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7:5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33
高拱最终失势是因为他没有容人之量,犯了众怒导致。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根据的
嘉庆四十五年,高拱是由当时的内阁首辅徐阶推荐给嘉庆帝的,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辅政。同年十二月十四日,嘉庆帝去世,当天,首辅徐阶叫了他的学生张居正参与书写嘉庆帝遗诏,而没有让高拱参与。裕王登基,封高拱为少保兼太子太保,以文渊阁大学士入值内阁之后,高拱就开始与推荐他入阁的恩人徐阶反目成仇,当然还有张居正。
徐阶罢首辅退休之后,接任首辅的武英殿大学士李春芳,李春芳为人宽厚,做事中规中矩,虽然担任首辅期间没有特别的政绩,但是也没有失政的地方,只是魄力有点不足而已。
高拱重新入阁之后,先后*走了内阁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的陈以勤、内阁大臣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赵贞吉。李春芳不想跟高拱争权,于是多次请求辞职,最终在高拱的步步紧*之下,心灰意冷,辞职回家养老去了。
这下高拱如愿的登上了内阁首辅大臣的位置,更是趾高气昂,又把内阁大臣殷士儋给*走了。殷士儋、陈以勤曾经都是裕王没登基之前的讲课老师,都教育保护过裕王。如果只是走一个人,说明不了问题,但是,四个内阁大臣先后都给*走了,可见高拱担心人家抢了他的位置或者是政见不合,就硬生生的把他们给*走了。
高拱不但与内阁大臣关系不好,与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也不和。高拱与张居正的关系就更好不到哪去了,毕竟张居正是前内阁首辅徐阶的学生,因此张居正就与冯保结成了同盟。
裕王登基的第六年,高拱加封柱国,进封中极殿大学士,自此更是不可一世,专横权政。他的门生韩楫、程文等日夜奔走其门,狐假虎威,朝臣们都很厌恶他们。高拱本人也是奢靡,还经常对人说"日常开销不够用怎么办?"于是,很多大臣为了巴结他都给他送礼。从此更是排除异己,任人唯亲,贿赂成风。
皇帝朱载垕去世后,高拱打算驱逐冯保,从此双方正式开战。万历登基后,张居正联合司礼太监冯保在皇贵妃李氏和陈皇后面前说高拱的坏话,把高拱曾在内阁说过的一句话“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还说高拱密谋拥立藩王为帝。导致后宫大惊,于是下旨驱逐高拱,担任内阁首辅才一年的高拱,最终彻底失势,罢职回家了。
所以说,没有容人之量的高拱,连恩人都能反目,在朝廷又专横专权,得罪众多朝廷大臣,同时又得罪了司礼监大太监冯保,在犯了众怒之下被罢职,导致彻底失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34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高拱是明代嘉靖、隆庆期间非常有名的大臣,裕王朱载垕初建府邸,便为王府侍讲侍读。(相当于朱载垕的老师)历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等职。而且在位期间也是励精图治,政绩斐然。高拱更是隆庆帝朱载垕留给明神宗朱翊钧的首辅顾命大臣。可朱翊钧刚继位高拱变被罢职免官,险遭杀身之祸。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与朝堂的*争斗有关,还与高拱的性格有关。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高拱的性格最终决定了他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高拱的才略自不必说,政绩也不必说。隆庆帝临驾崩还拉着他的手说“以天下累先生”。可见高拱是绝对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一个可以令帝王托付天下之人,却有着性格上的弱点。盛气凌人、不能容人,不知隐忍,锋芒毕露。这样是很容易与人结怨,招人嫉恨的。而且就是官再大,毕竟也是为人臣子,必须谨言慎行。高拱自负得忘了“祸从口出”的古训,最后成为了*斗争中的出头鸟而被打杀。
高拱的失势得从一个叫冯保的太监说起。隆庆元年,朱载垕刚登上帝位,司礼监缺一掌印太监,高拱又是隆庆帝身边最说得上话的人。按资历应该是由冯保升任这一职,但朱载垕不喜冯保,高拱便推荐一个叫陈洪的太监担任掌印。不久陈洪因能力不足被罢免,高拱又推荐一个按理说没有出任资格的尚膳监太监孟冲来补缺。冯保比这个太监有资历可却不被推荐,因此,这个怨恨就在冯保心中结下了。
隆庆六年,朱载垕病危之际命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还有一个叫高仪的大臣为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朱翊钧治理朝政。冯保密改遗诏,加上自己的名字,使自己也成为辅臣之一。明神宗朱翊钧登基后很重用冯保,冯保由秉笔太监升为掌印太监,常伴神宗左右。
