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抗命过江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影响?26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1 18:3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3:53
蒋介石的战略布局是坚守东北、力争华北、集中力量加强中原防御“确保中原”、“肃清中原”而*的的战略是分兵渡江南。。局部服从全局*本身的战略就是扬长避短农村包围城市,在这次转型后思想只提升到了重兵集团运动作战的层面,事实上粟裕更清楚对战精锐部队时攻坚力量的重要性。
至于南下的目的,恐怕*打惯了游击战和缴获战对后方惯性的低依赖观念沉重。粟裕所以在建国战争时期大放异彩,就是因为粟裕的依赖后方补给进行重军团攻坚战的理论正确。这就好比巴顿对坦克部队集团作战的先见性重视性一样。攻坚战的战略精髓是后方补给和军事科技,歼灭战的精髓是消灭有生力量。
后勤补给线是现代战争的命脉决定了部队对现代火力和军事科技的利用率,建国战时期蒋介石的杂牌怎么打都行,但机械化的精锐部队一旦在短时间内构筑简易公式依赖空军支援,拖延歼灭效率将直接导致蒋介石有更多调兵空间化解包围。
。。粟裕的高明之处在于在接到*三次电报的时候虽然语言上三次抗命,但对南下的准备工作从第一次接到电报就开始认真进行准备了。这使得*虽然大感光火却并没有大发雷霆。
而中国的部队的战争理念直到建国后很久还停留在大练兵的层面。中国的军事思想注重治军与兵法,这样的军事传统是建立在冷兵器和电报出现之前的,由于文化传承不绝,儒家兵家思想全都落伍了。反倒西方正是因为兵法上的不足更注重补给与科技。。战争理念决定民族性格。诡道确不如正道。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少林七十二绝学没有易筋经全是花架子,虚竹啥都不会被传了70年功力,段誉一介书生学了北冥神功无比犀利,张无忌学了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硬吃七伤拳都没事。。兵家的思想在现代商业*和社会价值恐怕更高于战争价值。
另外中国人不打攻坚战,商业上也是如此。但攻坚战才是正道。
术是建立在时势的基础上的,时势是天时,地利,人和,自强。大刀长矛对*不行,*对坦克也不行,坦克对飞机也不行。导弹才是王道。。。
商业上创新就是攻坚,先得破甲再谈杀伤。。。
林彪的攻坚战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发挥到的极致,但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和武术上先挨打再打人一个道理。
基本上所有的观点都最终会落到道德经上。。中国的战争能力从强到弱,印证了老子那句“物壮则老”。。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崇洋媚外那就说明自己肯定有落后,闭关锁国拒绝外来思想入侵是不行的,但对于依赖*集权的中国*闭关锁国是必然的。整个中国历史都是*和军事的必然结果,基本上没有多少偶然。
一个指挥官最重要的是不要读死书,林彪和粟裕就是大将风范。这种人在中国战场牛*,放到欧洲一样所向披靡。因为能因地制宜。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其实林彪坑道作战也是针对*的,一旦有制空权,遥感雷达,别说坑道,恐怕地道也不行。好在是打内战。
他的打法就是创造地利,当代战争攻坚不是像古代一样依靠天险和高墙。林彪的立体化战争思想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理论上战壕够深,在午城墙的攻坚战中战壕对火炮子弹的威慑防护力可以攻克当时的所有防御工事。
即使现代战争,坑道也很有用,但那将导致战争向化学战争发展,结果是灭绝人类。。
总结一下西方为代表的攻坚战和中国为代表的歼灭战。中国人对思想的包容正是源自战争上的歼灭战思想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而西方战争宗教色彩严重,自古歼灭战会留活口,而攻坚战基本就是屠城。然后就知道为什么西方文明全被灭干净了。止戈为武,世界不可能永远和平,但人类必须消灭攻坚战。
歼灭战旨在消灭军队,攻坚战却一定会灭绝平民。真正爆发战争再看清这点,人类就完蛋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3:53
经过解放战争第一年的对抗,至47年7月,国共双方在全国主要战场(包括西北、华东及中原)都形成僵局,而僵局对*而言是最不利的局面,因为老解放区因战争而几乎耗尽人力、财力。
为打破这个局面,*作了两个设想:一是由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大别山,这在47年7月已经实施,但总体而言,并未达到原来的预期,刘邓在大别山立足未稳,刘邓分开,由刘率一部到豫西以游击式的方式建立新的根据地。而为了配合刘邓,还由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1、3、4、6、8、10和特纵)从山东分兵到鲁西南以配合刘邓立脚,但至1948年1月为止,刘邓及华野西兵团在中原地区仍然是僵局,而且两大野战军仍然只是战略上的配合(陈谢兵团曾与粟有过一段时间的战役配合),对*没有构成绝对威胁。
影响:一则即可从根本上动摇蒋政权的根基;二则减少在江南打大仗,便于战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