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5: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02
孟子虽然与孔子都是儒家代表人物,但是孟子出生时,孔子已经去世一段时间了,所以孟子不可能见过孔子。
但孟子曾跟随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学习儒家学说,他十分尊崇孔子,而孟子的许多学说,包括性善论,其实就是在回答孔子尚未讲完的问题,比如孔子讲了什么“仁”,但是却没有解释人为什么应该“行仁”,而孟子的性善论则解释了其中原因,这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继承与发展的体现之一。
1、孟子与孔子创始的儒家学派孟子于儒家思想的造诣之高,从后世对他的尊称就能看出来。自古以来孟子的名字,总是紧跟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之后的,同时,孔子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而孟子则紧随其后,被人们称为“亚圣”。
关于孟子对孔子的继承,韩愈就曾将其视作先秦儒家孔子“道统”的传承者。
有朋友可能会问,孟子的名字总是与孔子紧密相连,孟子和孔子又都是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二位先贤是否见过面呢?
遗憾的是,孟子出生的时候,孔子就已经去世很多年了,隔在二者之间的,是无法逾越的“时光”。
好在孔子的思想有后人传承,孟子也得以从孔子后人那里,接受孔子思想洗礼,并有一番作为,成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据记载,孟子与儒家的“初见”,和孔子之孙有关。孟子是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那里学习儒家学说的,之后学有所成,一度成为当时集天下之英才的稷下学宫中有名学者。
除此之外,意气风发的孟子曾效仿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儒家学说,但结局和孔子一样,皆以失败告终。于是孟子便和弟子一起作《孟子》七篇。而《孟子》一书,流传于后世,影响巨大,成为古代无数文人墨客日夜苦读的《四书》之一。
2、继承:孟子回答了孔子没有回答的问题说起孟子对孔子的继承,比较突出的,就在于孟子“性善论”中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完善。
我们知道,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为“线”,贯穿始终。
在《论语》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许多关于“仁”的论述,并且由“仁”衍生到了“义利之辩”,于此,孔子提出了经典的“推己及人”。
许多时候,“推己及人”实则就是行“仁”的方式。
于此,我们可以发现,孔子讲了什么是“仁”,如何行“仁”,却没有讲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孟子承接孔子,用“性善论”给出了为何要“行仁”的原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性之内,有种种善的成分,但也有其它无所谓善恶且容易受到影响的成分,而这种无所谓善恶的成分,属于人和动物共有的。
也就是说,在孟子的观点中,人之所以为人而非动物,实则就是人天性中的种种善的成分在发挥作用,于此,孟子提出“性善论”,指出人拥有天生区别于动物的“四端”。
关于“四端”,孟子有不同程度的论证,比如他为了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指出,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掉入水井,路人也会面露哀色,这是孟子在论证人有“仁之端的恻隐之心”。
于此,孟子指出,人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扩充生来就有的“仁义礼智”四端,将其变成“常德”,于此成为区别于动物的拥有“仁”之本性的人。
由此,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孟子的“性善论”实则是承接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回答了人之所以“行仁”的理由。
3、研究古人思想,要有联系时代背景的客观在颜小二看来,思想者的交流,可以穿越时空,孟子虽然没能见到孔子,但是他能竭尽所能了解孔子的思想,并且继承孔子思想的某一部分并进一步发扬。这种思想者穿越时空的惺惺相惜是很难得的。
今人有批评孔子、孟子维护“尊卑有序”,但是颜小二认为大可不必。
孔子孟子思想再超前,但他们也不能脱离那个大时代,时代之下,孔孟的目标是对“安定盛世”的向往。同时,他们维护的“尊卑有序”中,有“德需配位”的铁则,他们的思想观点中,只要我们结合时代背景深究,我们不难发现有让人惊叹的“良苦用心”。
也就是说,在颜小二看来,今人研究孔孟等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当有联系时代背景的客观,理性地融会贯通,以此欣赏他们思想中精妙的“逻辑思辨”与巧妙的“处世智慧”,以此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而向世界传播,就像当年孟子之于孔子一样,各位觉得呢?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02
孟子虽然与孔子都是儒家代表人物,但是孟子出生时,孔子已经去世一段时间了,所以孟子不可能见过孔子。
但孟子曾跟随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学习儒家学说,他十分尊崇孔子,而孟子的许多学说,包括性善论,其实就是在回答孔子尚未讲完的问题,比如孔子讲了什么“仁”,但是却没有解释人为什么应该“行仁”,而孟子的性善论则解释了其中原因,这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继承与发展的体现之一。
1、孟子与孔子创始的儒家学派孟子于儒家思想的造诣之高,从后世对他的尊称就能看出来。自古以来孟子的名字,总是紧跟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之后的,同时,孔子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而孟子则紧随其后,被人们称为“亚圣”。
关于孟子对孔子的继承,韩愈就曾将其视作先秦儒家孔子“道统”的传承者。
有朋友可能会问,孟子的名字总是与孔子紧密相连,孟子和孔子又都是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二位先贤是否见过面呢?
