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7:2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05:26
崇祯替魏忠贤收尸一事,是小说家言。据网友考证,典出冯梦龙《燕都日记》,借朱由检与宦官的一段对话,表达“魏忠贤尚在,必不会如此”的作者立场。《明史》中并没有一字相关记录。
崇祯帝上台的时候,明朝内部已经纲纪废弛,*不堪。文官东林结党,宦官干权祸国。年轻的朱由检,听得最多的就是九千岁魏忠贤伙同客氏,淫乱宫廷,滥杀无辜的往事。
魏忠贤本来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早年活不下去,心一横挥刀自宫,进宫谋一份差事。因为头脑灵活,会巴结奉承,和客氏一同受宠于明熹宗。
同样是“文盲从政”,大家可以参看历史上真实的洪秀全。
洪秀全还考过童生试,但从传世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洪秀全根本不存在创新的、成系统的思想体系。他的一切文告,全部是土洋结合,胡乱拼凑。这样的人一旦掌权,只能装神弄鬼,或者依靠手底下“能人”(譬如杨秀清等人)帮忙。“能人”一去,灰飞湮灭。
魏忠贤在这一点上,比洪秀全还不如。因为在他专权这些年,除了排除异已,血腥打压东林党人,也未能实持上改革明朝。
明朝覆灭是一个让历史爱好者“十分痛心”的事。四百多年来,无数人苦苦思索崇祯帝的话:君不是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崇祯不是昏君,那么明朝的文官集团东林党,自然应当是亡国祸首了。
大家由此倒推出,明末为什么东林党能“横行”呢?明朝灭亡,是否因为皇权太弱?一切都是因为,皇帝失去了对文官监控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本来是靠锦衣卫跟东厂来实现的。魏忠贤一死,就没有人能制约文官。
基于上述推论,就有了野史作者的那一段未知真假的崇祯留言:九千岁不死,尚不会如此啊!
但事实上魏忠贤之死,顶多算是加速明朝的灭亡。魏忠贤就算活着,明朝的大结局,不出意外,还是一样。
因为魏忠贤对东林党人的残酷*,并不是出于忠君爱国,肃清朝政的需求,他的“境界”和水平达不到那么高。不管其手段如何,说穿了,他只是一个普通阉宦。不必为了反对“东林党”而捧他上神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05:26
1.面对即将来临的国破人亡,绝望的崇祯重新审视魏忠贤的价值,并肯定了他生前的功绩。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05:27
魏忠贤临死前曾经告诉崇祯。不能相信那些文臣,他们只会纸上谈兵会误国的,等到崇祯皇帝上吊之前他已经知道了,魏忠贤说的是真实的,所以他就收葬了他的尸体。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05:27
魏忠贤活着的时候,崇祯和一些文人对他恨之入骨,所以就把他给刺死了,等魏忠贤死了以后,经过了多少年,崇祯才知道了魏忠贤活着的难处。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05:28
魏忠贤为巩固个*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不徇私情、果断罢免宁锦一战中畏缩不出的袁崇焕,抛开私怨、违心推荐*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国家、讲求原则的。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层能力、这种魄力、这份功绩,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