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简介 最好是500字以内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8:1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3:40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3:40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8岁以前,先后在本宅家塾和本城“三味书屋”读书,课余喜读野史笔记,爱好民间艺术,从野史和民间文艺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少年鲁迅常到乡下外婆家去,得以和农民及他们的孩子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毕生受着压迫,有很多痛苦。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创作以农民为题材的作品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1898年,鲁迅离家到南京求学,开始学习近代科学知识,课余则接触维新派宣传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其中严复译述的英国生物学家赫青黎著《天演论》,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他由此开始学习和研究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并且初步形成了他早期的“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准备毕业后,“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然而,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期间,他在校内放映的幻灯片上看到中国人因替俄军做侦探而被日军砍头的场面,而围观这杀头的也是中国人,他们神情麻木,无动于衷,这使鲁迅深受刺激。鲁迅于是认为医学不是一件很紧要的事,如果思想不觉悟,即使体格如何健壮,也只能做*毙杀头的材料,或当麻木的观众。鲁迅决定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在他看来,唤起民族精神的觉醒,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是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当务之急。此后,鲁迅撰写了不少介绍西方生物进化学说、自然科学史以及介绍具有反抗斗争精神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他们的作品的论文,也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912年,应*临时*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南京教育部工作,后随*迁北京。在此期间,由于辛亥*的失败、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事件,鲁迅对辛亥*后的政局深感失望,曾一度倾心于辑录校勘古籍、搜集研究金石拓片等,以驱除心中的苦闷与寂寞。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的开展,*十月*的胜利,给鲁迅以极大的鼓舞。他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活动,发表了显示文学*实绩的《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小说。从1920年起,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书。1925年,他支持女师大学生反对封建教育的正义斗争。1926年,声援“三·一八”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同年8月,为了暂避军阀官僚的*,离京南下,赴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初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不久,发生了“四·一二”反*政变,鲁迅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同年9月离开广州,10月到上海定居。残酷的斗争现实,改变了鲁迅只信进化论的思路;在1928年的*文学论争中,鲁迅又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逐步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发生了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民主主义到*主义的质的飞跃。
鲁迅定居上海以后,开始了后期10年的战斗生活。1930年,他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被选为“左联”常务委员。鲁迅后期的战斗生活是以“左联”为阵地进行的,*主义者的鲁迅也就在率领左翼文艺队伍反文化“围剿”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伟人。繁重的工作和险恶的环境极大地损害了鲁迅的健康,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终年56岁。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是对鲁迅的科学的历史评价。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著述甚丰,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版《鲁迅全集》,包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三闲集》等,以及日记、书信等。除创作外,鲁迅还翻译了许多著名的外国文艺著作和理论著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3:40
http://ke.baidu.com/view/2004.htm
百度百科
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日(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3:41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后,曾任南京临时*和北京*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和反*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