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9:5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6:26
一战的时候,伟大领袖斯大林因为抢劫造反等罪名被沙俄*判了刑,正在监狱里关着,没能发挥作用。当然,这个只是说笑啦(实际上是因为斯大林手掌的缺陷,不符合入伍条件,后因继续搞事情,在1916年被捕,流放到了阿钦斯克)。严肃地说,究其原因,主要可以看这么几个方面:农业国和工业国的战争潜力、国内团结稳定的政权、高效的国防动员机制、和大量输血式的援助。
第一、农业国和工业国的战争潜力的不同。
战争潜力包括各种资源、工业生产能力、人力、财力和精神力量等等。
一战时期的沙俄算是各个列强中的“后进生”,经济结构单一,工业生产能力差,既没有拿得出手的武器装备,也没有过硬的工业生产力,导致前线的配备跟人家比,都差着档次。
虽然沙俄中上层贵族早就“与欧洲接轨”,雇佣法国家庭教师,法语说的比俄语溜,当官的都有在西方接受教育的经历;但是,占人口绝大多数老百姓基本都是一贫如洗的文盲、半文盲,大部分从事伺候贵族老爷、挖土豆或者养猪放羊等低端活动,非常缺乏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只有“铁匠”、“木匠”这样的手艺人。
再看二战时的苏联。苏联从诞生起就一直被世界各大国视为“异端”,恨不得灭之而后快。因此,苏联自身的危机感非常强,一直感觉“有刁民要害朕”,几十年如一日的勒紧裤腰带,不管不顾的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不断的扩充军备。
在资本主义世界被29-33年的经济危机折腾的精疲力尽之时,苏联的“五年计划”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到了三十年代中期,俨然建成了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丰富的战略资源,极大的提升了苏联的战争潜力。
比如,战争初期,苏联的军备量是大得很,但是品质不是很好。在巴巴罗萨开始阶段,较为低端的武器装备不太占优势。这点纳粹德国看得很清楚,此时,德军虽然在实力上强于苏军,但在增长速度上落后明显,所以选择先发制人。毕竟,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可是大大超过德国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到了相持阶段,苏联不但技术提升的快,而且效率更高,装备的量更大了.....
第二、国内形势不同。
一战是维多利亚的几个大孙子和外孙子、侄孙子、大外甥之间的互殴,即,所谓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老百姓只不过是是沙俄贵族老爷的棋子和炮灰。结果,*急了的老百姓忍无可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仗打到半截国内闹*,先是二月*,后就是惊天动地的“十月*”。一边对外战争,一边收拾国内*残局,放谁谁也受不了。
到了二战,苏军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左手掐德国纳粹,右手干日本鬼子。这自然离不开苏联国内政权强大的号召力和控制力。
二战对于苏联军民来说,那是个险些“亡国灭种”的战争,国耻家仇互相交织。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西部地区有不少老百姓箪食壶浆的迎接德军,甚至还主动加入了党卫队外,苏联广袤的领土上的一百九十多个民族都自发的尽其所能,团结一致,坚壁清野,誓死抵抗。
下图,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全列宁格勒的老百姓挖战壕,众志成城一致对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6:26
因为当时他们刚刚发展起来,并不像经历过第一次工业*的英法那样装备精良,科技先进,而第二次的时候,经过一系列的变法改革,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各种武器装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成了二战的主力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6:27
沙俄在一战时期十分脆弱,处于*时期,内部比较混乱,而二战时候的苏联已经开始步入正轨,工业方面非常强大,所以苏联在二战时非常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