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6:2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31
通常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
事实上,对于春秋五霸作为专有名词,这五个人并不固定,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到了秦汉时期,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基本固定,唯有第五霸是越王勾践还是吴王阖闾存在争议;东汉时期,则出现了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的说法。而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的说法逐渐成为通俗说法,则是因为这五个人得到了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肯定。
由于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晋文公有《论语》的背书,“齐桓公正而不诡,晋文公诡而不正。”故前贤多将争论的焦点放在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三人。以宋襄公为例,历来对宋襄公,特别是对他在泓之战中的表现就有两种意见,一种讥其迂腐,如《左传》;一派赞其有德,如《公羊传》。然而由于《左传》争立学官较晚,故对宋襄公泓之战的评价,汉初以来多趋向《公羊传》之观点,董仲舒即说: “霸王之道,皆本于仁……故善宋襄公不厄人。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春秋》贵之,将以变习俗而成王化也。”
董仲舒所说的《春秋》当是指《公羊传》。因此《白虎通》推尊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乃是只问礼义不问成败地确定宋襄公的“霸者”形象。至于,后世多以《左传》记载之史实,以为宋襄公“不知战”从而让“中国”蒙羞,否认宋襄公的“霸者”形象,则过于以功利来论断宋襄公,而这在一切多以“礼义”为导向的儒家眼中,“功利”的宋襄公自然敌不过含有圣人之意的宋襄公。
秦穆公虽有“千里袭郑”之失,楚庄王亦有“问鼎中原”之过,但因为二人事后均曾自我反省,故而也得到了儒家的赞扬肯定。而最常被称颂的莫过于秦穆公的悔过作《秦誓》之举,而这也就是《白虎通》所言:“《尚书》曰: 邦知荣怀,亦尚一人之庆。知秦穆之霸也。”当然,在此论述的脉络下,也就无关乎其是否为“夷狄”。而既无“夷狄”之区隔,于是秦穆公东平晋乱,西伐诸戎; 楚庄王克陈入郑而不取,反佚晋寇,就都成了正面的论述,《公羊传》甚至对楚庄王有“实与而文不与”的书写。故而孔子赞许秦穆公、楚庄王的言论也就时常被加以放大引用,如孔子就曾言: “秦,国虽小,其志大; 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又言: “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匪申叔之信,不能达其义; 匪庄王之贤,不能受其训。”
总之,此种“圣人与之”的论调,可说是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通说的理由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31
称霸顺序: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楚庄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扩展资料:
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称霸过程:
当时楚国并不是最强大的,而且楚庄王上位初期,楚国的国内也出现了叛乱,而且当时还有强大的晋国,所以说楚国称霸春秋是偶然的。但是楚庄王有勇有谋,励精图治,一心想雄霸天下,所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却也在情理之中。
楚庄王上位之后先是平定了国内的叛乱,还吞并了弱小的庸国,这个时候楚国国内的形势已经趋于稳定。而晋国国内也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这就给楚庄王的北伐制造了有力的条件。
公元前610年,晋国和卫国还有陈国等相会,但是拒绝郑国前来,于是郑国不得不考虑改变和楚国的关系。当时许多诸侯国都见风使舵,看楚国日渐强大所以都开始转*度,陈灵公和晋国结盟之后,楚庄王看准时机,亲自率兵攻打陈国、宋国等。
公元前607年,郑国受到楚国的命令前去攻打宋国,借此机会打击晋国。后来晋国的赵盾联合卫国、陈国一起攻打郑国,楚庄王于是出兵解救郑国之困,赵盾悄悄溜走了。
公元前606年,楚国北上将郑国团团围住,但是郑国已经不是楚庄王的主要目标了。楚军进驻郑国,在这里等待晋军的到来。半年之后晋军开始渡河,楚庄王亲自统帅全军北上,与晋军对峙。这场战役最终以晋军进驻邲,晋军惨败告终。击败了晋国,楚庄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问鼎,这也标志着楚国已经取代了晋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秋五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31
史书中春秋五霸有很多说法,除了齐桓公与晋文公之外,其余三人各有说法。现在教科书引用的有两种,《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因为各类学者以及史学家观点不一样,所以现在并无统一说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32
先成为霸主的是齐桓公,紧接着是晋文公,然后是楚庄王,其次是秦穆公,最后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为霸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33
第一个是齐桓公,第二个是晋文公,第三个是秦穆公,第四个是楚庄王,第五个是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