遗憾的是,孟子出生的时候,孔子就已经去世很多年了,隔在二者之间的,是无法逾越的“时光”。
好在孔子的思想有后人传承,孟子也得以从孔子后人那里,接受孔子思想洗礼,并有一番作为,成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据记载,孟子与儒家的“初见”,和孔子之孙有关。孟子是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那里学习儒家学说的,之后学有所成,一度成为当时集天下之英才的稷下学宫中有名学者。
除此之外,意气风发的孟子曾效仿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儒家学说,但结局和孔子一样,皆以失败告终。于是孟子便和弟子一起作《孟子》七篇。而《孟子》一书,流传于后世,影响巨大,成为古代无数文人墨客日夜苦读的《四书》之一。
2、继承:孟子回答了孔子没有回答的问题说起孟子对孔子的继承,比较突出的,就在于孟子“性善论”中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完善。
我们知道,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为“线”,贯穿始终。
在《论语》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许多关于“仁”的论述,并且由“仁”衍生到了“义利之辩”,于此,孔子提出了经典的“推己及人”。
许多时候,“推己及人”实则就是行“仁”的方式。
于此,我们可以发现,孔子讲了什么是“仁”,如何行“仁”,却没有讲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孟子承接孔子,用“性善论”给出了为何要“行仁”的原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性之内,有种种善的成分,但也有其它无所谓善恶且容易受到影响的成分,而这种无所谓善恶的成分,属于人和动物共有的。
也就是说,在孟子的观点中,人之所以为人而非动物,实则就是人天性中的种种善的成分在发挥作用,于此,孟子提出“性善论”,指出人拥有天生区别于动物的“四端”。
关于“四端”,孟子有不同程度的论证,比如他为了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指出,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掉入水井,路人也会面露哀色,这是孟子在论证人有“仁之端的恻隐之心”。
于此,孟子指出,人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扩充生来就有的“仁义礼智”四端,将其变成“常德”,于此成为区别于动物的拥有“仁”之本性的人。
由此,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孟子的“性善论”实则是承接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回答了人之所以“行仁”的理由。
3、研究古人思想,要有联系时代背景的客观在颜小二看来,思想者的交流,可以穿越时空,孟子虽然没能见到孔子,但是他能竭尽所能了解孔子的思想,并且继承孔子思想的某一部分并进一步发扬。这种思想者穿越时空的惺惺相惜是很难得的。
今人有批评孔子、孟子维护“尊卑有序”,但是颜小二认为大可不必。
孔子孟子思想再超前,但他们也不能脱离那个大时代,时代之下,孔孟的目标是对“安定盛世”的向往。同时,他们维护的“尊卑有序”中,有“德需配位”的铁则,他们的思想观点中,只要我们结合时代背景深究,我们不难发现有让人惊叹的“良苦用心”。
也就是说,在颜小二看来,今人研究孔孟等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当有联系时代背景的客观,理性地融会贯通,以此欣赏他们思想中精妙的“逻辑思辨”与巧妙的“处世智慧”,以此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而向世界传播,就像当年孟子之于孔子一样,各位觉得呢?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02
孟子虽然与孔子都是儒家代表人物,但是孟子出生时,孔子已经去世一段时间了,所以孟子不可能见过孔子。
但孟子曾跟随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学习儒家学说,他十分尊崇孔子,而孟子的许多学说,包括性善论,其实就是在回答孔子尚未讲完的问题,比如孔子讲了什么“仁”,但是却没有解释人为什么应该“行仁”,而孟子的性善论则解释了其中原因,这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继承与发展的体现之一。
1、孟子与孔子创始的儒家学派孟子于儒家思想的造诣之高,从后世对他的尊称就能看出来。自古以来孟子的名字,总是紧跟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之后的,同时,孔子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而孟子则紧随其后,被人们称为“亚圣”。
关于孟子对孔子的继承,韩愈就曾将其视作先秦儒家孔子“道统”的传承者。
有朋友可能会问,孟子的名字总是与孔子紧密相连,孟子和孔子又都是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二位先贤是否见过面呢?
