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22:28
释意 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
出处 《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惭。”
《美芹十论》是辛弃疾的奏折
参考资料:http://www.1717y.com/chengyu/13/6950.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3 00:20
释义: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
出处:《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惭。”
《美芹十论》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该书从第一论以至于第十论,无一不是精辟之论。作者以此为名是自谦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