高拱见冯保权利越来越大,心里十分不满,而且满朝文武皆为不满。高拱变和张居正密谋要上疏*冯保,可张居正和冯保交好,便把此事告知冯保。冯保便先下手为强,去皇贵妃李氏(神宗生母)和陈皇后(神宗嫡母)那里告状。因当时还没有进行册封太后大典,所以还按之前的称呼叫。冯保说高拱在内阁曾说过“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高拱原话是说“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冯保并捏造高拱欲拥立别的年长蕃王为帝。
朱翊钧的两位母亲听后大惊失色。第二天便命人宣来一道圣旨“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三人,惊惧不宁。著高拱回籍闲住,不许停留”。冯保这还不罢休,还构陷高拱指使王大臣谋刺皇帝。满朝文武大臣为求自保,都不敢为高拱说话。最后还是都察院御史葛守礼,吏部尚书杨博挺身而出,要求和冯保一起共同审理此案。因为这二人的正义之举,高拱谋刺的冤情才得以洗刷,否则将性命不保。从此高拱便被罢官回老家河南新郑居住,直至六年后因病郁郁而终。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物盛则衰,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高拱在盛名之下,若能激流勇退,或是谨言慎行,就不会最终落个罢官免职,险些丧命的下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34
明代嘉、隆、万时期的高拱权倾朝野,最为风光之时,他曾是万历的三大辅臣之首。俗话说“高处不胜寒”,高拱在与满朝权贵的斗争中最终还是失势。高拱罢官后,在回忆他们这段经历时说:“荆人为编修时,年少聪明,孜孜向学,与之语多所领悟,予爱重之。渠于予特加礼敬,以予一日之长,处在乎师友之间,日相与讲析义理,商榷治道,至忘形骸。予尝与相期约,他日苟得用,当为君父共成化理。”
首先,中国的大多数合作者一般都是分为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三个步骤,张居正与高拱也不例外。隆庆皇帝给了高拱无上的信任,纵观历史,权臣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飞扬跋扈,高拱也不例外。
高拱与张居正都是徐阶提拔起来的,但是,高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不轻易依附于任何势力,性格急躁,不允许他人异议,到掌权的后期基本上可以用跋扈来形容。《明史高拱传》评价他:“性强直自遂,颇快恩仇。”就是说他有很强的报复心理。因此,高拱当政,徐阶死无葬身之地。
其次,高拱与冯保正斗得天翻地覆,张居正却一直表面上保持中立,高拱将他张居正为战友,他在这场斗争中不可能无动于衷,权衡利弊,他一定会做出选择。
然而,张居正也是一个权力*极强的人,说他不想当首辅那是不可能的,帮助冯保,张居正可做成首辅,并且他有能力应付冯保,实现自己的宏愿;冯保失败,张居正就要战战兢兢地活在高拱的阴影下。只要是一个有经验的*家,就会知道如何抉择。纵使是亲如兄弟,在权力斗争中,也只能有一人胜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35
在与严嵩父子斗争的那一段时间,徐阶、高拱、张居正,是保裕王一派的“铁三角”。并先后成为明朝三大首辅。
三位首辅中,徐阶性格最好,成熟稳重,处世炼达;张居中,年龄虽轻,却有勇有谋;而高拱虽然也乏智慧和爱国之心,在性格上,显得暴躁,要略输于2人。
三位首辅徐阶是明朝公认的顶级的*家,他的手段和处理政务的能力,惟有张居正能匹敌,但张居正是个好人。
高拱在击败严党之后,三人结成的同盟也走到尽头。朝政利益面前,高拱随后站在了徐阶的对立面。
不久,两人反目成仇,竟至开始在朝堂上相互攻击对方。
后来,高拱仰仗着自己是朱载垕心腹之臣,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几年时间里,政绩斐然。
但除了高拱的性格急躁外,还有他自以为是,甚至自负的负面信息,加上高拱不能容人容物,给人感觉专权专横、飞扬跋扈,与同朝*们的关系渐渐僵化,难以调和。
树大招风,高拱的作为,也为他惹来不少争议,被后来居上的张居正取代。
万历年代的党争中,严嵩一党输给了徐阶,徐阶输给了高拱,高拱最终失势,输给了张居正。
万历皇帝上任后的第5年,张居正回乡葬父,路过高拱的故乡,还专门去探望了这位老领导。见面之余,两人掩面唏嘘,感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
临终前,高拱却写下遗言,记述张居正勾结冯保密谋夺取首辅之位的经过。
将张居正刻画成了一位阴毒人物:“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36
据说高拱这个人没有容人之量, *走了很多大臣,犯了众怒,连自己的恩人都容不下,最后去把自己害了,导致最终的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