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8:2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8:45
影响和改*度的因素 (态度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
态度的改变可分为两种:其一,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指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而其方向不变,如稍微反对(或赞成)的态度改变为强烈反对(或赞成)的态度。可以说,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是态度“量”的改变。其二,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指以新的态度取代旧的态度时其方向变了。如由反对的态度转变为赞成的态度,或者相反。也可以说,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是态度“质”的改变。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受如下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上各种事物,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道德规范、国家法律、社会*、风俗习惯等。它们的存在和作用是强有力的,影响着人们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二)团体因素
许多社会因素往往通过各种团体而起作用,团体是社会的缩影。团体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人与团体的关系。
(三)宣传因素
许多社会因素和团体因素往往通过一定的宣传因素而起作用。宣传因素是指在宣传过程中由宣传者的威信、宣传内容、宣传方式方法等结合成为一种客观的说服力,影响着被宣传者有关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四)个性因素
主观的个性因素含个性倾向性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因素。
1、个性倾向性因素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意识倾向性特征,主要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因素。
2、个性心理特征(来源:自考365)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因素。
(五)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一个人形成某些态度,这些态度往往相互组合成为一个态度系统。该系统具有各种特性,作为主观的心理条件而影响着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态度如具有以下一个特性,则较不易改变:态度是幼小时形成的;态度发展到两个极端;态度所涉及的关系较复杂;态度在长时期内前后是一贯的,并已形成相应的信念;态度中认知、情感和意图三个因素完全协调一致;态度强烈地激励着行动,并使主体取得较多的满足;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较密切。如果态度具有更多的上述特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8:45
一、态度的内涵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较为一贯的、相对固定的综合性的反应倾向。如果你家来了一位客人,你可能有3种态度,即欢迎他、不欢迎他和无所谓。态度不同,交往的效果就不一样。态度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反应倾向,具有稳定性。态度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
1、理性认知。它规定了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或人、或物、或团体、或事物、或制度、或观念。
2、情感好恶。它是指个人对态度的内心体验,如喜欢一厌恶、尊敬一轻视。
3、行动倾向。它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如"我想参加公共关系协会"。
二、态度的形成
态度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任何态度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顺从、认同和内化3个阶段。
1、顺从。顺从是指人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顺从行为,也称为服从。顺从是态度形成的开始阶段,有自愿的,也有*的。人们此时的态度只是暂时的,当报酬或惩罚撤销时,就会恢复原来的态度。
2、认同。认同是指个体不是*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
3、内化。内化是指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并以这种观点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到此阶段,态度才最终形成,不易改变。
三、态度的转变
转变一个人的态度有以下途径:
1、说服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交换意见、参观访问等方式劝说别人改*度。
2、登门坎效应,即进去一只脚,就会进去整个身体。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等人于1966年在"无压力的届从一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实验过程为: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小区劝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大多数居民的拒绝,接受者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小区,先请求各位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实验说明,只要答应并从事了第一个小要求,就会改变个体的态度,那么个体就容易接受第二个大要求。这类似于"得寸进尺"的意思。
3、团体规定。团体所具有的约定、规章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实验证明,团体规定比个别劝说有助于转变人们的态度。
4、积极参加活动。要转变一个人的态度,必须引导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参与活动比单纯说服效果要好。
四、态度变化的原因
态度变化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从内因分析上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个人认知体系的调整导致态度变化,如知识的占有改变了一个人的态度。
2、个人性格结构的改变而导致态度改变。
3、期待他人合作支持而导致态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