遗憾的是,孟子出生的时候,孔子就已经去世很多年了,隔在二者之间的,是无法逾越的“时光”。
好在孔子的思想有后人传承,孟子也得以从孔子后人那里,接受孔子思想洗礼,并有一番作为,成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据记载,孟子与儒家的“初见”,和孔子之孙有关。孟子是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那里学习儒家学说的,之后学有所成,一度成为当时集天下之英才的稷下学宫中有名学者。
除此之外,意气风发的孟子曾效仿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儒家学说,但结局和孔子一样,皆以失败告终。于是孟子便和弟子一起作《孟子》七篇。而《孟子》一书,流传于后世,影响巨大,成为古代无数文人墨客日夜苦读的《四书》之一。
2、继承:孟子回答了孔子没有回答的问题说起孟子对孔子的继承,比较突出的,就在于孟子“性善论”中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完善。
我们知道,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为“线”,贯穿始终。
在《论语》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许多关于“仁”的论述,并且由“仁”衍生到了“义利之辩”,于此,孔子提出了经典的“推己及人”。
许多时候,“推己及人”实则就是行“仁”的方式。
于此,我们可以发现,孔子讲了什么是“仁”,如何行“仁”,却没有讲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孟子承接孔子,用“性善论”给出了为何要“行仁”的原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性之内,有种种善的成分,但也有其它无所谓善恶且容易受到影响的成分,而这种无所谓善恶的成分,属于人和动物共有的。
也就是说,在孟子的观点中,人之所以为人而非动物,实则就是人天性中的种种善的成分在发挥作用,于此,孟子提出“性善论”,指出人拥有天生区别于动物的“四端”。
关于“四端”,孟子有不同程度的论证,比如他为了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指出,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掉入水井,路人也会面露哀色,这是孟子在论证人有“仁之端的恻隐之心”。
于此,孟子指出,人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扩充生来就有的“仁义礼智”四端,将其变成“常德”,于此成为区别于动物的拥有“仁”之本性的人。
由此,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孟子的“性善论”实则是承接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回答了人之所以“行仁”的理由。
3、研究古人思想,要有联系时代背景的客观在颜小二看来,思想者的交流,可以穿越时空,孟子虽然没能见到孔子,但是他能竭尽所能了解孔子的思想,并且继承孔子思想的某一部分并进一步发扬。这种思想者穿越时空的惺惺相惜是很难得的。
今人有批评孔子、孟子维护“尊卑有序”,但是颜小二认为大可不必。
孔子孟子思想再超前,但他们也不能脱离那个大时代,时代之下,孔孟的目标是对“安定盛世”的向往。同时,他们维护的“尊卑有序”中,有“德需配位”的铁则,他们的思想观点中,只要我们结合时代背景深究,我们不难发现有让人惊叹的“良苦用心”。
也就是说,在颜小二看来,今人研究孔孟等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当有联系时代背景的客观,理性地融会贯通,以此欣赏他们思想中精妙的“逻辑思辨”与巧妙的“处世智慧”,以此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而向世界传播,就像当年孟子之于孔子一样,各位觉得呢?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